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
有证参考物质、有证标准物质
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
测量单位
,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
置信水平
的
不确定度
。
有证参考物质
一般成批制备,其特性是通过对代表整批物质的
样品
进行测量而确定,并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当物质与特制的器件结合时,例如已知
三相点
的物质装入三相点瓶、已知光密度的玻璃组装成透射
滤光片
、尺寸均匀的球状颗粒安放在显微镜载片上,有证参考物质的特性有时可方便和可靠地确定。上述这些器件也可以认为是有证参考物质。所有有证参考物质均应符合本规范中测量标准的定义。有些参考物质和有证参考物质,由于不能和已确定的化学结构相关联或出于其它原因,其特性不能按严格规定的物理和化学测量方法确定。这类物质包括某些生物物质,如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已经规定了它的国际单位。 (JJF)
计量学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
定义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由于
真值
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
约定真值
;当有必要与
相对误差
相区别时,误差有时称为测量的
绝对误差
。但不应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为误差的模。其中测量结果定义为:“由测量所得到的而赋予被测量的值。”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若干个值的
平均值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
测量不确定度
,必要时还应给出自由度及影响量的取值范围。由误差的定义可知,误差表示的是一个量,而不是一个区间。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随机误差
和
系统误差
两类。系统误差的定义为:“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补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如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原因不能完全获知。对
测量仪器
而言,其系统误差也称为测旦仪器的偏移。随机误差的定义为:“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因为测量只能进行有限次数,故可能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的
估计值
。这是1993年国际上对“
随机误差
”一词的定义作了
原则性
修改后的新定义。它表明测量结果是真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者的代数和。而测量结果与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
平均值
(即总体均值)之差,则是这一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分量。1993年前,随机误差被定义为“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
测量误差
分量”。按该定义,随机误差是误差的一个分量,即它表示的是一个区间。而根据新定义,随机误差是一个量,它是对应于无限多次测量的理想概念,可以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的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