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
三镇复叛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去世后,唐穆宗即位后主张“销兵”(裁减兵员)。中央接收河朔,长官多昏庸骄矜。长庆元年(821年)卢龙发生兵变,将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节度使张弘靖,尽杀其幕僚,“河朔三镇”复叛。新的割据者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诚力主旧制。裴度的讨伐军无功而还,朝廷因军费浩大,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不过此时藩镇多少有所收敛,成德镇节度使王元逵“岁时贡献如职”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入长安,唐僖宗逃至成都,王元逵之孙王景崇率兵勤王,“供输相踵”,王鎔“献马牛戎械万计”。
从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年-874年),是藩镇复活并延续的时期。宪宗伐叛所创下的新局面没有维持多久。由于长期战争,中央府库的积蓄已经枯竭,宪宗晚年任用聚敛之臣,遭到百姓怨恨﹔新的统一局面,也使大臣们思想麻痹。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死,穆宗即位后,“销兵”(即裁减兵员)的主张盛行一时。销兵虽可以节省财政开支,但被裁的士卒无可靠生计,却是一个乱源。河北三镇的将士看到的是趾高气扬把河北士兵视为降虏的昏庸骄奢之人。
长庆元年(821年)卢龙发生兵乱,将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节度使张弘靖,尽杀其幕僚。接着,成德军将又杀自魏博移镇成德的节度使田弘正(即田兴),朝廷命裴度统兵讨伐,又命魏博节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讨成德,但将士不肯出力,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后田布自杀。
刘悟任泽潞节度使,监军刘承偕经常对众人辱骂刘悟,还纵容自己的下人违法。军众擒获刘承偕至牙门,要杀刘承偕。刘悟救了刘承偕,使其没被杀。朝廷贬刘承偕。从此以后,刘悟颇纵恣,想要效仿曾经的河朔三镇。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在李德裕主持下,平定了泽潞。
这次被称为“会昌伐叛”的胜利,对于稳定中央直接控制地区起了积极作用。总之,第三阶段中,藩镇有所复活并发展,不过程度不如第一阶段之甚。
从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875年-907年),是藩镇相互兼并的时期。唐僖宗以后,社会矛盾激化,武装商人黄巢作乱,
唐朝中央征集各藩镇士兵围剿。许多藩镇利用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如杨行密、王重荣、李克用、高骈、董昌、钱镠等。这样,大批藩镇由不割据状态变成割据状态,这些藩镇立即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唐朝变的名存实亡。
天祐四年(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