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 巴黎 凡尔赛宫 召开的战后 协约 会议。 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 全权代表 70人。 苏维埃俄国 没有受到邀请, 德国 土耳其 保加利亚 奥地利 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 巴黎 近郊著名的 凡尔赛宫镜厅 签订了《对德和约》,即《 凡尔赛和约 》。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 山东 的特权转交给 日本 ,严重损害了 中国 的利益, 北洋政府 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 帝国主义 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一战时的欧洲各国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 袁世凯 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 一战 参战国在 中国领土 领空 有任何交战行为。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 胶州湾 ,并且要在 山东半岛 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美国、 英国 、法国、日本、 意大利 比利时 玻利维亚 巴西 古巴 厄瓜多尔 尼加拉瓜 巴拿马 秘鲁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希 腊、 危地马拉 、中国、 泰国 海地 沙特阿拉伯 洪都拉斯 利比里亚 捷克斯洛伐克 乌拉圭 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等27个 独立国家 ,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 南非 、印度、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3月25日,决策的10人会议缩减为“四巨头”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 英国首相 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 克里孟梭 意大利总理 奥兰多。实际上, 重大问题 都由美、英、法三国代表决定。

巴黎和会 美方

和会的第一天, 法国总统 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但美国总统威尔逊却不理睬法国的建议,要求和会首先讨论建立 国际联盟 问题。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于1856年生于美国 弗吉尼亚州 斯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 弗吉尼亚大学 和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长。1912年和1916年在 民主党 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28任总统。
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自信的 理想主义者 。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 世界首富 。威尔逊认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 孤立主义 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 公海 航行自由 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之所以特别着迷,不仅因为这同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优先讨论 国联 盟约问题,强调 国联盟约 与对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 约束力 。但英法两国对此不感兴趣。它们主张将二者分开,并优先讨论瓜分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 十人委员会 经过4天争论,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英法的阴谋是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抹掉。为此,它们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也都参加该委员会,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以 拖延时间
专门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工作,英法便提议讨论瓜分 德国殖民地 问题。威尔逊如梦初醒,对英法的伎俩大为不满,遂再次提议十人委员会讨论国联问题。他说:“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于是,十人委员会再次展开交锋。会议开得很紧张,威尔逊很凶,英国的劳合·乔治和法国的克里孟梭也很凶。在此情况下,威尔逊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会议。老练油滑的 劳合·乔治 反驳说:“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只好让步。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 一致通过 ,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强占了上风。
但美英两国既想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 苏俄 ,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如果法国一旦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威尔逊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但威尔逊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因为美国的立场得到英国的支持,克里孟梭面对英美联合阵线,只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 委任统治 15年,然后由公民 投票决定 其命运。同时扬言,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威尔逊最后也做出让步,派其代表豪斯上校通知克里孟梭,说美国准备重新考虑法国在萨尔和莱茵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了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当即要求克里孟梭制止法国报刊对威尔逊的攻击。于是,第二天巴黎各报便登满了吹捧威尔逊的文章。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法国还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 波兹南 和但泽在内的强大波兰。其理由是对付来自 俄国 的红色威胁;二是尽力掏尽德国人的 腰包 ,要求德国必须赔偿6000亿—8000亿 金马克 的战争损失;三是彻底摧毁德国的军事机器,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法国的这些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英美两国的反对。英美认为,按照法国的蓝图建立新的波兰就意味着法国在欧洲地位的加强,因而都不赞成法国的主张。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不要建立一个新的阿尔萨斯—洛林了。”英美也都不想利用德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打死德国这个下蛋的 母鸡 。劳合·乔治提出,赔偿不能过分,只能由参加战争的这一代人负担。威尔逊主张先不要确定赔款数额,可将这一问题交由一特别委员会研究解决。对于限制德国军备问题,英美同法国的意图也不相同。它们的主要兴趣是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宽大为怀,给德国保留一支为镇压 布尔什维克 所必须的力量。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男爵
五强之一的日本代表团是由牧野男爵率领的。牧野当时虽然不是 政府首脑 ,但老谋深算, 善观风色 。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 租借地 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 东亚 地区的优势。威尔逊为了限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势头,曾拒绝了牧野的要求。在奥兰多退出和会的第2天,牧野不失时机地突然发言,坚决要求按照他的条件解决山东问题,否则日本将拒绝签署和约。
在1919年1月27日和28日的会议上,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 王正廷 顾维钧 据理力争,要求归还山东,但北洋政府外交次长 曹汝霖 在日本压力下却说此举纯属王、顾二人的“擅自行动”。威尔逊考虑到意大利已退出和会,如果日本再退出的话,将使和会受到严重 挫伤
英法因与日本曾有密约,也支持日本的要求。在4月22日、29日和30日的三次4国首脑会议上,美英法三强终于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 权益转让 给日本。消息传开,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5月4日,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以反对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迫使中国政府的代表未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 不平等规定

为了便于操纵会议,英、法、美、意、日等主要战胜国对会议的开法做了许多不平等的规定。
首先,是把出席会议的国家分为几等。
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 交战国 ”,即英、法、美、意、日五大强国,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
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如比利时、巴西、中国、 希腊 等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只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
第三等是与德、奥集团 断绝外交关系 的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它们只有在会议讨论的问题直接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派代表 团出席。
第四等是 中立国 和即将独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会议。
其次,各国代表的人数也是不平等的。
会议规定,英、法、美、意、 日五强各派5名代表。
比利时、巴西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派3名代表。
中国、希腊、 沙特 、波兰、葡萄牙、泰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2名。(中国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 陆征祥 、驻英公使 施肇基 、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 魏宸组 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英国的 自治领 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2名,新西兰派1名;其他国家各派1名。
巴黎和会 会议现场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
更主要的是,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方面完全是按 强权政治 行事。和会规定,整个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议三种形式。最高会议由美、法、英、意、日五强首脑和外长组成,也称十人会议,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 讨论决定 。后来十人 会议又演变成美、英、法三国首脑组成的三人会议 。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
1919年1月18日在 巴黎 市内 法国外交部 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月25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筹组国际联盟的决议。4月24日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 国际联盟盟约 》。
专门会议由有关国家代表和专家组成,只审议最高会议指定的专门问题。全体大会由所有与会国代表组成。整个会议期间只举行了七次全体大会,而且都是只准举手通过决议,根本不想让其发挥作用。
经过四年多的战争,一战终于走向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也正是在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头掌控的和会上,世界秩序划定,而原本德国在战前取得中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也成为中日争执的焦点。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谈不上失败。而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东与 胶济铁路 ,同时中国政府签订“ 二十一条 ”,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而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
顾维钧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 情势变迁原则 ”,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根据查到的史料分析,顾维钧并非以传闻中“山东是中国的 耶路撒冷 ”等语打动参会人员,而是依据扎实的国际法依据驳倒日本。
但是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风,但受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 政治局势 影响,日本又采取各种各样其他方式。同时还夹杂中国政府一些派系斗争。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顾维钧称,相关消息在报纸刊出后最终引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位大人物本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展开了一场马拉松般的“辩论大赛”。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一会儿是英法联合反对成立国际联盟,气的威尔逊要退出和会。
一会儿是英美联手制止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克里蒙梭摔门而出。
律师出身的劳合·乔治把 合纵 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时而拉着法国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为英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
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分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巴黎和会 其他议程

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主要是:
密谋扼杀新生的 苏维埃俄国 ,决定对苏俄实行 经济封锁
筹组 国际联盟 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
国际联盟指挥各国 反动派 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
苏维埃俄国虽然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但苏俄的问题始终牵扯着巴黎和会。在反对社会主义俄国这一点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反对的方法上却存在不同意见。法国主张采取硬的一手,福煦元帅提出要组织200万远征军去公开镇压革命,并建议主要由美国提供军队。他说,美军参战较晚,士气极为旺盛。
但威尔逊不同意福煦的建议。他反驳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最好由法军承担这一任务。因为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一支有经验的军队,而 美国军队 是没有经验的。争论的结果,最后采纳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意见,即用经济封锁、支持 反对派 和在 波罗的海 沿岸国家组建“防疫地带”等方法,来抑制 俄国革命 影响的扩展。

巴黎和会 中国议案

中国代表团最初还对和会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7个条件:
废除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归还租界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 海底电缆 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协约国,宣布对 同盟国 作战,支援了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到欧洲支援,牺牲了2000多人。为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初,日本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不断在会上质疑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的资格,企图排斥中国作为战胜国与会;没有得逞后,又胁迫 英美法 同意把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转给日本。
中国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终于忍无可忍,于1919年5月4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了。
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谁签字,就打死谁!”十五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去捍卫中国的尊严和权利。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 帝国主义 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战后 世界秩序 的会议,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 势力范围 和殖民地而发生的 利益冲突 。列宁在《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中,通过大量的资料和严密的学术分析,证明这场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金融资本 的‘势力范围’等等而进行的战争”。他明确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当前的战争是 帝国主义战争 ,这就是这场战争的基本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新崛起的 帝国主义 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是 资本主义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达到自己的最高形式,输出的已经不是商品,而是资本了。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已经容纳不下,所以便来争夺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些未被占据的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战争,即 争夺世界霸权 、争夺 银行资本 的市场和扼杀弱小民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914—1917年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正是这样的战争”。孙中山也认为“ 欧战 本为利害之争”。
巴黎和会是根据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来决定这个会议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因此,决定会议的是英、法、美、意、日等国组成的五国会议。中国 首席代表 陆徵祥 向外交部汇报说, 法国总理 克列孟梭在会议发言时,“雄辩滔滔, 词锋 犀利。玩其语意,一若此次和会,除美、英、法、义(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咄咄逼人”。陆徵祥已经感觉到“法总理如此态度,前途可虑”。这表明,巴黎和会是列强分赃的会议,根本不是弱国、小国争取自身权益的载体。
中国最初连参加和会的资格都没有,后来在美国的支持下,勉强被允许参加,但处处被看不起,根本不能指望列强同意中国提出的诸多条件。中国的“战胜国”地位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美国的“赞助”也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国为了自己利益考虑,食言自肥,改变总统威尔逊提出的“ 十四点 ”中第一条“反对秘密条约”,即原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支持态度。
巴黎和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作为弱国、 半殖民地 国家,不可能通过它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借对德宣战之名侵入中国山东,造成强占山东的事实,又利用 北洋政府 的私心,强迫、引诱之签订“条约”,获得所谓“法理”依据,还与列强相勾结,获得列强的认可。早在巴黎和会前,日本就与英、法等国协商,得到他们战后对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保证。日本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强权的表现。在 帝国主义时代 ,大国之间的妥协交易一向不在意被交易的弱国利益。美国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影响力,才对中国作出承诺。中国的职业外交家们被美国的表面承诺所迷惑,而无法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希图“以夷治夷”,最后却被大国出卖。巴黎和会上中国过分相信美国,希望借助美国来压制日本,结果只能是失败。

巴黎和会 法国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 控制权 以补偿自身损失。克里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 鲁尔工业区 的重要城市如 盖尔森基兴 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里孟梭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 军力 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 军国主义 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 德国皇帝 (在 战争结束 前退位并流亡至 荷兰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 莱茵非军事区 ,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 进出口贸易 。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里孟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绰号。

巴黎和会 英国

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 戴维·劳合·乔治 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 的“ 民族自决 ”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 理想主义 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 政治地位 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 保守党 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
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 英国经济 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 军事强国 ,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
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巴黎和会 美国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 通过贸易 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 世界大战 ,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 国际秩序 ,即 国际社会 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 军事力量 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具体如下:
·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
·在各国 领海 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
·尽 最大可能 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 贸易条件
·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
·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
·撤退在 俄罗斯 领土上的所有军队。
·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制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
·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 法国地区 应该归还。
·意大利和原奥匈帝国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
· 东欧 人民按照 民族自决原则 建立独立国家。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蒙地内哥罗独立。同时 巴尔干半岛 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 国际条约 予以保障。
· 奥斯曼帝国 各民族自决前途。
·波兰独立,并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 中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收回 山东 权益。日本 全权代表 的使命是:“要求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省的各种权益及财产,并领有德国占领的赤道以北的 南洋群岛 。”因此,山东问题成为判断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否的主要标准。
中国最初以为收回山东权益是作为战胜国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参加巴黎和会以后,由于日本执意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因此,如何争取收回山东权益,就成为中国代表团的首要任务。代表团认为“目前山东问题最为吃紧,故所提问题即以此为限。深恐各项问题如果同时提出,不免使 欧美 各国转因自己的利益偏向于彼,在我反有孤立之势”。对中国代表团力争的山东问题,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会议决定: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日本将德国租借地及其他政治性权利交还中国,但保留 经济性 权利。由于日本反对,最后的条约文本只写明德国将其让与日本,而“于交还中国一层不提一字”。
当时,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就山东问题致电北京政府:“此事我国节节退让。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之提请重议云云。岂知直(至)今午时完全被拒。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祥等所以始终不敢放松者,固欲使此问题留一线生机,亦免使所提他项希望条件生不祥影响。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对于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最后决定,即使对外态度最为温和者,也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国 外交交涉 的失败。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 委任统治制度 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 奥地利 匈牙利 土耳其 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 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 政治格局 ,遏制德国等战败国及 苏维埃俄国 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 国际联盟 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后经妥协,于5月7日将对德和约最后草案文本交给德国政府代表布罗克多夫-兰曹。德国曾几次对草案一些内容提出异议,但英、法等战胜国只对和约草案略做细微的改正。
6月28日在巴黎近郊 凡尔赛宫镜厅 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签字仪式 。德国外长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对德《凡尔赛和约》由是成立对德国同盟国的和约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另行签署。 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 胶州湾 胶济铁路 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 远东 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警惕态度, 并表示 支持 中国主张 。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迫使美国最后放弃了对中国的支持。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还秘密拟定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计划。

巴黎和会 停战条件

(一)德国应 保证在 15天内从比利时、法国、 卢森堡 等国境内的 占领区 撤退,放弃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离奥匈帝国和土耳其;
(二)德国应向协约国交出5000门 重炮 野战炮 ,3万挺机枪,2000架飞机,6艘 主力舰 ,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300艘潜艇,5000台机车和5000辆完好无损的汽车;
(三)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
(四)德国放弃 布列斯特条约 布加勒斯特条约
(五) 东非 的德军应当立即投降;
(六)被德军俘获的人员应当遣返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
(七)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封锁。 签署《凡尔赛》和约
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进行讨论,大国间勾心斗角,争论激烈。
经过3个多月的争吵, 三巨头 总算商定了对德和约的内容,虽然三巨头对这份充满妥协的和约都不满意。5月7日,在凡尔赛宫的 会议厅 ,一脸严肃的克里蒙梭将和约草案交付给了德国代表团,这位有“老虎”之称的总理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德国人说:“先生们,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这就是我们愿意给予你们的和平。”仔细看完了这份共分15部分、440条的和约,德国代表们差点气晕过去,这份苛刻的和约作了如下的规定:剥夺德国的全部殖民地,法国收回洛林和阿尔萨斯,德国萨尔区的煤矿由法国开采,行政由国际联盟管理15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划分为三个占领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5年,10年,15年,右岸50千米为 不设防地区 ;德国只能维持10万人的陆军和1.5万人的海军,废除 义务兵役制 ,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拥有飞机、坦克和火炮等重武器;德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英、法、美三国组成的赔款委员会最终确定赔款金额为1320亿德国马克,约合330亿美元)。这样苛刻的条约谁敢签字啊!德国代表一方面向国内汇报,一方面请求对和约进行修改,但三大巨头咬定条约不放松,明确表示德国人不能进行任何争辩,要么签字,要么继续战争。最终,德国政府选择了屈服。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 德属东非 、德属西南非、 喀麦隆 多哥 以及 德属新几内亚 ),16%的 煤产地 及半数的 钢铁工业
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 石勒苏益格 经过 公投 ,回归 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 西普鲁士 波森省 、部分 东普鲁士 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 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 克莱佩达 地区给 立陶宛 (1923年)。
·萨尔 煤矿区 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 莱茵兰 )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 重型火炮 ,取消 德军总参谋部 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 排水量 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 驱逐舰 ,并不准拥有 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 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 军事训练 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 威廉二世 被审判为 战争罪 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 赔偿委员会 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 马克 (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 赔偿金额 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 德国经济 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 纳粹党 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凡尔赛条约 对德国的影响
1 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
2 德国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国(英法日比)瓜分
3 德国受军备限制
4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赔款。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5 刺激了德国国内的民族激进意识的膨胀,为军国主义的滋长埋下了种子,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条约规定,德军陆海空三军加起来最多只能有10万人。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国在欧洲彻底沦为了三流的国家,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连波兰这样的小国都敢去欺负德国。
当然,条约的内容也使得德国在战后经济能够迅速恢复,而德国强大的教育后备力量也使得德国有足够的科技人才,使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不久重新回到了欧洲强国之列。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 争夺殖民地 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复仇的种子, 法国元帅 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 十四点和平原则 ,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 民族自决 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 国际联盟 外交政策 走入 孤立主义 。日本代表提出“种族平等”议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加剧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为 二战 埋下了伏笔,但短期内维持了欧洲的稳定和平。

巴黎和会 对世界影响

在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随后,建立起了被称为 凡尔赛体系 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对德条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 圣日尔曼条约 》,对 保加利亚 的《 纳伊条约 》,对匈牙利的《 特里亚农条约 》,土耳其的《 色佛尔条约 》,但是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 资产阶级 的反对,后来联军被 凯末尔 打败,最终签定了《洛桑条约》,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 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比如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处理 民族关系 ,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战胜国的利益,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 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但是却埋下了战争的种子,陆军的福熙元帅在听到和会签订的和约内容后,就这样评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值得注意的是,元帅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因为德国正式发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正是在20年后的1939年。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譬如,和会对德国进行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 民族感情 ,被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战后,德国的 民族主义 高涨,也为后来纳粹势力在德国的登场和希特勒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英法也因此对德国感到有愧,使得后来 绥靖主义 盛行。以及战后不久的国内 经济危机 。至于 远东 方面的问题,和会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就是代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巴黎和会的这个问题上面,美国方面无论是总统威尔逊本人还是代表团成员们,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主张。在中国的要求被无理拒绝以后,美方代表团成员曾经全体离场以示抗议。当时的中国,曾经因此一度对美国颇有好感,威尔逊总统也因此成为当时国人比较敬佩的“世界大人物”之一(在中国进步青年当中,地位仅次于 列宁 )。因此,为了协调各国在 亚太地区 的未解决矛盾,才又有了两年后的 华盛顿会议 。包括中国的山东问题,都是在那次会议上得到处理的。
通过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 法律形式 ,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完成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巩固下来,组织对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由于 资本主义国家 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和 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该体系危机四伏,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彻底崩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作为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 国际形象
二是作为战胜国,《凡尔赛和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 租界地 等;对奥和约,又使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 行政院
三是作为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四是作为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发出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是就意大利而言,她在一战时加入协约国是因为英、法、俄三国答应意大利在战后给予阜母及达尔马西亚,但在和会中没有提及。令她大为不满。令日后 法西斯主义 者墨索里尼兴起提供了口实,主张对外扩张。此外,和会中战胜国偏袒日本将中国山东给予日本,助长侵略野心,于1930年代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注明5月10日的一篇报道,更是记述了旅居巴黎的300多华人5月9日举行集会,对中国外交失败和政府无能表示抗议,“这里的华人都异常愤怒”,“满场肃然,塞满不平的空气”。
当青岛归还问题在巴黎和会中决定不归还我国时,各报收到稿件均及时加以刊登,燃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怒火,迅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 人民群众 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代表团未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响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 二十一条 ”的吼声传遍全国。6月3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以政治大罢工的形式,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狠狠地教训了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五四运动是 中国近代史 上第一次由 学生 、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19]
1919年2月4日《 申报 》7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报导说:
……
美国无线电云,中国赴欧代表提出和议大会修改一千九百十五年中日之条约二十一款,据称中国国民决定将一千九百十五年中日条约提出欧洲和议大会修正,实属最重要之问题……更与美国对于中国主持开放门户之主义亦属矛盾,故美政府对此条约首先声明反对,并将反对之理由 照会 日本政府,谓于欧洲和议时提出修改云云……
《申报》历史记载 新闻标题 部分:
发表对时局宣言1937.08.04申报13版
国际形势 与全面抗战辅1937.08.04申报6版
通州最近之实况1937.07.29申报9版
对于目前救亡工作之供献1937.07.28申报16版
开始质问论战1937.07.28申报8版
演说外交1937.07.28申报8版
日内放映1937.07.28申报5版
一片抗敌后援声1937.07.25申报13版
赴日使馆致备忘录1937.07.20申报5版
存底充足1937.07.19申报16版
今晨飞返 爪哇 1937.07.18申报13版
天津市民发表通电1937.07.18申报4版……
中国档案箱失踪事件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 法国凡尔赛宫 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从中看出了收回近代以来丧失给德奥等国的领土的希望,并派出以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等五人为首,50余人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会上中国代表团装有重要文件档案箱的神秘失踪给中国使团顺利完成使命制造了障碍。
日本人的野心
早在和会召开之前, 北洋政府 就规定了中国代表团此行的主要任务。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省内的一切利益,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继承。就一般法理而言,中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战胜国收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乃天经地义。但由于日本的野心,这一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五四运动》 陈玉先 绘
1914年8月,日本不顾中国反对,悍然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宣战,强行控制了山东,并占有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还迫使北洋政府签定了有关条约。
档案箱的失踪
然而,对于看重证据的 西方国家 代表来说,顾维钧的发言,虽然精彩、也情理备至,证据却不足。于是,巴黎和会的主席团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一周之内就顾维钧在会上所发表观点提交一份书面声明,并将能证明这份声明的中日问题档案文件附于声明之后。鉴于顾维钧的出色表现,中国使团决定由他主要负责书面声明的准备和起草事宜。
顾维钧,字少川,1887年生于江苏嘉定(今属 上海 市)。1905年留学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获国际法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先后任 袁世凯 总统府英文秘书,外交部参事。1915年任驻美、日等国公使,参加巴黎和会前他任驻美大使。
就在顾维钧等人忙着搜集档案资料时,问题出现了。从北京启程时,中国代表团为了有所准备,曾经带有一个密码档案箱。箱内装着若干有关满、鲁、蒙、藏问题的绝密档案,其中包括许多连中国驻外使团都不知道的,中国与日本签订的一些密约及各种借款协定的原件。这个档案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当中国代表团真正需要它时,却发现它不翼而飞了。
它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丢的?何人所为?据中国代表团推测,它在日本丢失,被日本情报部门蓄意窃取的可能性最大。档案箱中装的文件,只有日本才深感兴趣,因为这些文件中的内容涉及许多日本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这些文件暴露于巴黎和会上,将对日本十分不利。而中国的档案资料不全,日本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档案资料来说事。
但即使还有一丝希望,中国代表团也不能放弃。有的代表团成员回忆,在到达美国 纽约港 码头时,好像还见到过它。根据这一线索,中国代表团分别致电华盛顿和纽约领事馆,电询此事。纽约领事馆的 总领事 邹玉成立刻联络美国方面轮船行李处的负责人和 码头上 的管事人,结果却是空手而归。之后,虽然经过百般查找,始终没有找到。至今,这个档案箱失踪事件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
会议地点定在巴黎
这次和会为什么要选择在巴黎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国的复仇心理。法国和德国是多年的仇敌,看到这个老对手终于倒在自己的脚下,法国自然是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对德国进行一番酣畅淋漓的羞辱。 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后, 普鲁士国王 曾在法国的 凡尔赛宫 加冕为 德意志帝国 皇帝,为了将当年的耻辱施加在德国的头上,此次和会的场所不但选在了巴黎,还理所应当的选择在当年德皇加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