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对立统一

哲学理论
收藏
0 有用+1
0
矛盾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 的矛盾范畴是 辩证矛盾 、客观矛盾,它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一元对多元、两种或多种不同体系的事物等。
中文名
矛盾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领    域
哲学
地    位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根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 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 同一性 。要深刻理解 唯物辩证法 的矛盾,就必须弄清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 矛盾的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矛盾双方 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贯通有多种表现方式,主要的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或相互渗透。概而言之,同一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共居,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 不可分割 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 有如下表现: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方,它自己也将不会存在。“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这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 北极 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极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极磁性也将同时消失。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说的正是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正因为是冤家,是对立面,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力 反作用力 生物进化 中的 遗传与变异 、认识中的 真理与谬误 等等,都是这种矛盾双方同一性的表现。我国古代哲学名著《 老子 》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 有与无 ,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 甲方 就没有乙方,反之亦然。
  •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这是矛盾同一性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 相互包含 。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化合;同化中有异化,异化中有同化;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 感性认识 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绝对真理 中有 相对真理 ,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一种表现,是矛盾双方在分子、因素或部分上的相互包含、 相互交叉 。它是从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相互联结进到内容上的相互联结,因而它是比相互依存更前进一步的 同一性状态 和阶段。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你能变成我,我能变成你。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他者、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也表明对立面之间有互相贯通的性质,有内在的同一性。比如,鸡蛋转化为小鸡而不能转化为石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如此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联结达到极端或顶点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渗透中准备起来的 整体性 的变化。矛盾双方转化后形成新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在新统一体的基础上继续相互依存,因此它又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形式。
  • 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
即相互区别和限制,“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等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正是在它们存在这种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差别之中。(这点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差异就是对立。)
  • 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
即“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排除、相互冲突、相互反对等都是这个意思。存在着本质差异的矛盾双方朝各自相反的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进一步相互分离、相互抗争的态势。
  • 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
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的进一步发展是相互克服,矛盾双方都力图剥夺对方的存在,其结果导致了事物的发展、飞跃。克服是矛盾斗争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达到极端、顶点的状态。

辩证关系

矛盾斗争的 绝对性 ,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 事物发展 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 稳定状态 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故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 内部矛盾 斗争的绝对性。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的斗争由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 恩格斯 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作用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普遍联系 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 矛盾分析法 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 辩证法 形而上学 的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