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深层的原因,B站恐怕心知肚明却又无能为力,为了增收节支大砍流量激励逼走中小UP主,而自身佛系的招商策略和重效果轻转化的运营思路,在经济逆风期无法满足大UP的广告需求,导致UP主梯队出现全面塌陷迹象。 UP主集体停更最主要的动机是收入锐减。 B站UP主收入主要由三块构成,播放激励,观众充电和广告收入。 作为国内曾经最舍得给钱的平台,B站的流量激励曾经高达每千次播放3元。因此尽管广告是UP主重要的创收手段,但是如果有UP主不希望广告影响自身创作,也可以凭借播放量带来的流量激励支持自身全职创作。 不过这个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全职UP主不接广告,那么他就注定血本无归。 在2022年,B站为了增收节支,开始大幅度缩减播放激励,不少UP主的激励金额被腰斩甚至脚踝斩,这一做法不仅断绝了全职UP主单纯通过播放量实现盈亏平衡的可能性,也严重挫伤了中小UP主的投稿动力。 这背后也是B站的无奈,即便砍了流量激励,2022年B站依然给UP主发了91亿元,而B站全年亏损也就75亿元,通过缩减流量激励实现增收节支似乎对B站也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而UP主的另一个收入来源——观众充电打赏,在B站属于一个较为边缘的功能,与绝大部分UP主无缘,无论从金额还是数量都很难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因此在B站对流量激励大砍一刀后,UP主想要养活自己,接广告可以说是他们绕不过的一道门槛。 对于绝大部分的UP主团队,他们并没有实力组建自己的商务团队,能否接到广告很大程度依赖于B站搭建的花火平台的招商力度。 只不过B站在这上面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根据B站2022年财报数据,2022年四季度,B站广告收入出现了同比下滑,四季度广告收入仅有15亿人民币。 反观同行,快手四季度广告收入150.94亿,同比增长14%,是快手头号现金牛。 而根据腾讯《深网》报道,抖音在2021年就实现1500亿元广告收入,折合单季度375亿元。 即便是还在起步阶段的视频号,2022年四季度广告收入也达到了10亿元。 因此可以看到,在国民级应用的竞争中,B站不仅广告收入严重不足以养活UP主群体,还是极少数广告收入同比下滑的公司。 B站接不到广告的原因并不复杂。 一方面B站常年自诩为年轻人的平台,平均年龄20+的用户消费能力显然不足,导致品牌商只能偏向效果广告而非带货广告。 另一方面,B站在招商上也缺乏经验和渠道,B站在建立了用于对接广告商和up主的花火平台后,在市场开拓上可谓乏善可陈,大部分时候只能被动地等待广告商上门,这样守株待兔的商业模式对于B站这样的大平台属实有些匪夷所思。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预算不足的限制下,厂家会优先选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投放,而战略性放弃B站。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B站能找到的广告质量往往并不理想,甚至头部UP主也被迫为了生计接一些有瑕疵的广告内容。 去年年底,B站游戏区顶级UP主“敖厂长”发布一期广告视频,宣传某国产设计软件,使用了拉踩方式刻意贬低一款外国知名软件,引发了巨大争议,其在删除视频后退网数月,近期才重新复出。 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视频的形式是品牌方授意还是UP主自行决定,但这次事件可以说品牌、观众、平台、UP四方全是输家,也进一步打击了B站在品牌方眼中的形象。 僧多粥少的境地下,面对收入断崖式下滑,非头部UP主们对此并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只能进一步在内容产出上内卷,试图杀出重围,赢得仅有的接广告机会。 然而这反而成为了压垮UP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成本端,B站UP主的内容生产成本是业内最高之一,核心原因便是B站特有的团队化UP主模式,令大家不堪重负。 根据B站70万粉丝的UP主“一只姜茶茶”的自述,为了保证每周两更的频率,其团队包含两名文案和两名剪辑,加上场地租金等其他开支,每个月硬性开支约为7万。 即便是B站顶级头部UP主“大家好我叫何同学”,在平均一个季度更新一次的情况下,其工作室依然有10名成员负责一同生产视频。 这就导致了B站up主梯队出现了系统性崩塌的迹象,播放激励的锐减让非全职UP主失去了投稿的兴趣和动力,而广告的锐减则让全职UP被迫重新思考并选择停更,在这场风波中,没有UP主能够幸免。 今年3月,马保国在微信中表示,B站一群年轻人用他声音和头像做视频,赚了6、7个亿,实在是太过分了,他没有起诉年轻人们,就是给他们面子!
  • 爆冷输球!韩国选手摔砸球拍,拒绝握手……
  • 深化战略布局,加快创新转型!陈吉宁龚正再赴上汽集团调研,现场会上再抓部署推进
  • 陈吉宁会见路易达孚集团监事会主席玛格丽特·路易达孚、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
  • 亚运13连冠!中国队夺得杭州亚运会体操女子团体金牌
  • 9月25日《新闻联播》节目主要内容
  • 黄芊芊夺得杭州亚运会击剑女子个人花剑金牌
  • 余依婷、叶诗文分获杭州亚运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亚军
  • 覃海洋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100米蛙泳金牌
  • 网登网视备(沪)02020000041-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22)000019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395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0968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237657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