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究竟是什么人种呢?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令人困惑的问题,因为我们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印度人有些肤色很白,有些肤色很黑,似乎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棕色人种。事实上这种感觉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印度在世界上素来就有人种、语言、宗教博物馆之称。截至2019年印度人口已达13.26亿,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大人口大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也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关于印度人种的划分历来聚说纷纭莫衷一是。


目前国际上对印度的人种划分并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学术界关于印度人种划分的多种理论中学术界最为普遍公认的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划分方法。他将印度的种族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蒙古利亚人以及北欧人。作为如今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属于地中海人种,不过他们并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印度次大陆发现的最早的远古文明。创造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属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如今达罗毗荼人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总人口约为2.17亿,不过他们并不是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尼格罗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人种。他们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南撒哈拉地区。


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至今仍能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等地的原住民身上看到典型的尼格罗人种特征。事实上他们与非洲黑人是存在亲缘关系的。继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


所谓原始澳大利亚人是指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种,他们的典型特征为肤色棕黑、鼻翼宽扁、眉脊明显、颌部突出、发型卷曲或呈波状。关于原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来到印度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是众所纷纭: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是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属于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人种关系极为密切。


事实上原始澳大利亚人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较多相似之处,而开创印度河古文明的达罗毗荼人就被视为是由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混血所繁衍的种族。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达罗毗荼人所开创的印度河文明突然销声匿迹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种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说服力的说法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导致该地区的文明消失: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


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如今印度的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不过这种说法其实是比较笼统的,事实上如今的印度斯坦族可能也融合了不少达罗毗荼人的血统,只不过雅利安人血统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已。事实上印度的种姓制最初正是雅利安人在征服达罗毗荼人后所推行的种族歧视与隔离政策: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念作“瓦尔纳”,而其含义就是指的肤色。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初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意识,因此极为排斥与达罗毗荼人融合。雅利安人为避免与被他们视为低劣民族的达罗毗荼人联姻导致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被玷污而使用种姓制这一工具人为地将两个种族隔离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一种族上的划分不再与现实完全吻合: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诸多不同的部落构成的。一开始这些部落作为征服者战胜了作为土著的达罗毗荼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


于是一些雅利安部落开始和达罗毗荼部落结盟以对抗其他雅利安部落。与此同时随着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后自身也发生了阶级分化现象:部落首领、祭司等特权阶级成为了高种姓,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居于低种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联盟的达罗毗荼部落的首领也开始被列为刹帝利种姓,而达罗毗荼人的祭司也开始成为婆罗门。与此同时雅利安人内部那些被征服部落的子民以及因贫困而卖身为奴的雅利安人则沦为低种姓。所以种姓和肤色不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肤的婆罗门同样会以贵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肤、灰眼睛的贱民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白皮肤而地位有所提高。在种姓制度下人们排斥的是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而不是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白皮肤的高种姓人士在选择配偶时宁愿选择黑皮肤的同种姓人士,也不会选择白皮肤的低种姓人士。种姓逐渐成为不同身份等级之间的隔离制度,而不再是种族之间的隔离制度。那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高种姓的雅利安人和高种姓的达罗毗荼人通婚。


达罗毗荼人本身就是尼格罗人种和原始澳大利亚人种混血繁衍产生的,再与皮肤白皙的雅利安人种混合后反演出如今的印度斯坦人。所以今天的印度斯坦人尽管是雅利安人的直系后裔,但其中也必然会混有一定的达罗毗荼血统。这也就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印度人种似乎很杂的现象,因为他们本来就同时兼有多个种族的血统,只不过看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时哪个种族的相貌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已。事实上今天的印度人还不只是融合了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的血统。


继雅利安人之后马其顿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都曾入侵过印度次大陆。印度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不断被新的外来民族所征服的历史,而每一个新的征服者到来都会使印度的种族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事实上在今天的印度同样生活着一部分蒙古利亚人,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人。也许是因为西方人对当年西征欧洲的蒙古帝国太过记忆犹新,以至于将所有黄色人种统称为蒙古利亚人。历史上蒙古利亚人是从多个方向进入印度的。


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这6个邦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四国接壤。历史上这一地区并不属于印度,只是在英国殖民时期被强行划入英属印度。印度东北各邦的居民主要是藏缅语族的人群,其祖先大多来自缅甸、泰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所以普遍具有典型的黄种人特征。印度与中国、不丹交界的边境地区也是黄种人分布较多的地区,这主要是历史上的民族迁徙造成的跨境而居的现象。


目前印度为数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与蒙古利亚人的后裔,而印度人口的主体民族却是地中海人、迪纳拉人与北欧人的后裔。如果按我们一般将全世界的人种分为白色、黄色、黑色的三分法而言:地中海人、迪纳拉人、北欧人都该划入白色人种。不过严格意义上白人内部其实是可以细分的: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南欧、中东等地的白色人种在肤色、眼色上都比北欧人相对更深,头发也多为黑色,这和金发碧眼的北欧日耳曼人种显然是存在差异性的。


所以学术界有人主张将南欧、中东等地的人种作为独立于白色人种的暗白人种(地中海人种),不过目前我国的教材基本仍将这一人种定义为白色人种。印度最主要的种族就是地中海人种,然而地中海人种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族群。他们内部还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型:肤色浅黑的古地中海人、肤色黄褐的所谓正宗地中海人以及东地中海人或称闪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统主要存在于今南印度的泰卢固人与泰米尔婆罗门人中。地中海人曾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


对印度文明曾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个种族是阿尔卑斯迪纳拉人。这一种族来自南欧沿亚得里亚海岸绵延的迪纳拉山脉,而该山脉事实上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东南段。阿尔卑斯迪纳拉人的肤色比地中海人相对白皙。在今比哈尔邦与奥里萨邦以东和阿萨姆邦以西的地区主要的种族血统就来自阿尔卑斯迪纳拉人。在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古尔格县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后裔。时至今日他们已基本与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


大约在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印度的同一时代一支来自如今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的一支具有北欧日耳曼民族体貌特征的居民也进入了印度。作为如今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绝大部分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他们属于地中海人种,在肤色上本身相比北欧人种更深,加之雅利安人在统治印度后与早期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存在混血现象,所以印度的主体民族虽然是白色人种,但整体上他们的肤色相比欧洲人是偏黝黑的。况且即使是北欧人种在印度的炎热环境下出现肤色黝黑的现象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