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存。
《汉书·萧望之传》:“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
《
法苑珠林
》卷五七:“诸含血虫,皆贪生活,不当杀之” 明 吕坤 《反挽歌》:“人生亦大难,安用苟生活”。
2.使活命。
《汉书·王莽传下》:“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复迷惑不解散。” 颜师古注:“生活,谓来降者不杀之也。”
《后汉书·朱浮传》:“上下燋心,相望救护,仰希陛下生活之恩。”
3.指恤养活人。
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公既至理事,先以恤民为寄,生活瘗死。”
4.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
《文子·道德》:“ 老子曰,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各自生活,然其活有厚薄。”
《宋书·索虏传》:“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复何知我 鲜卑 常马背中领上生活。”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
·仇大娘》:“且恩义已绝,更何颜与黑心无赖子共生活哉?”
5.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经验。
茅盾
《老兵的希望》:“作为老兵,我的确是不行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生活。”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想下去再多经验些群众斗争,来补我生活和小说中的不够。”
6.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境况。
《魏书·胡叟传》:“﹝胡叟﹞家於密云,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适。谓友人金城宗舒曰:‘我此生活,似胜焦先 。’”
瞿秋白
《
饿乡纪程
》一:“现时中国官场,更于他不适宜。而在中国大家庭制度之下,又不得不养育全家,因此生活艰难得很。”
7.犹生长。
唐
杜牧
《祭城隍神祈雨文》之二:“疽抉其根矣,苗去其秀矣,不侵不蠧,生活自如。”
8.家产;生计。
《北史·尉景传》:“ 董桶剥景衣曰:‘公剥百姓, 董桶何为不剥公。’ 神武诫景曰:‘可以无贪也。’ 景曰:‘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
《
太平广记
》卷一三四引《法苑珠林·宜城民》:“其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皆勤事生业。其二弟名迁,交游恶友,不事生活。”
9.活儿;工作。
宋
吴曾
《
能改斋漫录
·神仙鬼怪》:“夜久人静,或闻以行相呼云:‘今吾辈有何生活?’”
《
水浒传
》第四十一回:“这人姓侯名健 ,祖居洪都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在这无为军城里黄文炳家做生活。”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江河过边姐妹多,勿做生活就唱歌。”
10.指生活费用。
沙汀
《
困兽记
》二八:“待遇菲薄,生活太高,一些消极现象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
11.指用品;器物。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童贯﹞奉旨差往江南等路,计置景灵宫材料;续差往杭州,制造御前生活。”
元
郑廷玉
《
金凤钗
》第三折:“[正末云]委实埋的是金钗,不知怎么刨出这东西来。[店小二云]怎生变出这箇生活来。”
《
醒世姻缘传
》第二六回:“银匠打些生活,明白落你两钱还好,他却搀些铜在里面,叫你都成了没用东西。”
12.美事;美好的时光。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崔曰:‘我女纵薄命死,且何能嫁与田舍老翁作妇。’ 李曰:‘比昭君出降单于,犹是生活。’二人相顾大笑。”
宋
杨万里
《春晓》诗:“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13.笔的别称。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笔记》:“ 甘州人谓笔曰生火。”
生活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美与快乐的需要而去确定。——《重大人生启示录》
生命如艺术品一样,不论其长短,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彰显着属于他的奇妙意义。我的这段生命也许只是为了一段旅程,也许只是为了一段风景,也许只是为了一段爱情,这正是生命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如果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生机、美和喜悦。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
(以上均出自《重大人生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