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你和他人相处愉快吗?——从认知失调分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文,作者:师冬平)
每天上班高峰期,
地铁上都会有争执、吵架的事件发生,
生活有点小事不舒心就“开战”,
而且年轻人居多,这是怎么了?是因为生活压力、工作烦恼,感到精神压抑?不一定,也许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很有可能你的人际关系也很紧张哦!与他人愉快地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矛盾,交到好多好朋友,会一生受益的呦!所以,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学校,怎样才能和小伙伴愉快相处?
我们每个人本来就不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从客观方面来讲,比如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不同,兴趣以及价值观不同等,都可能引起人际之间的矛盾。从人格特征方面来讲,人格作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比如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随和,有的人孤傲;有的人平和,有的人急躁等。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比如过分固执、极度自卑、猜疑心重等都容易给人以不愉快的感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人往往认为自己都是对的
人际关系不良的状态其实是一种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认知”指的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思想、观念、知识、态度或信念等,“失调”的意思就是不协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紧张感。进而,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你做出某种改变以使它减弱。简而言之,人都具有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而认知矛盾往往会打破心理上的平衡,使个体出现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会促使个体做出一定的改变以重新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要减少认知失调,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①改变我们的行为,使之与失调的认知保持一致,不再冲突;②改变其中的一项认知,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③增加新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由于我们都相信自己是善良和友好的,因此,当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们先前的认知“自己是一个善良和友好的人”与“我和他人发生了冲突”的认知不一致,于是就出现了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一失调带来的不适感,我们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策略:①将责任归因于他人,“是他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知),这样就维护了自我形象,从而出现“自我服务偏差”;②否认人际关系对我们的重要价值,认为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对我们没有影响(改变其中一项认知,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从而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和他人愉快相处,教你三招!
1.
得多多发现他人的优点
在开始与他人相处时,先对他人形成积极的认知,通过态度影响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在开始接触他人之前,我们就要对他人形成积极的信念,在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就能形成下面的认知:“他人是值得相处和尊重的”,据此推断我们应该友好地同他人相处。为了避免认知失调的发生(他人是值得相处和尊重的,而我们却不友好地与其相处),我们就会热情、友好地与他人相处,使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一致,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2.
从情境中给他人的行为找理由
引入新的认知,从情境中为他人的行为寻找原因。尽管他人是值得相处的,但有时其行为并不符合我们的期望,甚至对我们表现得很不友好。为了减少失调感,不要急于改变我们原来的认知(他是值得相处和尊重的人),可以试着引入新的认知,如“他这样做也有他的苦衷”、“在当时的情境下他不得不这样做”等,多从情境中寻求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归因于其人格,这样我们既能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又能继续友好地同他人交往。
3.
主动找他人交往和互动
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和互动,通过行为影响态度。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目前的很多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和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如一起上学,一起逛街,吃饭,共同完成作业,共同谈论各自以前的生活及感兴趣的话题,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是人们最难忘的事,这些与他人的互动和共同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一方面,我们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当我们产生了对他人友好的态度时,我们就会更加热情地对待他人,更加积极地与其互动。而当我们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互动时,就会更加容易发现他人的优点,对他人形成积极的态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为自己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