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承办的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下面简称“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公布获奖结果,东莞市文化馆选送的《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等10个案例获得精品案例奖,佛山市博物馆选送的《“佛博坊”之“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等10个案例获得优秀案例奖。
非遗进校园越秀模式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于2021年8月16日开始举行,主要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人,征集在全省中小学实施的“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共收到全省各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教育局、文化馆、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学校、非遗传承人等提交的113份优秀案例,申报案例涉及广彩、粤剧、剪纸、岭南古琴等多个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项目。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经过非遗、教育、媒体等领域专家们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了10个精品案例及10个优秀案例,并将其中部分优秀案例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同时将对获奖的优秀案例展开集中宣传,并汇编成册。
粤剧进校园(广东粤剧院供图)
据主办方介绍,“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对广东非遗教育进行摸底,形成非遗保护传承的“广东经验”,同时推动在校园中开展非遗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认识非遗传承,接触民间艺术,感受地方文化气息,学习筑梦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祖国,建造起具有民族记忆的精神家园。
本次活动体现了广东“非遗进校园”的三个特点:
一是涉及非遗范围广。从各地市、各基层组织以及非遗传承人选送上来的上百份“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中,汇聚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耳熟能详的粤剧、广绣、醒狮等,还有许多富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如竹箕画、莨作香云纱、绸衣灯公、装泥鱼习俗等。这些非遗项目中有高雅艺术,也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广东“非遗进校园”的广泛性与多样化。
二是开展非遗教育地区广。本次投稿遍及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肇庆、汕头、汕尾、湛江、江门、揭阳、茂名、梅州等全省16个地市,可见“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已成燎原之势。向青少年学生宣传非遗、推广非遗,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三是实施主体广。从“非遗进校园”的实施主体来看,除了各地市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等文化单位外,还有职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学校,以及许多民间组织与非遗传承人。说明“非遗进校园”的模式渐趋完善,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将推动广东非遗更好的保护传承。
主办方表示,接下来将依托“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中所形成的经验集萃,更加精准、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让非遗从“进校园”转化成“在校园”,在学生群体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赓续烛照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精品案例(10个)
|
申报单位
|
案例名称
|
非遗项目
|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非遗进校园越秀模式
|
粤语讲古、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广彩等数十项
|
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
|
木鱼歌、莞草编织、莫家拳、麒麟舞、茶山公仔、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花灯制作技艺、粤剧、东莞小吃等20多项目
|
广东粤剧院
|
粤剧进校园
|
粤剧
|
中山市小榄镇胜龙小学
|
《中山民歌》校本教材案例
|
中山咸水歌
|
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
|
麒麟舞
|
麒麟舞
|
广州市第三中学实验学校
|
广彩、通草画活动实践案例
|
广彩、通草画
|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
|
传承客家麒麟传统文化
|
麒麟舞
|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
传承非遗文化 绣出美好童年
|
广绣
|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裕源小学
|
传承武术文化,奠基中国精神
|
武术,含红拳、查拳、少林拳、剑术、刀术等
|
广州市花都区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
|
广州灰塑进深井小学传承教学
|
广州灰塑
|
优秀案例(10个)
|
申报单位
|
案例名称
|
非遗项目
|
潮州市文化馆
|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项目
|
潮州大锣鼓、潮州音乐、潮州麦秆剪贴画等
|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青云小学
|
美“遇”非遗——多元化项目融合传承的实施
|
狮舞(广东醒狮)、佛山狮头扎作技艺、大头佛等
|
茂名市化州市第三中学
|
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在校园中的传承与研究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州跳花棚
|
中山市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
《非遗少年说 薪火代相传》西区街道龙舞(醉龙)进校园实践案例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醉龙)
|
邱志清(个人)
|
华阳小学“粤剧进校园”实践案例
|
粤剧
|
佛山市博物馆
|
“佛博坊”之“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
佛山剪纸、佛山狮头、佛山木板年画、佛山彩灯、石湾陶塑技艺、南海藤编
|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
|
国家级非遗项目“坂田永胜堂舞麒麟”进校园
|
坂田永胜堂舞麒麟
|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三角小学
|
赓续文化传承,麒麟腾威美名扬
|
三角麒麟舞
|
开平市文化馆
|
非遗进校园—“乡村最美音”开平民歌大家唱
|
开平民歌
|
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
|
传承广式手作,让广式非遗工艺走进校园
|
“广式手作”(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榄雕、广绣技艺、乞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