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可怕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王经国、黄显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怕,大家不必过分恐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302医院肝病专家刘士敬博士说。

刘士敬说,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戒心,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病人,害怕乙肝病毒的传染,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和性,而握手、同桌就餐等属于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而且,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诊断为肝炎病人,也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少部分人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小便发黄、眼睛发黄等。大部分感染者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会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还有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下来。

“当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会将其病毒传染给他人。”刘士敬说,但是,在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人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也就是说,传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有些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另一方并没有被传染,因此乙肝患者的同事或朋友大可不必惊慌。

刘士敬说,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卫生用品,内裤应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完)

专家提醒:乙肝患者求职体检切勿盲目追求“达标”

新华社广州9月16日专电(记者 王攀)作为今年广州高校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刘某即将参加用工单位安排的体检。虽然此前也接受了多方治疗,但肝功能却始终不正常,谷丙转氨酶持续在100μ/L左右徘徊。在熟人的介绍下,他日前到医院要求单纯护肝降酶治疗以求体检“过关”。

广东省肝脏病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福山说,近段时期,前往广东相关医院咨询如何降低转氨酶,让肝功能指标正常的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增多。进行体检工作的医学专家指出,很多咨询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通过用工单位的“体检关”,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容易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李福山说,乙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意味着免疫细胞激活,是最佳抗乙肝病毒治疗时机。如果单纯为了过应聘单位体检这一关,使用大量降酶药物来换取肝功能暂时正常,无异于“自欺欺人”,很可能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

李福山教授表示,无论是俗称的“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感染者,只要肝功能不正常,病毒明显复制,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抗病毒治疗要讲究时机。当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向乙肝病毒发起攻击时,肝功能指标往往高于正常值,这时候,如果给予恰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清除乙肝病毒,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完)

专家提醒:预防肝病,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起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记者胥金章、王经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302医院肝病专家刘士敬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许多种肝病的病因都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此预防各种肝病,必须从生活点滴做起。

刘士敬说,肝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如病毒感染、毒物或毒素中毒、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药物中毒等等。这些病因大多都是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急性甲肝和戊肝是由于饮食、饮水不洁,生食肉食或生猛海鲜造成的;有些丙肝和乙肝患者是由于卖血、文身或性行为造成的;乙肝、丙肝和丁肝患者主要是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的;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是由于人们大量酗酒,饮食无节制,大吃大喝,最终致病。

刘士敬说,防止传染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甲肝和乙肝都有非常有效的疫苗,及时接种,成功率都在90%以上。但做好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也是防治肝病的重要措施。如不与他人共用碗筷、牙具、剃须刀、文身针和针灸针等用品,每年进行健康查体等。杜绝生吃各类生猛海鲜,不要食用不干净的熟食是预防甲肝、戊肝以及吸虫病、管状线虫病的第一关。食品一定要煮熟食用,谨防病从口入;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杜绝各种腐朽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丙肝和酒精肝的必备措施。

刘士敬提醒患者,即使得了肝病,只要自己注意饮食,科学安排生活,接受正确的治疗,也可以使肝病得到控制和好转。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得了肝病,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即所谓“养生”之道,包括良好的心情、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这对于是疾病康复是有好处的。要注意营养适量和均衡,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调整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肝病患者切忌饮酒。(完)

专家提醒:乙肝患者应注意饮食禁忌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王经国、黄显斌)“乙肝患者要少吃加工食品、辛辣食品、高糖及高脂肪食品等。”解放军302医院慢性肝病科主任陈黎明近日提醒,乙肝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禁忌。

陈黎明说,我们所吃的食物都会经过肝脏解毒、代谢以供机体应用,如果胡乱进食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加重肝脏损害,尤其是乙型肝炎活动期,轻者会延缓病情恢复,重者有可能会引起肝脏坏死。

陈黎明介绍说,加工食品很多含有防腐剂,必须经过肝脏解毒,从而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辛辣食品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尤其对重型肝炎病人会加重胃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糜烂,甚至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由于肝炎患者的糖代谢会发生紊乱,因此高糖饮食会使血糖升高,多余的糖会转变成脂肪而存储在肝脏,形成脂肪肝;同时,高糖饮食还会引起肠胀气,像羊肉和葵花子这样的高脂食物,过多食用难以被有效消化和吸收,加重肝脏负担。

陈黎明说,肝炎病人的基本饮食要求是通过平衡的饮食结构进行调养,也就是要制定合理的脂肪、糖、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取量的比例,才能促进肝脏代谢,改善肝脏营养,调节免疫功能,解除某些症状。(完)

乙肝患者过性生活时需注意防护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黄显斌、王经国)“乙肝患者在过性生活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乙肝病毒传播。”解放军302医院慢性肝病科主任陈黎明近日提醒患者。

陈黎明说,乙肝病毒的基本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但由于它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唾液中,在夫妻接吻或过性生活时,可能通过体液交换而传染给对方,国外一直把乙型肝炎列为性传播疾病。

“不过乙肝患者不必过分担心,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他们是完全可以过性生活的。”陈黎明说。

第一,要处理好性生活与传染的关系。首先,健康一方要化验乙肝病毒标志物,了解是否对乙肝有抵抗力(即产生保护性抗体),如有抵抗力就可正常过性生活;如保护性抗体较低,应打加强乙肝疫苗针;如无抵抗力则应注射三针乙肝疫苗,注射完毕后,到医院化验乙肝抗体,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应严格避免密切接触。其次,过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可避免因阴道分泌物的接触或精液带有乙肝病毒而使对方传染上。此外,深吻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在对方口腔有溃疡时。

第二,要处理好病情与性生活的关系。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活动期的患者应注意休息。患病期间的性生活会加重肝脏负担,有可能发生重型肝炎而危及生命。即便是患者进入急性肝炎的恢复期和慢性肝炎静止期也要对性生活适当节制。

第三,尽量避免使用性兴奋药物。肝脏是体内激素主要代谢场所,所以患肝硬化和重度慢性肝炎的部分患者会出现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应积极进行保肝治疗,改善肝脏功能,尽量避免自己使用性兴奋药物。慢性肝炎出现性欲减退,多数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要正确面对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完)

专家提醒:乙肝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记者胥金章、王经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302医院肝病专家刘士敬博士近日提醒患者,由于乙肝抗病毒药物尚不成熟,乙肝防治目前宜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

刘士敬说,目前世界上尚无彻底的一次性治愈乙肝的特效药物问世。我们普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所起的作用只是抑制病毒而非消灭,用药期间病毒被抑制,一旦停药,病毒又会重新复制。有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耐药、病毒变异等,此外抗病毒药物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药物治疗还不能作为最佳的治疗手段。只有通过及时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才能使乙肝得到控制。

一、要对所有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农村地区。只有真正做到每一个新生儿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才会使乙肝数量逐年下降,直至消灭。

二、对所有经化验检查证实未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员应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其中对高危人群应实行选择性疫苗接种。对患有免疫缺陷的病人需强化免疫;对于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需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

三、“预防”不只体现在感染之前,还应贯彻到感染后不同的疾病阶段。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按时复查,注意病变发展方向;处于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应及时予以治疗,防止病变向肝硬化方向发展。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定期全面复查,尤其是接受抗病毒治疗者;肝硬化患者应定期检查胃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看是否有癌变发生。

刘士敬说,在治疗方面,联合用药是提高抗病毒药物效应率和减少耐药性的良方,现已证实免疫调节剂与干扰素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可以减少和延缓耐药发生。病人可依靠辅助治疗获得症状和肝功指标的好转,并凭借自身的免疫调整最终清除病毒。(完)

背景资料:较为常见的肝病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专电(王经国、黄显斌) 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是病毒性肝炎。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有5种: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据统计,仅乙肝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就占我国全部人口的9.09%,约为1.2亿人,丙肝抗体在我国人群的阳性率为3.2%。此外,每年还有因感染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而发病的患者,不时还会出现局部地区暴发和流行。

其次是脂肪肝(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这是由于一些人长期大量饮酒或者肥胖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在大中城市的发病率已达人口总数的8%-10%,以上海、北京尤甚,患者主要为中青年人。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脂肪肝患者还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已相当常见。预计在未来5-10年内,脂肪肝有可能代替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

其他发病率较高的肝脏疾病还有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和先天性肝脏疾病以及寄生虫性肝病等。此外,药物、毒物引起的肝病在我国也很普遍,且日益增多。这些肝病经过长期发展,相当一部分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