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这部复杂的片,我很享受观影过程,有很多我欣赏的演员,又是一场有趣的解谜之旅,但还是无法摆脱「剧情有些做作」的感觉——它被安排得非常艰涩难懂。
我建议想看的朋友在精神好、有耐心的状况下看,否则可能会看不下去,如果你忍过了第一遍,强烈建议看第二次,可以看到更多细节,才会明白为何某一幕要那样安排,进而体会导演的用心。
实际剧情的开展与揭露很复杂,让各位自己看比较好,在此我将剧情浓缩如下:英国情报局内可能有俄国间谍,上面找来先前被迫退休的情报员「乞丐」乔治·史迈利(加里·奥德曼)调查谁是双面间谍。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与现代大多数谍报片很不同的是,它没什么追逐戏或枪战,而是以调查过程为主。
例如有一幕很紧张的戏码,史迈利请他信任的吉勒姆偷出文件,吉勒姆偷取的方式不是靠什么避开红外线再用绳索把他下吊到离地十公分之类的,而是靠纯粹的智取,在紧张之外更添真实感,没有动作场面却令人冷汗直流。
《007》或《碟中谍》系列出现的间谍/探员,是牺牲家庭与平凡生活,来换得光鲜亮丽、女人不断、可常开名车飞车追逐、经常到世界各国旅行的精彩生活。
本片的情报人员们,一样牺牲了家庭生活与心灵平静,但换来的是极为阴暗低调的人生,活在阴影中,永远藏着秘密,难以与人亲近,这应该比较贴近事实,但也让本片紧绷压迫。
除了剧情,本片摄影也强调冷冽与空寂,人物常被关在一个小空间里,或是阴暗的室内与方正的窗框等等,搭配上「观察者」个性的主角、缓步揭露的线索,让《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很容易使精神不好、或期待错误的观众感到闷。与其说它是部谍战片,还不如说它是关于友情与背叛的小品探案。
棋盘/棋子是在片中不断出现的概念,它跟真实的情报员世界应该很接近吧,为了赢得棋局,每个棋子都可被牺牲,这中间不能有个人情感或私人交情干扰,或许贯穿本片的冷酷无情与压抑,是间谍电影最适合最写实的风格。
剧本里有些透露角色特质与情感的方式很细腻精致,例如史迈利的老同事康妮,她短短一幕戏,表达了很多她没直接说出口的感受(英国佬嘛,什么都不能说出口),例如她的寂寞、对与人互动的渴望、走不出过去的生活态度。
史迈利与卡拉一些交手细节的逐步揭露,也让人看到在史迈利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弱点都可能被利用与伤害,任何一个表象都可能是陷阱,每一个决定都是一场战争,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戴着厚重眼镜的史迈利是个观察者,看好了才出手,这在电影前段某一幕表露无遗:一行人坐在车内,蜜蜂飞进来,其他人厌恶挥手赶蜜蜂,史迈利先按兵不动,时机到了手一挥将蜜蜂导引至窗外,这一幕没什么对白,却充分展露史迈利的个性。
最妙的安排是史迈利妻子Ann的角色,她没真出现过,但存在感(或许该说「不存在感」?)很大,她的缺席定义了史迈利的某部分,他的孤寂,他的遗憾,她像雾一般,摸不太着,却如此令人困扰。
这些表现方式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太闷,不过若能静下心来欣赏这种手法,或许能体验某些特殊、带一点悲伤的美感。
看完第一遍后,因为对剧情走向比较清楚了,再看第二遍会有更多的领悟,得知更多信息,建议各位可以特别注意片中某年圣诞派对的回顾片段,这真是神来一笔(原著无此剧情),透露很多细节,人物间的互动、虚情假意与背后真相、眼神流转间的无尽意涵,越仔细看就越可发现很多小惊喜。
另外,本片有很多倒叙的片段,都是突然剪接过去的,并没有另外注明时间点,如果看得实在迷糊,分不清是现在还是过去,可注意史迈利的眼镜,他在电影开始没多久就换了眼镜,所以靠眼镜就可以很清楚判断画面上指的是现在还是过去。
本片最可惜的是,也许是因时间限制,几位被怀疑是间谍的可疑角色,都没有太多交代与描述,因此除了想解谜的诱因以外,我们观众很难对任何角色有任何了解或关心,在知道答案的那一刻,除了解谜的快感,不会有特别的感觉,毕竟那几个人对观众而言根本都是可替换的。
或许这就是解谜办案应有的态度——对嫌疑人不能有任何个人的感觉,只是这样的电影自然会产生冷冽的距离感,比较难亲近,就像法医在解剖一具不认识的尸体一样。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卡司真的好到离谱,看看这些名字:加里·奥德曼、约翰·赫特、马克·斯特朗、塞伦·希德、科林·费斯、汤姆·哈迪、还有「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等。
这里面有很多人根本没机会表现演技,真正比较有发挥空间的,除了加里·奥德曼,只有汤姆·哈迪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卷福」,尤其前面提的某段非常紧张的戏,他的精湛演技令人目不转睛,我觉得自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因福尔摩斯爆红后,他在很多其他电影电视的表现证明了他成功不是运气好,而是真的很有实力。
奥德曼看起来极度自制冷静,必要时他完全可融在背景里,在电影开始十几分钟他连句台词都没得念,换成演技差一点的演员,这就要变成一个木头角色了,但他却还是能透露出内心的某些冷酷或狡黠的一面,在镜头暗示到他那位已经离开的妻子Ann时,表情眼神的落寞又令人终究还是会为他感到遗憾,奥德曼把这内敛的角色演得很棒。
汤姆·哈迪演的角色很明显跟周遭其他人都不一样,他还有对正常生活的渴望,连讲话的方式与态度都与其他人很不同,戏份虽少但颇抢眼。
原著作者约翰·勒·卡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职于MI5与MI6,卧底身份被KGB揭穿后才转行写小说,他并担任本片的制片之一,或许也是因为如此,《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与它的原著小说一样,描绘的是个比较真实的情报员世界,而没有被改写成动作大片。
如果抱着对传统谍报片的期待来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可能会大大失望,但若把它当成可以运动一下大脑的电影,应该可以得到不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