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先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繁衍进化,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保存着距今 170 多万年至 1 万年间人类演化接近完整的文化序列,被誉为 东方人类的故乡 。先民们在征服和改造自然中劳动成长,逐渐懂得用火、驯养牲畜、制造并使用以石器为主的工具,距今 70 50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即发现了近 10 万件 北京人 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劳动促成人与人的交往,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正是在劳动和思维中,人类创造出了语言,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语言被誉为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传承知识的载体,极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华先民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语言,在征服和改造自然中交流协作,繁衍进化,并逐渐走出蒙昧,走向文明。距今 10000 年前,华北地区的先民驯化了粟和黍,距今 8000 年左右的河北磁山遗址窖穴里发现丰富的粟和黍,被确立为 世界粟的发祥地 ,山西夏县师村则出土了 4 6000 多年前的石刻蚕蛹,表明当时已发明了养蚕缫丝;在南方,距今约 12500 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和栽培稻植硅石,表明当时以采集野生稻为主,并开始了稻的栽培,而距今 11000—9000 年的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栽培稻和陶器、石器,成为东亚地区人类走出山地洞穴,在河谷旷野实现农业定居并获得成功的最早实证。

《孟子》中说: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中原地区黄河泛滥、禽兽众多、林莽丛生,尧、舜、禹等中华人文始祖接续奋斗,开凿河道,驯服洪水,驱赶野兽,平定九州,这很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黄河中游地区文明的加速发展。距今 4000 年前后,夏王朝建立,以嵩山东南麓为中心的区域,出现了 10 余座大型城址,昭示着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新阶段,距今 3800—3500 年二里头文化创造的以玉牙璋为代表的礼器和礼仪制度辐射到周边广大地区,其创制的一整套青铜与玉礼器,被后来的商王朝全面继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中华文明从此走上从多元起源到以中原王朝为引领的一体化进程。在中原这片土地上,还产生了两个与文字有关的传说。一是 河图洛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 邮政编码 100800 网站维护: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建议使用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