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一个特殊的日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在阅兵队伍中,你一定不会忽略这样一支的女兵方阵——白求恩医疗方队。她们英姿飒爽、神采飞扬,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而作为这支女子方阵其中一员的校友方惠真,也因此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立志参军,不爱红妆爱武装 2011年夏天,方惠真就步入仰恩大学校门,就读于会计学系。同年12月,入学仅三个月的她办理休学手续正式入伍。短短几个月,还未享受够美好大学生活的她就毅然决然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这支队伍中,成为一名女兵。当笔者问及原因时,方惠真说道:“我从小就有军营梦,觉得军人非常帅气,自己也希望能够入伍当兵。在学校看到鼓励学生入伍当兵的征兵横幅,我更是热血沸腾。”她透露,刚进大学不久,就以代理班长的身份与新同学们一起参加军训,十多天严格的军训不仅没有消磨她的从军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入伍的决心。
一个人做事,在行动之前,要慎重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就要认定目标勇往前进,不可再有迟疑,这就是坚毅。方惠真就是这样一个认定了目标就奋力向前的人。方惠真在我校就读时的班主任许惠铭老师说:“方慧真是一个心智很成熟的孩子,担任班长时工作能力很强,做事目标非常明确。她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管理班级。她入伍后,她带领的这个班级班风仍然很好。”
入伍当兵时,接新兵的班长问她:“能吃苦吗?”她坚定地回答:“能!”自那以后,不管面对再大的困难她也从来没有退缩过。部队训练比在学校的军训更加辛苦,同时,因为是新兵训练,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每天早晨五点半就得起床出操,吃完早饭要训练到中午才能休息一个半小时。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坚持下来了就慢慢适应了环境。如今,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
方惠真一直记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句口号,因为还有许多和她一样年轻的姑娘都在坚持着,所以苦也不是苦,艰苦的训练反倒让她们凝聚在一起。最让笔者动容的是方惠真说的一句话;“经常有人说,当兵好辛苦啊。但真正参与了,苦字在前面,不怕在后面!”人生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历经艰辛是必然的过程。笔者了解到方惠真在白求恩士官学校学的是药剂学,因为在入伍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专业,学起来有些吃力。但她觉得学习更重要的是积极进取,就算理解能力比别人差,只要肯花时间,就一定勤能补拙。
请战阅兵,巾帼不让须眉 还记得那个举国为之欢庆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的9.3阅兵仪式吗?很多人认为那场阅兵直播完美流畅、气势磅礴,充分凸显了大国风采和中国气派,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气魄与军威,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人人都觉得阅兵场上的他们威风凛凛,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无数军人在背后兢兢业业、刻苦训练了三个月的成果。方惠真学姐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我是递交请战书才得以参加这次阅兵训练的,第一次的选拔我没有被选上,在递交了好几份请战书后,才有了训练的机会。”请战书就是请求上场的意愿书,如果是战争年代就是请求上战场,生死不论。方惠真表示,之所以递交好几次请战书,是因为她不想失去这次接受检阅的机会,要让方队领导看到她的决心。她说,获得训练机会只是参加阅兵仪式的前提,要通过各项考核才有真正上场的机会。因此获得了训练机会之后的她并没有放松自己,而是加倍努力。
进入阅兵训练基地后,方惠真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间为八个小时,因为考核主要以站军姿为主,耐力训练是每天站三个半小时的军姿,一动不动。夏日天气非常炎热,即使是科学安排训练也经常会有人坚持不住或是晕倒。但就算是晕倒大家也只是下场休息一会儿,喝点藿香正气水又继续上场训练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浪费大家的训练时间。因为训练强度比较大,比较严重时会抽筋、肌肉痉挛或是被军装上的铁扣烫伤,但方惠真都咬牙坚持着。“轻伤不下火线,我们接受的是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错。”方惠真说,任何困难都不能成为逃避训练的借口,既然已经决心参加阅兵,就要担得起这份责任。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会退却的,不只是我。”方惠真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强调,自己是非常普通的。不论是在军队训练还是阅兵,她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一样,她不过是其中的一员。
“惠真从小就是那种认定了什么事就一头往里钻,从来不犹豫不放弃的人。她这次能参加阅兵仪式,我们都为她感到自豪。”谈及女儿参加这次阅兵式的感受时,方惠真的父母虽然心疼她训练时的辛苦,但更多的却是欣慰和自豪。
时光匆匆,如今的方惠真也即将从军校毕业。她表示现阶段只想安心干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把医学知识学扎实,为更多需要的人服务。
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方惠真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在经历磨练之后,果实才更显珍贵。同时她也以学姐的身份提醒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目标,积极的面对生活,把握大学时光,规划好未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打无准备的战,用无畏的精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张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