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说:生意人是见钱就赚,唯利是图,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是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去完善社会。

马老师的话确实值得深思,中国有太多精明的生意人和商人,但称得上企业家的人确实少之又少,许多时候,人们会把企业家和商人混为同一类人,人们对“企业家”的认知并不清晰。

01 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大多时候,人们认为企业家这个称呼显得“高、大、上”,而商人自古以来就明显的有贬义。要想搞清楚企业家和商人之间的区别,首先要弄明白两者的概念,商人自古有之,而企业家这个称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家一词才流行开来,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在中国通常都是把企业所有者称为企业家。

商人,通常就是指靠低买高卖、赚取利益差的一群人;可想而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商人排在末位,说明我国古代对于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自古以来就对商人的看法持“贬损”之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认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 他们释放才能、发挥创造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企业家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对“企业家”的认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私人财产制度,就缺少了选拔企业家的有效机制,而今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转变经济结构、振兴实体经济,比以往更加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02 企业家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企业家”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在中国,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更是一种稀有珍品!德鲁克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杠杆”。

罗伯特•蒙代尔认为: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动力引擎 ,只有具备企业家精神才能够创新,成为天然的领导者。“诚信、创新、合作、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四大支柱,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拥有的特殊技能,大多数老板并不能称作企业家,本质上还是生意人。

张维迎认为,工业革命史和技术史上的每一个重大的技术发明背后都有企业家的身影,所有的新产品、新产业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

企业家精神的基石是奉献,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持续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天性是冒险,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反过来,社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又至关重要。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企业家精神。

03 企业家以创造顾客价值为最高追求

企业家不应关注利益,而应关注顾客,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利润是顾客与组织交换价值的结果,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经营逻辑错了,企业将会陷入灾难,企业忘记了顾客,顾客也会忘了企业。

中国大部分企业是没有资格称为企业的,许多老板根本搞不清楚做生意和经营企业的区别,把开个餐厅、奶茶店、理发店也当作是企业经营,做生意其本质是买卖行为,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赚钱,而经营企业的根本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

有些人由于素养、心胸、愿望、价值观、天分、知识结构等原因,终究只是个精明的商人,企业经营要有企业家精神,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家。

04 企业家要具备足够的管理知识和特别能力

在中国,老板决定了企业99.99%的命运,那些本就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生意人,既无企业管理知识,又无管理能力,没有原则,心术不正,急于挣快钱,以为低价可以抢生意的思维,往往很快把企业折腾死。

企业家不仅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预防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领导能力 ,而领导能力是需要先天的基础和后天的学习训练。

企业家要具有战略眼光,看问题要较商人更全面、更深刻、更长远,既要具有商人把握商机的天赋本能,又要能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的哲学智慧,要具备从现在看到未来的 能力,才能带领企业持续地发展。

企业家还要是“哲学家”,具备哲学思维,竖立哲学智慧,才能发现规律,把握未来,实现企业持续的发展,企业家必须从狭隘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地探求行业发展的规律,品牌成长的因果。

作者:裴倩春 ( 裴校长~新一代品牌理论 创始人

编辑| 连锁餐谋 ~晓彤

原创不易,喜欢就打赏吧!点 “钟意 作者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