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两句。《陋室铭》,顾名思义,就是类似座右铭之类警戒自己的文章: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逐名追利,保守节操,安贫乐道。
“诸葛庐”与“子云亭”的主人孔明和杨雄分别居住过的地方,简陋而朴素,但是两人都没有为改变物质条件而屈服世俗,出卖节操,而是安贫待时,坚持自己的思想,直到最后。
刘禹锡当时仕途受挫被贬到一个小地方就任,当地县令给他安排一个很简陋的房子。刘禹锡没有因此妥协而卑躬屈膝屈服,选择坦然接受目前的处境,因此而作《陋室铭》自勉。
刘禹锡以古时两位著名的人士为榜样,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虽然居室简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主要看山里有什么,水里有什么。山因仙而著名,水因龙而有灵气。
这陋室也是一样,虽然简陋,但是因为有我这样的人居住,会显得不一样。就如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所以,这两句,是作者拿孔明出山前的安贫,与杨雄在简陋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这两件事来比喻自己目前的处境。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作者托物言志,以古人自喻,突出自己思想高洁,陋室不陋,只要品德高尚,其居室怎么能称得上简陋?借陋室歌颂像自己这样品德高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