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非洲的同事表面上做得比许多亚洲或欧美的同事更好。他们脾气好,有耐心,总是对你笑眯眯的,对什么都答应“好”。但实际上这种好脾气和耐心有时也是因为对工作不在意,缺乏热情。在我接触到的同事当中,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观念:“为什么要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就没有人工作了。”在他们看来正在进行永远是最好的状态,因为这样才会一直有工作岗位,有会议,有援助资金。有时我也会惊讶于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看到社会发生改变的心态。每当我指出工作中不恰当的做法或不公正的现象时,他们常常回应我“这是非洲”。这让我看到了文化包容的国际组织中存在的一种消极形式的文化封闭——拒绝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或妥协于其他文化,而只关注自身的文化。他们仅仅期待我们去适应他们的工作方式,却不从外来文化中同样地汲取养分。一位塞内加尔的上司曾经这样去评论自己的土地:“非洲的问题在非洲人自己身上,要靠非洲人自己解决。”这样看来,也不无道理。
为什么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么重要?因为承认差异往往是文化理解和交流的前提。
承认差异的存在,不仅仅意味着正视现实,还意味着为了融洽地相处和协同合作,人们应该多多少少对彼此的文化进行一些妥协。这一妥协,不能够是单方面的。
在文化差异中沟通
当工作中出现摩擦、冲突、矛盾时,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可能是由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互相不理解,并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把问题个人化、情绪化,进而评价、抱怨。
理解对方的立场是什么、思维方式如何,使用更能够让对方理解和情感上接受的语言,才能使你想传递的信息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到对方的大脑中。
我可以用我的亲身经历来举一个例子。由于国际组织的工作常常要求与国家政府和其他国际机构进行沟通,我在进行沟通时往往带着压力,十分审慎,如履薄冰。我常常自我反思,有没有使用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说错了话,处理事情是否有失稳妥。所幸至今未出现严重的沟通事故,只是一次经历让我对沟通中的文化差异格外地注意了些。
有一次我给潜在出资人A写提示邮件。我在邮件中先是问候她近来如何,然后还提到共同熟识的同事对她的评价:“她人非常好,不过很忙。”最后则和她跟进上封邮件往来中提及的议题。
我给她写的这封邮件在我看来传递三个信息:其一,我们有共同熟识的同事,且他们对A的评价很高;其二,我理解她工作繁忙;其三,我在提醒她处理我们机构的事务。
后来美国的同事告诉我,通常情况下在别人背后评论是不礼貌的,如果是赞美的话,无可厚非,但是说A很忙就好像在指责A没有及时回复邮件。我听完她的分析后,内心十分忐忑不安。她则安慰我:“不要太过自责,这只是文化差异导致的。”
“通过教师教育和管理实现性别平等”主题会议
A很快回复了我。她向我道歉没有及时回复邮件,并提议会面商谈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答复。
也许我邮件的内容确实无可厚非?也许A并没有在意我的措辞?也许A因为在国际机构工作多年而理解这沟通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无论A到底怎么想,这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教训。
在国际组织中工作,学会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希望我的分享能够使读者对国际组织工作的一个侧面有些许了解,更希望这一分享为将要到国际组织中工作的青年们打一剂文化差异不适的预防针。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6OcePsLify3KhuH3XwDbw
(编辑 Monica)
招生咨询: 010-64492178 / 就业手续咨询: 010-64492179 / 用人单位招聘咨询: 010-64495801
办公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求真楼三层 / 邮政编码: 100029
外经贸网备33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