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隶属
株洲市
,位于
湖南
东部。北抵
长沙
,南通
广州
,西接
郴州
、东邻
江西
,面积2500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
神农
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
又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茶陵县常住人口491849人
。2020年,茶陵县GDP完成224.3亿元,增长3.9%。其中,一产业39.3亿元,增长3.3%,二产业75.3亿元,增长6.1%,三产业109.7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33.6:48.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1.8%、59.1%、29.1%,分别拉动GDP增长0.5、2.3、1.1个百分点
。2020年,茶陵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
。
茶陵县是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是
毛泽东
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64.45万人,常住人口59.36万人。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茶陵县脱贫“摘帽”。
[4-5]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唐
武德
四年(621年)置茶陵县,
贞观
九年(635年)废,
圣历
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
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
为衡州茶陵县。
南宋
绍兴
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
嘉定
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
为
天临路
醴陵州、
攸州
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
元世祖
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
属长沙府,明
洪武
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
成化
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5年,茶陵县面积2500平方千米,人口约57.2万人。辖9个镇、16个乡:城关镇、严塘镇、虎踞镇、界首镇、高陇镇、浣溪镇、湖口镇、腰陂镇、潞水镇、八团乡、七地乡、下东乡、小田乡、马江乡、火田乡、平水乡、江口乡、尧水乡、枣市乡、洣江乡、思聪乡、桃坑乡、秩堂乡、舲舫乡、湘东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火田乡撤乡建镇,10月枣市乡、平水乡撤乡建镇。1998年马江乡撤乡建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2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茶陵县常住总人口493059人,其中,城关镇48141人、界首镇24161人、严塘镇25003人、湖口镇19754人、浣溪镇12362人、马江镇24508人、高陇镇13286人、腰陂镇33754人、潞水镇19942人、虎踞镇22127人、平水镇23405人、枣市镇24482人、火田镇20148人、江口乡3921人、桃坑乡9486人、下东乡40826人、铃舫乡22638人、思聪乡25524人、米江乡24338人、尧水乡10816人、八团乡5282人、湘东乡6124人、秩堂乡18724人、小田乡3200人、七地乡11107人。
2001年,撤销湘东乡,并入高陇镇。至此,茶陵县辖13个镇、11个乡。
截至2021年7月13日,茶陵县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茶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茶陵县共撤销4个乡镇建制,现辖舲舫、桃坑2个乡,秩堂、高陇、火田、腰潞、虎踞、马江、枣市、界首、湖口、严塘10个镇,云阳、下东、洣江、思聪4个街道,利民、汉背2个办事处。
乡镇(街道)
|
下辖
|
邮政编码
|
云阳街道
|
光辉村、东山坝村2个村,8个居委会。
|
412400
|
思聪街道
|
清水村、三华村、红桥村、思聪村、茶冲村、左垅村、龙溪村、下清村、辉山村、深塘村10个村,2个居委会。
|
412409
|
洣江街道
|
渡里村、荣华村、欧江村、仙源村、桃源村、诸睦村、拱塘村、雅环村、湖塘村、沙溪村、星桥村、土沙村12个村,1个居委会,1个湖塘渔场
|
412400
|
下东街道
|
乐联村、沿河村、金铺村、桥边村、齐溪村、小车村、黄堂村、儒仕坪、头铺村、官铺村10个村,2个居委会
|
412400
|
|
界市村、大新村、上联村、莲荷村、花甲村、白沙村、火星村、红光村、贺铺村、白洲村、朱岭村11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15
|
|
湾里村、龙井村、严溪村、杨塘村、猷竹村、上合村、兴和村、上尧村、北岸村、玳溪村、尧水村、黄河村、兴塘村、爱里村、高径村、沙江村、长江村、田心村、和吕村19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21
|
|
妙石村、一心村、厂江村、北斗村、土桥村、浣溪村、白露村、寒江村、晓汾村、文泰村、塘头村、湖口村、新芫村、芫枧村、米渡村、井和村、小潭村、石井村、南江村、梅林村、荷塘村、顾母村、龙下村、杨柳村24个村,2个居委会
|
412418
|
|
麻塘、土桥、梅林、荷塘、顾母、东流、八旦、太英、白露、飞盐、溪江、龙下、小汾、下小、杨柳、寒江村。
|
412417
|
|
红旗村、月岭村、浪滩村、毛芫冲村、文江村、长联村、末头村、塘富村、东冲村、玄武村、麻石村、等坪村12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16
|
|
祖安村、荔市村、龙匣村、星锋村、古城村、石冲村、水头村、长兴村、湘东村9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02
|
|
涧洲、枧田、月岭、建民、左江、双溪、麦源及原尧水乡的横屋等11个村
|
412406
|
腰潞镇
|
潞水村、双泉村、潞理村、睦兴村、珍武村、腰陂村、马加庄、石陂村、泰和村、枧田村、七地村、碣石村、芙冲村、木冲村、东南村、东山村、横屋村、石联村、长义村、左江村20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07
|
|
西屏村、三达村、河东村、金山村、石朱村、把集村、狮江村、黄石村、和丰村、高水村、乔下村、峰仙村、水源村、五峰村、二仙村、双芫村、茶干村、银湖村、黄坪村、合湖村、低车村21个村,2个居委会
|
412413
|
|
黄石、龙新洲、把集、水源、峰仙、狮江、三门、河东、毛坪、金山、裘家、石朱、龙新、石宝头、二仙、五峰、西屏、黄泥塘、小水19个村
|
412412
|
|
东岭村、岩口村、枣园村、洞头村、管塘村、曹柏村、洒水村、虎形村、侯泉村、车陂村、五星村11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14
|
|
新华村、洲陂村、砂下村、墨龙村、大龙村、大英村、卧龙村、黄草村、白石村、贝水村、庙贝村、五门村、麻芙村、鼓石村、山田村、芙江村、贝江村17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04
|
|
春风村、湘江村、华里村、上坪村、邺坑村、双元村、马溪村、南坑村、西坑村、晓枫村、桃坑村、带江村、坑口村、夏乐村、东江村15个村
|
412403
|
|
洮水村、祠湾村、大岳村、西岸村、长鸭村、河坞村、车浦村、官溪村、堤洲村、舲舫村、垸井村11个村
|
412434
|
|
白石、卧龙、沛江、大英、小英、东黄、东坪、石鼓、向阳、大垅、大坪、麦庄、梯垅、江东14个村
|
412405
|
秩堂镇
|
彭家祠村、晓塘村、合户村、田湖村、东首村、马吉村、龙江村、皇图村、石龙村、毗塘村、锡田村11个村,1个居委会
|
412403
|
参考资料:
茶陵县
位置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位于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隶属株洲市,北抵长沙,南通
广州
,西接衡郴、东邻
江西
,面积2500平方公里。泉南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平汝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
茶陵县
地质
境内地壳稳定,无地震;县内出露地层中,从古生界寒武系塔山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共10个系,出露面积2155.44平方公里,占茶陵县面积的86.22%。
境内大地构造主要形迹属于湘东新华夏系及华夏系。北北东向及北东向构造明显,小褶皱及次级断裂发育。中部凹陷区属茶水凹陷带一部分,自县东北角至西南,斜卧县境中部;东南部万洋山褶断带,属炎陵-资兴隆起带的西北段;西北部武功山褶断带,境内北起太平山,经露岭、云阳山,南至茶陵。
茶陵县
地貌
茶陵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其中山地面积186.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73%;丘陵面积80.54万亩,占21.48%;岗地面积48.58万亩,占12.95%;平原面积49.75万亩,占13.27%,水面9.64万亩,占2.57%。全县地质状态是周围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茶陵县
气候
茶陵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挡,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势力。茶陵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33天,活动积温5509℃,平均初霜日为12月3日,终霜日为2月10日,无霜期294天。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茶陵县
水文
属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连接大小河流25条,溪涧1732条。界首河入安仁永乐江。属赣江水系的溪涧3条,发源于茶山,入江西永新县三湾河,汇入禾水。全县地表水径流总量4.43×10米。境内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积2495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沤江和文江。
茶陵县
土地资源
茶陵县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2005年,县域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林地和耕地面积最大,分别达到156446.40公顷和38876.0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2.40%和15.51%,合计占茶陵县土地总面积的77.91%。
茶陵县
矿产资源
茶陵矿产资源丰富,根据2010年统计,
钽铌矿
储量居亚洲第二。铁矿石储量近亿吨,煤矿储量1100万吨,铅储量8700吨,钨储量28000吨,还有铜、锡、锌、
花岗石
等20余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位均占相当优势。
截至2019年末,茶陵县户籍人口6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3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9.36万人,城镇化率49.81%。分性别看,男性常住人口30.27万人,女性常住人口29.09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 :100(男比女)。全年出生人口6284人,人口出生率为9.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茶陵县常住人口491849人
茶陵县
综述
2019年,茶陵县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34.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69.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111.5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32.1:5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5.2%、48.2%,分别拉动GDP增长0.5、3.3、3.6个百分点。
2019年,茶陵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税收收入12亿元,增长210.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5.4%。非税收入完成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4.6%。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6亿元,增长0.1%。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农林水四项支出分别为8.5亿元、4.4亿元、6.1亿元和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亿元,增长58.4%。
2019年,茶陵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4.1%。
2019年,茶陵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028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7%、9.7%。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3亿元,同比增长11.0%,人均城乡居民存款34248元,增长10.8%。
2020年,茶陵县GDP完成224.3亿元,增长3.9%。其中,一产业39.3亿元,增长3.3%,二产业75.3亿元,增长6.1%,三产业109.7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33.6:48.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1.8%、59.1%、29.1%,分别拉动GDP增长0.5、2.3、1.1个百分点
茶陵县
第一产业
2019年,茶陵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1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3.7%;畜牧业增加值10.9亿元,下降0.4%;渔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175万元,增长7.8%。
2019年,茶陵县粮食总产量28.8万吨,同比下降4.3%;生猪出栏55.4万头,下降19.7%;油料作物产量 2.4万吨,增长4.8%;烤烟产量3838吨,下降14.0%;茶叶产量337吨,增长3.7%;水产品总产量为1705吨,增长2.4%,家禽出栏146.5万只,增长4.3%。
2019年,茶陵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986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5亩;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3583万立方米,总用水量29072万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4.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87.46万千瓦。
2020年9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
茶陵县
第二产业
2019年,茶陵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4.6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157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1%,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8.8%;采矿业下降26.8%,制造业增长1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8%。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9.3%;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3.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3.2%。
2019年,茶陵县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0.9亿元,增长2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0.4%。
茶陵县
第三产业
2019年,茶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9.6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下完成64.5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53.2亿元,增长10.4%,零售业销售额106亿元,增长12.0%。住宿业营业额2.7亿元,增长12.1%,餐饮业营业额14亿元,增长15.7%。实际利用外资2788万美元,增长11.0%,实际利用内资33.7亿元,增长18.9%。
2019年,茶陵县实现旅游总收入40.9亿元,增长8.4%,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
2019年,茶陵县邮电业务总收入2.3亿元,增长6.1%,互联网用户8.9万户,增长14.9%。
2019年,茶陵县全年保险收入2.8亿元,增长13.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8.9%;财险保费收入6944万元,增长28.8%。各种理赔支出6682万元,增长3.3%。
2019年,茶陵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4亿元,同比下降14.1%。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 38.1万平方米,下降33.2%。全县商品房销售额16.2亿元,下降24.3%。
2019年,茶陵县银行机构年末实现各项存款余额243.8亿万元,增长6.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为203.3亿元和17亿元。实现各项贷款余额137.5亿元,增长12%,住户贷款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中长期贷款49.3亿元,增长5.5%,短期贷款21.6亿元,增长26.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6.6亿元,增长13.0%;全县存贷比为56.4%,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茶陵县
科技
2019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3055万元,增长62.1%,农村科技示范户589户,比上年同期净增(下同)14户。科技成果推广12项,净增4项,其中,工业2项,农业8项。
茶陵县
教育
截至2019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156所。其中:普通中学27所,小学128所,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79267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080人,初中在校生19467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8711人;各级学校招生人数18400人,各级学校毕业15991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3997人,其中,普通中学任教老师2289人,普通小学任教老师1708人。
茶陵县
卫生
截至2019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含私营个体)857个,医院(含私营个体)43个,床位数3093张,卫生技术人员1984人;乡镇卫生院19个,卫生院床位数447张,医生及技术人员567人;全县执业(助理)医师728人。
茶陵县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34.5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2.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9.7万人。职工医保参保33297人,其中,在职职工17160人,退休人员16137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7个,乡镇敬老院20个,2019年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全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817人,其中,城镇居民6325人,农村居民13492人。
茶陵县
就业
2019年,全县新增就业人员5131人,其中城镇实现新增就业人数为2703人,农村实现新增就业人数为24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88人。外出务工人员12.5万人,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劳动力582人。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茶陵县名列其中。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地处今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1927年11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后,为探索中国建政之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同年11月2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设有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由谭震林任政府主席。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斗争发展到了建政阶段,为以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