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科索沃战争失败后,反对党力量在不断聚集,米洛舍维奇在不断加强控制,无论大选提前与否,2000年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任期届满,必须举行大选。党派斗争越来越激烈。米洛舍维奇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2001年7月6日提出修改宪法,7月27日宣布将于9月24日提前举行南斯拉夫联盟总统、议会和地方选举。他本想使反对党措手不及,但反对党却在他宣布提前大选之前已经达成了协议,团结一致参加竞选。米洛舍维奇原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败在了18个小党联合而成的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联盟手下。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外交方面
俄罗斯族和
塞尔维亚族
同属
斯拉夫
族,同样信奉
东正教
,又拥有相似的共产党执政多民族国家联盟的背景,因此俄国一直是米洛舍维奇的主要支持者,对其有重大影响。米洛舍维奇在任内末期还曾支持南联盟议会通过议案申请加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
俄白联盟
,企图以此换来俄罗斯对南斯拉夫在科索沃战争中的全力支持,共同建立“俄白南”联盟,这一联盟类似于建立一个苏联的联邦制国家。
1999年4月12日,南联盟议会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南联盟政府提出的关于南联盟加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的建议,集白俄罗斯总统和俄白联盟主席为一身的卢卡申科此时出访贝尔格莱德,米洛舍维奇自北约轰炸以来第一次走出总统官邸亲赴机场迎接并主持欢迎仪式,随后两国总统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秘密会谈,之后米洛舍维奇向卢卡申科递交了南联盟加入俄白联盟的正式申请。
米洛舍维奇于1980年代初期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他任
南斯拉夫
最大的银行
贝尔格莱德
银行行长。1997年,应中国国家主席
江泽民
的邀请,米洛舍维奇再次访问中国。1999年,
科索沃战争
爆发,以北约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南联盟发动了非法的军事打击,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
北约
军机轰炸,事件导致三名中国公民身亡,多人受伤。在米洛舍维奇的整个总统任期中,中国政府始终给予支持。
米洛舍维奇大力主张与中国展开全面的合作,并将为此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他提到,南斯拉夫准备在贝尔格莱德设立一个“多瑙河开发区”,希望中国积极参与,这于南中双方都有利。总统说,“我们教育我国经济部门的负责人改变观念,不要凡事先想到西方,而要先想到中国”。米洛舍维奇说,中国可与南办合资企业。总统还提到,南科学家在新材料的研究上有突破,很愿意与中国有关方面合作。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民族方面
在民族问题上,米洛舍维奇一改铁托时代的宽容政策,转而采取了强硬态度。他以反官僚主义为理由逐渐取消了包括黑山、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的地方选举出的领导人。1989年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国民大会修改宪法,1990年米洛舍维奇试图在南共联盟十四大上修宪以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代表退席抗议,造成南共联盟分裂。
米洛舍维奇的民族政策是政策是“全体
塞尔维亚
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
铁托
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
克罗地亚战争
和
波黑战争
。战争造成
塞尔维亚
的经济衰退,再加上
北约
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
种族清洗
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
梅原季哉(日本《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他的演说并没有口齿伶俐的感觉。再加上米洛舍维奇向下弯的嘴巴和看起来很不愉快的表情,给我的印象就是,他并不是一个依靠个人魅力吸引支持者的人。
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齐
(法国前外交部长):米洛舍维奇虽然被一些人斥为“巴尔干屠夫”,但很多塞尔维亚族都认为他是一位英雄。他死在了狱中,不仅让审判了他4年,试图给他定罪的人感到受挫,他还通过这种死法对法庭做出了最后一次挑衅。他一直声称塞尔维亚族人在历史上苦难深重,他最后死在监狱中也树立了他的塞尔维亚族受难者的形象,而且被认为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江亚平
(新华社国际部记者):有人咒老米为魔鬼,也有人赞他是英雄。是非曲直只有等历史老人将来给予评判。但我以为,假如他是个英雄的话,也是个生不逢时的英雄。他走向权力顶峰之日,正是苏联解体之时,没有了东西方对抗,地处巴尔干要道的南斯拉夫不再是美苏争相拉拢的宠儿,老米是东欧唯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更是成了西方无情打压的目标。南斯拉夫本来就不大,被折腾得四分五裂之后,更是没有同西方叫板的实力。套一句俗话,他像一只老鼠,虽然狡猾而顽强,但终于斗不过西方这只实力强大又欲望十足的猫。所以说,60岁的老米尽管风光一时,荣耀半生,骨子里却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在政坛上的崛起是民族悲剧的开始;在失去权力之后,他波澜起伏的一生又以悲剧而告终。
金重远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巴尔干之鹰”,反对派则称他为“巴尔干屠夫”。米洛舍维奇是位共产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他都曾为此努力奋斗过。然而,如今巴尔干的共产主义正处于低谷,而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也屡屡受挫,这样也就决定了米洛舍维奇必然失败和他悲剧的一生。
米洛舍维奇的父亲是一位东正教牧师,母亲则是一名小学教师,一位忠诚的共产党人。他的妻子马尔科维奇是其中学和大学里的同学,而马尔科维奇的双亲则是颇有声望的共产党人,同是铁托的战友,都曾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过贡献。马尔科维奇和她的家庭对米洛舍维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米洛舍维奇便被人称为“小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