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骆驼祥子》设计封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给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绘制小报;为《骆驼祥子》设计封面;考证真实玄奘西行路线、分析剧版《西游记》配乐之美……优秀经典名著很多都是“大部头”,对中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啃”,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通过分解任务、情境驱动、特色比拼等方式,让初中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变得一点也不难。
在项目化学习初期,老师们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了整本书阅读进度表。在此基础上,关注到组员在阅读过程中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方位地了解和把控各组成员的阅读进度和合作情况。通过工具表的完成及讨论,充分发挥了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帮助学生完成阅读,形成阅读内驱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关注到学生在各阶段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用阅读工具表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
学生制作《童年》阅读小报
比如,六年级学生的《城南旧事》阅读工具表,就包括了阅读情绪、了解作者、故事概要、品味故事等众多内容。高梓玥同学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是“五味杂陈、心酸”,她概括了五个故事,有主要人物,也有简要故事内容。“《城南旧事》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偷’,在法律上他或许是一个罪人,但在英子和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充满苦楚的人。”高同学认为,种种苦楚使他不得不用“偷”来谋生,但他对英子从来都是友好、温柔的。
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在于能以情境驱动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文本基础上,老师们还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现实,创设学习情境。比如,结合学校的“心理读书月”,设计了驱动性任务“《童年》画册征集”的两个环节,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童年》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形象。其中,在“我解读”环节,学生作为解说员,在阅读《童年》的基础上,对教师找出的《童年》重要情节相关插图进行故事解读和情节重现。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找出插图所在文章位置,还要求学生具有整理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分析《西游记》路线图
而“我设计”环节,则是在学生了解情节的基础上,语文与艺术教研组跨学科合作,指导学生为《骆驼祥子》这本书设计封面,学生的文字感知提升为感性认识并通过美术活动输出,打通学科壁垒,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项目化学习中,老师们还非常注重重构儿童成长图景。六年级围绕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展开,通过“个性小标题”的任务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本书阅读;以绘制小报抓住小说人物的成长脉络,并以此为读书路径,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给阿廖沙一封信》作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则设置“项目”的问题驱动推进整体阅读。以“理解书中‘八十一难’主题精神”为主项目,帮助学生创设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同时,设置“小项目”来深入阅读,比如,真实玄奘西行路线再考证、剧版《西游记》配乐之美分析、书中诗文深意探究、“三打白骨精”品析等主题,探索未知,趣味无穷。
学生阅读《昆虫记》的项目化任务
八年级在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时,指导老师事先提供几个阅读任务,如昆虫主题研学方案、昆虫展策划案、设计关于昆虫的游戏等,学生分组后选取一个项目化任务,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记录过程,并督促组员完成任务,开展成果评价。
学校老师表示,项目化学习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关注语文学科任务群,强化任务的综合性,形成认识的情境化,探索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有效地提升了初中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实现了学科知识与核心能力的融合,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