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由市政府办公厅综合2014年度各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以下简称“市级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编制而成。本年报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4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本可以从“中国南京”网站(www.nanjing.gov.cn)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联系(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邮编210008,电话:025-83639385,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概述

2014年,我市以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为目标,依照《条例》和《规定》相关要求,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深化主动公开内容,优化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完善公开平台,扩大公开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呈现平稳运行、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1、继续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根据国家、省有关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市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住房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公开。2014年,全市40多个市级部门均按要求公开了本部门年度财政预算信息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提升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相继公开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等在内的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10项清单”。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日益关切的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

2、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在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覆盖范围,积极推进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2014年组织完成了对市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对信息公开内容保障工作进行指导培训,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目前,全市223家公共企事业单位均已在“中国南京”网站设立了信息公开目录,并相继发布相关信息。

3、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2014年,我市进一步规范公开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并按照国办统一部署,建立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同时积极修订、完善其他相关工作制度,各区、各部门也逐步建立完善了本单位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复议办法、保密审查规定、发布协调制度等多项配套制度。严格执行“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等保密审查规定,将公开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信息发布程序有机结合。

4、完善考核监督体系

进一步强化对各单位网上信息公开发布质量的督促,开展了信息公开年报、指南和信息发布内容的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每季度工作通报,推进各单位加大主动公开工作力度,规范依申请信息公开工作流程,提升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效。同时,结合信息公开网上平台操作、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预算经费公开、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诉讼等主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并应有关单位邀请上门指导,切实提升全市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信息公开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制定考核程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我市不断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全年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近18万条。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信息 68089条,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903条;计划规划类信息223条;公示公告类信息3639条;其他类信息63324条。

(一)主动公开内容

2014年,全市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包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等五大方面内容。

1、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主动及时公开市政府规章和各级政府机关产生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公开了《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及时公开《南京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南京市渣土运输管理办法》、《南京市禽类交易管理办法》、《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人才居住证实施办法的通知》等24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

公开了《关于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针对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热点话题,我市相继制定并发布了《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南京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年度)》、《建设健康南京行动计划(2015—2017)》等多个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解释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相关规划和政策。同时,继续深化公共财政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公开了《南京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发布了《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围绕全市产业发展、经济指标、城乡建设、教育文化、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梳理各项统计指标,展现南京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关注度高的居民收入、CPI指数、住房价格等热点信息,我市按月度、季度定期发布信息,促进统计类信息公开的常态化,及时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4、行政权力事项相关信息

一是抓好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公开。公开了清理后市政府决定保留的194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单。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制度涉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包括行政权力、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清单等。三是完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推进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信息的公开。提供实时查询办理事项的过程和结果信息服务。同时,加大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力度。2014年,我市共公开行政审批办件类信息20多万条,公开行政处罚信息2万多条。

5、重点领域信息

一是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公开。 进一步明确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规范预算信息公开统一格式,完成除涉密部门外市级政府40个部门2014年预算以及10个试点部门2013年决算的公开工作。针对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关注,我市40个政府组成部门于2014年9月公开了本部门2014年度的“三公”预算经费。

二是深化房屋征收及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 通过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文件,逐步提高房屋征收和拆迁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房屋征收、房屋拆迁与补偿安置行为,维护房屋征收和房屋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房屋征收和房屋拆迁顺利实施。全面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分配对象信息、分配房源信息、分配政策信息、住房保障办事指南、住房保障政策法规,方便群众查询和获知相关信息,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利益。

三是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 及时公布了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信息,全面公开了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采购文件、采购预告和采购结果等信息,主动公开了涉及政府采购监管的政策、规章、规范性文件。

四是扎实做好教育医疗信息公开。 重点加强公益性幼儿园招生、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中考招生、普通高中和初中招收艺术体育类特长生、中考体育考试、各类加(降)分资格等有关政策、信息的公开工作,并依托南京市招生信息网,向广大考生、家长发布各项招生政策解读。同时,加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将市卫生局直属各医疗机构纳入到信息公开范围,全面公开了日常门诊信息、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和常用药品价格等信息。

五是加强环保信息公开。 扎实推进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工作。我市建成了由9个国控点、10个市控点和1个流动监测点、1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组成的空气质量监控网络。34个站位监测的PM2.5等6项监测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数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实时通报,并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题。同时,深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信息公开,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开。

六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公开。 推进就业信息与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公开各项就业、社保、医保政策和措施,定期发布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和职业供求、职业培训等信息,定期发布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名录,公开市本级及各区办理社保政策及相关经办机构。

七是完善公共监管类信息公开。 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情况、应急救援情况等信息。强化安全生产预警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通过完善曝光监督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公开力度。积极有序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坚持“及时调控、准确把握,加强引导、注重效果”的原则,通过权威媒体主动发声,及时妥善处置。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在市政府网站设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专栏,着重公开企业投资核准项目、政府审批项目、企业备案项目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设等信息。

(二)主动公开途径

2014年,我市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载体建设。在继续深化政府网站、公开查阅点、政府公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移动终端APP等新载体的建设与拓展,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政府信息需求。

1、政府网站

2014年,我市进一步发挥全市政府网站群的信息聚合作用,将全市223家公共企事业单位纳入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共享功能,实现了部门网站与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共享,并优化信息检索及统计功能。围绕民生关注和社会热点,市政府门户网站全年共制作了“南京市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南京停车收费新政专题”、“南京元素?云锦”、“12.13公祭专题”等29期专题。全年市政府网站群累计发布各类信息330859条,日均访问量稳定在 16 万次以上。

2、公共查阅点

进一步完善市档案馆、金陵图书馆作为我市政府信息集中查阅中心的服务功能。引导各区依托区档案馆、文档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做好查阅点建设工作,部分区还把服务窗口延伸到街道、乡镇,为公众提供方便的政府信息查询服务。市各重点部门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开展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并编印相关办事服务指南供市民免费领取。2014年,全市信息公开公共查阅点已达171个,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

3、政府公报

2014年,编辑出版《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12期,发行量6万多本。共刊登各类文件190余件,100万余字。公开法律法规、政府令、市政府文件、市府办文件、部门措施、市政府及市府办发文目录、统计资料等信息。在市政府网站开设《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版)专题。同时,通过在政务服务大厅、房产交易市场、税务大厅、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放置纸质件,供群众取阅,切实扩大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4、新闻发布会

2014年,我市按照突出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的原则,及时发布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新闻信息。据统计,全年市本级组织新闻发布45场,全市各级、各部门共组织新闻发布591场,其中主要领导参加的达185场。市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相继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等热门话题发布相关政策及解读,主动回应公众关切。

5、政务微博、微信

我市一些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政务微博如南京发布、钟山清风、平安南京在继续做响品牌的同时,区级政务微博也逐渐发展壮大,相继涌现出浦口发布、江宁公安在线等一批粉丝超百万的政务微博。同时,各区、市政府各部门积极顺应和利用社交平台的新变化,开设了微信公共账号,利用微信平台互动查询功能,提供便民信息查询服务,涵盖生活、交通、社保、教育、卫生等多个民生领域,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据统计,2014年全市各政府部门通过政务微博发布信息12万余条,通过政务微信发布信息2万余条。

6、手机移动客户端

2014年,市政府门户网站正式推出“我的南京”手机APP客户端。通过这一城市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市民可使用手机实现水电燃气查询缴费、公积金查询、实时路况信息播报、文化活动预约订票、生态旅游等多项功能,深化了信息的挖掘与利用,提升了信息服务功能。江宁区推出“中国江宁移动门户”客户端,对区内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在线服务等功能。市旅游委推出的“南京智慧旅游”,为公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信息。

7、其他途径

我市深化传统公开载体建设,利用南京电视台、广播电台、南京日报等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依托有线电视“阳光政务”栏目,每日更新政府信息,使公众通过有线电视即可获取政府信息。同时,着力将12345市政热线的信息查询功能转化为政策解读平台优势,针对公众的信息需求,由热线接线员转交相关部门进行办理,不仅提供相应的政府信息,并就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放大政策影响力。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4年,本市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433条,较上年增长93%。其中市级机关收到1587件,区政府及工作部门收到846件。从申请渠道看,网络申请、当面申请、信函是主要申请形式,申请量分别为:1254件、585件、554件,所占比重分别为51%、24%、23%。

从申请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公众关系密切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同时,涉及环保、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社会热点事件的申请明显增多。

(二)申请处理情况

除无效申请外,2402件有效申请全部办结,共作出答复2287件。在全部答复中,“同意公开”的921件,占总数的40.3%;“同意部分公开”的81件,占总数的3.5%;“已公开并告知检索途径”的548件,占总数的24%;三者合计占总数的67.8%。“不予公开”的220件,占总数的9.6%;“不属于本机关公开范围”的257件,占总数的11.2%;“信息不存在”的107件,占总数的4.7%;“申请内容不明确”的58件,占总数的2.5%;其他答复情况95件,占总数的4.2%。

四、政府信息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文件均免费提供,暂未收取资料检索、复印、邮寄等费用。

五、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2014年,我市涉及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189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102件,被依法纠错10件。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行政诉讼案件85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23件,被依法纠错13件。总体来看,由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诉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对照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尚未真正确立,公开政府信息呈现出“挤牙膏”式的情形,群众意见大;二是少数单位存在重网站建设、轻内容维护的现象,对信息公开专栏的维护不够及时,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和质量在低水平徘徊;三是处理依申请公开不及时、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时有发生,个别单位因依申请公开引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并最终导致败诉,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2015年, 我市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建议提案办理结果、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做好政策文件尤其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的公开。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热点回应,通过在线访谈、对话等栏目,及时回应公众的期盼和关切。

二是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 针对依申请公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工作研究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办理程序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依法依规满足群众的各类信息需求。积极拓展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方式,畅通信函、传真、网络、政务服务窗口等受理渠道,方便群众申请。

三是进一步完善提升平台建设。 重点是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做好信息公开平台与各部门政府网站数据整合、对接工作,真正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影响,利用其互动交流的特性,研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载体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