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上,都躲不过长几颗甚至几十颗痣。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痣都乖乖在那,最多也就是影响美观。但如果痣长在了不该长的地方,突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那就该引起注意了。
松江区九亭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李冬玲走进松江广播,做客直播间,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痣的常见问题。
嘉宾:松江区九亭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李冬玲
痣的形成有5个因素:
一、先天遗传因素
痣的出现与先天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的体质比较容易生成黑色素,于是皮肤上就容易出现痣。
二、内分泌失调
人体的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皮肤上出现痣。特别是青春期和孕期,此时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变化,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大大增加了形成痣的几率。
三、紫外线的过度照射
如果皮肤总是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之下,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促进黑色素的形成,这些黑色素沉积于皮肤上,就形成了痣。
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长期睡眠质量不佳、熬夜,会导致皮肤组织受到损伤,从而使皮肤上形成痣。另外,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欢吃刺激性食品,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和体内毒素的堆积,久而久之,就在皮肤上形成了痣。
五、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与皮肤上的痣也有关系。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比较快,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长时间精神紧张、心情抑郁,脑垂体会不断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导致黑色素在皮肤上沉积,从而形成痣。
痣有哪些种类和分型?各自都有哪些症状与表现?
按病理学可分为三种: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
1.交界痣
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任何部位,但手掌、足底、口唇的色素痣几乎均为交界痣。表现为平坦或略突出皮肤的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丘疹,表面光滑、无毛发,呈浅棕色至黑色,直径多在1-8毫米,有转变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2.皮内痣:存在于真皮层内,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平坦或高出皮面,或呈疣状或有蒂状,直径通常在1厘米以内,呈棕色或黑色,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时可见中央有毛发生长。
3.混合痣:为上述两种混合而成,多见于中青年人,表现为轻度突出皮面、褐色至黑色的半球形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常有毛发生长。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按大体分四种:晕痣、梭形与上皮样细胞痣、先天性巨痣、发育不良痣。
什么样的痣需要得到重视?
1、局部破溃,经久不愈的痣。
2、痣的局部发红、发痒,或出现卫星灶(也就是周边多发黑痣)。
3、痣位于衣领、腰带等经常摩擦部位,以及手掌、足底或脚趾间的痣。
4、发生在粘膜的痣,比如发生在口唇等粘膜的痣。
如何诊断和鉴别痣的好坏?
1、不对称,如果痣的外观不是中心对称的,意味着痣细胞向外不对称生长,那么它就有恶变的可能。
2、边界不规则,像地图的边界一样,边缘犬牙交错,也是说明痣细胞向外不规则生长。
3、颜色变化,痣的颜色加深或变浅,或者呈现深浅不一,中间深,边缘浅;或者先变深又消退变浅。这常常见于恶变的黑色素细胞处于快速生长和自身免疫细胞对其杀伤的过程。
4、直径大小,直径大于5毫米的痣恶变可能性高。
对于不同的痣,治疗方式是怎样的?
物理治疗:针对一些浅表位置的痣,可通过液氮和激光等治疗方式根除,但存在治疗不彻底而复发的风险,对液氮过敏或激光过敏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此方法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将痣进行彻底的切除,必要时会切除健康皮肤的边缘。切除范围足够大,减少复发和恶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