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个回答
效力瑞士还是克罗地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一边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另一边,则是依然动荡不安,曾迫使他的父亲举家迁移的故土,克罗地亚。他很清楚,无论自己做出怎样的决定,父亲和家人都会支持自己,这是他的人生,他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你们可以表达你们自己的想法,但我不会听你们的,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他打了两通电话,选择了红白格球衣和斯拉文·比利奇。
走出卧室后,他想开一个玩笑,便故作轻松地对父亲说,他选择了瑞士。
父亲很开心,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拥抱过后,他正色告诉父亲:“我没有加入瑞士,我在开玩笑,我将为克罗地亚出战。”似乎就在一瞬间,引导他走上职业道路的卢卡·拉基蒂奇,前南斯拉夫的足球运动员,那位宁可不吃晚饭也要省钱为他买球鞋的,撑起了整个家的父亲,泪水忽然决堤。他说,瑞士是他的家,但他的内心选择了克罗地亚,那是让他的心中充满自豪与爱的地方。我们无从得知老卢卡在获悉儿子的决定时,会有怎样的想法,但我想,老卢卡一定是欣慰而激动的。

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就离开了克罗地亚,那片被战火侵袭的,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离开的故土,来到了瑞士,定居在一个平凡的乡村小镇。他在当地朋友的介绍下,通过为当地球队踢球养家糊口,尽管他的水平远超那支球队,但为了安定的生活和家人,老卢卡最终选择留在莫林。
在莫林,老卢卡有了第二个儿子——伊万·拉基蒂奇。
拉基蒂奇从来都不是天之骄子,瑞士也从来都不是欧洲最具关注度的足球王国,足球对于瑞士人而言,至少得排在银行、手表、军刀和滑雪之后。不论是少年时,还是站上了职业化的舞台,都很少有人用“天才”二字来形容拉基蒂奇,更多的评价是勤恳、认真。似乎,他真的就是一位依靠日复一日的努力,而在诺坎普站住脚跟的蓝领工兵型球员。
可,切实如此吗?

我一向不太喜欢穆里尼奥,嗯,作为巴塞罗那的球迷,作为瓜秃的支持者,我相信很多人都同我有着类似的喜好。不过,无论我在情感上对穆里尼奥有着多大的反感,也丝毫不会动摇我对他业务能力的认可——虽说大家嘲讽魔力鸟总是三年就不行,但他依然是一名有着独到眼光和优秀执教能力的名帅,更是一名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解说员(要不干脆就在解说席上多干两年吧)。
曾经被问到拉基蒂奇相关的问题,穆里尼奥是这么回答的:
“最后,我想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拉基蒂奇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球员。他是一位不可思议的球员,在所有方面都是。在右路,他做了防守工作,那是为了补梅西身后的漏洞。他奔跑了很多公里,他的控球好得令人难以置信。他踢得简单而有效。”
是的,穆里尼奥说——伊万·拉基蒂奇,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球员。
请务必容许我自吹自擂一下,在这个问题上,我和穆里尼奥一个看法。

拉基蒂奇正式为大众所熟知,成为世人认可的顶级中场,自然是从他加盟巴萨前的那个赛季开始。那个赛季,他在塞维利亚拿到了两双的绝佳成绩,为人称道。恰逢哈维老去,拉基蒂奇的到来就是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哈维的空缺。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再回头看过去的几年,才忽然发现,巴萨的中场人来人往,却只有拉基蒂奇真正地融入到了体系中,真正地占据了主力和核心的地位——尽管这个赛季,拉基蒂奇的战术地位大幅度下滑。
拉基蒂奇的边缘化,直到现在,依然让我相当愤怒和不满。
巴萨的中场球员不在少数,去除B队升上来的小年轻,有五位——拉基蒂奇、阿图尔、比达尔、布斯克茨和德容。我完全可以理解巴尔韦德对阿图尔和德容的器重,这二位也恰恰是我非常喜欢的青年才俊;布斯克茨作为哈白布时代的元老,占据主力后腰位置也实属正常;哪怕巴尔韦德认为比达尔更硬、更狠、更不要命,我也同意。只是,拉基蒂奇难道连几次轮换首发的机会,连打半场的机会都没有了吗?
赛季至今,拉基蒂奇首发一场,替补六场,七场比赛一共只踢了199分钟。
折合一下,平均每场比赛只踢了不到30分钟——德容首发九场,替补一场,768分钟;布斯克茨首发七场,替补一场,629分钟。不论再怎么想培养德容,再怎么倚仗布教授,也不用把这么多时间全部都让这二位占据吧?

拉基蒂奇在很多球迷眼中,不论是在巴塞罗那,还是在克罗地亚,都颇有一种“勤勤恳恳当工兵”的感觉。前几年,拉基蒂奇的出场次数甚至还高于梅西、苏亚雷斯、布斯克茨们,一度是巴萨阵容中最倚重的球员。这种倚重,并不是像“梅西依赖症”一样,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而更像是对拉基蒂奇“迎合”巴萨,完全融入体系后“万金油”属性的需求。
论防守,他不是兽腰,也不是B2B,拦截和围堵技巧并不完美。
论组织,他不是指挥官,也不是长传大师,创意并不高人一等。
论进攻,他不是终结者,也不是进球机器,射门不是他的特长。
但好就好在,他跑不死,常年占据右路位置,帮梅西处理身后的一些防守漏洞——自从阿尔维斯离开巴萨之后,巴萨右路的防守其实就没怎么好过。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拉基蒂奇的存在和拼搏,巴萨这几年的右路很有可能会崩溃得比阿尔巴受伤期间的左路更严重。
我一向认为,拉基蒂奇是一位技术极其全面,意识相当出色的全能型中场球员。不论你是要他略微拖后,还是要他前插到前腰位置,或是主打右路,亦或者占据中前场,他都能尽其所能地为球队提供帮助。前几年,拉基蒂奇的定位有些类似前场组织核心和伪边锋的结合。梅西占据右边锋的位置,但很多时候他会内切到中路,这个时候的拉基蒂奇就会适时地承担起伪边锋的职责。他必须要在边路活动,在肋部运作,将防守任务提高到更靠前的位置,以减轻后防线的压力。出色的体能与耐力、开阔的视野、优秀的停球、传球技术,使得拉基蒂奇成为了一名不粘球,一脚出球能力强,向前进攻能力极佳的球员。

只要说到拉基蒂奇,我想一定会有人说,他的意识还不够出色。这一点我倒不想反驳,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侧重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可厚非。可是,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对意识的过分强调,反而会使得大家多多少少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托马斯·穆勒的意识不够出色吗?
巅峰期的穆勒称不上大杀器吗?
前几年拜仁大杀四方,穆勒难道没有名扬四海吗?
但这几年,穆勒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儿勉强呢?


(前者穆勒,后者拉基蒂奇,拉基蒂奇年纪大了数值有所下滑)游戏中的数据和现实生活虽然并不能做到完全等同,但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意见。尤其是考虑到FM团队极强的数据收集能力,至少比2K公司出版的NBA游戏要靠谱很多。
和身高一样,随着年纪的增长,意识并不会离开你。哪怕是效力于神户胜利船的小白,哪怕是效力于阿尔萨德的哈维,仍然拥有当世一绝的意识。只是,身体素质的下滑使得他们的竞技水平下滑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技术水平——技术都是建立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的。也许,拉基蒂奇不可能像哈维、小白、皮尔洛那样,三十好几了,依然能够占据主力位置,但正值31岁的他,尚且处于一名球员的黄金阶段。
拉基蒂奇的优势就在于,他的技术相当细腻,这是巴萨现在所有其他中场都做不到的。
从拉基蒂奇的数据上不难看出,他在塞维利亚的最后两年,已经有能力合资格跻身世界级中场的讨论范围。加盟巴塞罗那,确实让他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度,获得了更多的荣誉,但也削弱了他的数据,稍微限制了他在进攻端的才华。拉基蒂奇本人倒是没什么意见,他可是当世第一梅吹,为梅西输送炮弹、填补漏洞,他自然是愿意的。但他没有意见,不代表球迷和球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把他当作一名工兵——这是他为球队、为队友主动做出的牺牲,而不是他能力不足,只能承担工兵的角色。





仅从图中的这些技术动作来看,试问,巴萨中场中有谁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也能做得出,当世中场中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能比拉基蒂奇做得更好?
有句话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拉基蒂奇比起哈维、伊涅斯塔们来说,对于瓜迪奥拉时代以来的巴萨球迷而言,似乎并不能称得上“天才”这一称呼。但我们仍然应当意识到,他是最成功、最具有实力的当代中场球员之一。莫德里奇是天才、哈维是天才、伊涅斯塔是天才,拉基蒂奇就不是了吗?他也是天才,他是来自平凡生活的天才——就和C罗、和科比一样,他们的努力和勤奋使得人们忽略了他们的天赋。

去年世界杯,克罗地亚杀进了决赛,最终在面对法国队时功亏一篑,荣获亚军。
但这也够了。
对于这么一支来自于动荡不安的国家的足球队,对于只有400万人口,不久之前还从属于南斯拉夫,独立至今不过二十六年的克罗地亚来说,世界杯亚军,已经足够荣耀了。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球员们的奋斗。
当然,也离不开2007年8月,伊万·拉基蒂奇——一位来自平凡生活的天才,一位勤勉努力的世界级中场,在卧室中给斯拉文·比利奇的回答:
“我会为克罗地亚效力。”

嗯。
这是属于克罗地亚男人的浪漫。
近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