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全球市場都處在低利活存的時代,儘管近期慢慢在升息,相比以前的歷史利率來說,仍然是相對低的利率,因此許多投資人都將目光放在「高殖利率」股票,期待股票能夠每年穩定配息,領取比銀行活存更高的利息。
不過在進入殖利率之前,先讓我們認識股票入門的重要知識—股利與股息。
認識股利 股息的差異
股利又稱「股息」,指的是股份公司將部分獲利發回給股東,分為2種發放方式,分別為「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但有時候網路資料會將股利及股息分開,分別單指不同的發放方式,時常造成混淆,以下帶大家了解實用的投資小知識!
每一個投資人都有不同的殖利率評估基準,比較常見的是參考近幾年的台股平均殖利率,當特定一檔股票的殖利率高於平均值,就可以判斷這間公司的現金殖利率比平均值高,比較有參考價值。而如果某一檔股票若算出的殖利率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可能就不適合單純當作存股選擇。
根據
證交所統計
,台股整體殖利率自2014年至2023年7月近十年的平均為3.94%,而自2018年至2023年7月近五年的台股平均殖利率約3.83%。
盤點高現金殖利率優勢與限制
從上述的現金殖利率算法,可以發現當股價下跌時,殖利率結果就會上升。因此,如果單以殖利率的高低判斷股票的價值,可能會陷入領了股利,卻錯估股價趨勢,導致股票賠錢的窘境,這是許多投資人對殖利率高的股票常有的迷思。
填權息後才算真正獲利
企業發配股利不等於有收益,這是因為發配股利後,股票經過「除權息」,股價會直接下跌。也就是說,如果後續股價沒有回升至發配股利前的價格,等於您並沒有獲利。相反地,如果後續有股價有回升(稱為「填權息」),這樣您才真正有賺到錢。
公司配息來源不佳
一次性收入配息:
如果公司配息的獲利來源是變賣資產,而不是營業能力,這就屬於一次性收入配息,未來不一定會再有類似的情況,無法從高殖利率看出這間企業是否足夠穩定。
企業刻意增資配息:
部分公司可能會刻意辦現金增資,募集資金再配息給投資人,代表公司並非因為獲利而回饋股東,更接近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概念,這其實就不適合作為領股息的存股選擇,投資時應多加留意避開類似的企業。
高殖利率個股之公司運用資金效率可能較低
儘管高殖利率可以看出一間公司的穩定經營,但背後可能也意味著,公司無法將更多資金投入後續發展,限縮往後創造更多價值的空間。由此觀點來看,應將該公司財務結構及狀況、整體產業的未來走勢同步納入考量,以利進行更全面的投資規劃。
想要掌握更全面的股票資訊嗎?推薦隨身e策略!
發現殖利率背後不單純,想輕鬆比較更多的股票資訊嗎?
凱基證券的隨身e策略除了提供殖利率查詢外,還可以輕鬆儲存標的,並自創分類組合。用戶還可以隨時查看儲存的標的資訊,像是股價、新聞、公司財務資訊及各種詳細的基礎資料等,幫助投資人輕鬆調查標的表現,規劃出專屬投資計畫!
凱基證券為大家整理10檔高殖利率股票比較,列出多檔連續10年殖利率7以上股票,下方表格將呈現2018年至2022年的合計殖利率(現金+股利),並附上後續填息機率及平均天數,完整比較殖利率的表現、企業穩定度。
這裡也要提醒,由於殖利率的計算是以股價為基準,因此殖利率會根據買賣時間點有所不同,此表僅供參考,並非推薦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