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上半年,直销行业发展成绩亮眼。直销企业的经营、服务范围扩张迅速,直销产品数量增多,在案直销培训员人数增加。中国网财经从企业直销区域、直销产品、直销人员、直销企业重大事项等多个维度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

中国网财经6月23日讯(见习记者 袁庭岚)今年上半年,约四分之一的直销企业调整了产品线。从公司来看,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康婷公司”)、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玫琳凯(中国)”)新品扩张最为凶猛;从品类来看,化妆品成为6大直销产品类别中新增最多的一大类。

据中国网财经统计,截至2017年6月21日,今年内共有22家直销企业对直销产品种类进行了调整,约占我国85家直销企业的四分之一。总体而言,全国在案直销产品净新增93种,新增产品的类别以化妆品和保健食品为主。

在上述22家直销企业中,有19家直销产品保持了净增长,康婷公司(新增60种,停产1种)、玫琳凯(中国)(新增21种)、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4种)等新增产品最多。

数据来源:商务部官网 制表:中国网财经

商务部信息显示,康婷公司此次新增的60种直销产品中,59种均为“瑞倪维儿”品牌系列护肤品及彩妆产品,另外1种为“瑞倪维儿牌钙铁锌硒口服液”保健食品。同时,该公司减少的1款“瑞倪维儿洁阴护理乳”,已于2015年12月30日注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康婷公司于2013年取得直销牌照。2016年,康婷公司投资15亿元兴建的健康事业产业园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生产保健食品、化妆品等。

据其官网信息,康婷公司分别于今年1月及6月在湖北武汉、吉林长春两地成立了省级分公司。康婷湖北省分公司的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直销产品范围为康婷公司的54款直销化妆品。不过,中国网财经记者暂时未能查询到康婷吉林省分公司的相关信息,仅有一家“长春康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与康婷公司接近。

2015年直销销售额仅次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占我国直销企业总直销销售额26.08%的玫琳凯(中国)今年直销产品调整幅度也不小。

玫琳凯(中国)新增的21款直销化妆品今年刚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完成备案,主要为“经典保湿系列”护肤品及彩妆等。

除新增21款直销化妆品以外,玫琳凯(中国)还加大了对保健食品的投入。

国家食药监局网站显示,玫琳凯(中国)曾于2015年、2016年分别获得了两款“怡日健”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2016年底,“怡日健”牌粉妍片完成直销产品备案,正式进入直销渠道。2017年,玫凯琳(中国)加大了对粉妍片的宣传投入,与其有关的文字及视频资料获得了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

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迪公司”)今年也新增了14种“珍奥”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均为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双迪公司的101种直销产品中大部分为化妆品,仅有6种是保健食品。

工商资料显示,2015年5月,双迪公司获得了直销牌照;2016年11月,该公司完成了对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取得了珍奥集团51.04%的股权。依靠珍奥集团在医药保健方面的生产研发能力,双迪公司今年加大了对保健食品的投入。

在净新增直销产品超过10种的企业里,除玫琳凯(中国)、康婷公司较早拿到直销牌照以外,其他均为近两年才获得直销牌照的公司。

知名直销企业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等也不同程度地对直销产品做出了调整。而康宝莱、无限极等公司今年尚未有变化。

与市场直销产品净增的局面相反,宝丽(中国)美容有限公司(下称“宝丽(中国)”)今年大幅收缩了其在华直销产品。

商务部信息显示,截至6月21日,宝丽(中国)今年共减少71款直销化妆品,新增14款直销化妆品,净减少57种,减幅超过缩减前在案直销产品的60%,目前在案直销产品共57种。

不过,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发现,已减少的直销产品中,除部分产品以外,其他均在宝丽(中国)的天猫商城、国内专柜有售。

宝丽(中国)为日本化妆品企业“株式会社宝丽”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合法直销区域仅为辽宁省沈阳市。

(责任编辑:孙朋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欢迎转载、商洽授权与合作。电话:(010)82081166转6065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2081166

传真:0086-10-82081900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 京ICP证 040089号-1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外宣服务与广告服务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