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能创造一种语言, 全世界通用, 所有人都会说, 大家完全无障碍交流, 那该多好啊!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有同样的想法,并付诸了实践。 1887年,时年28岁的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 发明了世界语, 这种语言被命名为Esperanto, 意思是“希望者”。 1905年在法国布洛涅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世界语逐步在全世界传播。

那么这个世界语好学吗?

它有28个拉丁字母,也分为大写和小写, 每个字母只有一个读音,在任何单词中字母的读音都不变, 英语中某些单词中有不发音的字母, 但世界语中没有不发音的字母, 甚至每个单词的重音都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 也就是说, 只要掌握了二十八个字母的发音和拼读, 就可以读出任何一个单词, 反之听到人们读出任何一个单词, 也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写出这个单词。 而且语法也相当简单,仅仅只有16条 把单词和语法,设计得相当简单,就是为了便于快速学习掌握。

世界语大约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 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的, 后来定名为“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初,鲁迅、蔡元培等一批知识分子大力推广过世界语, 1987年,我国发行了纪念世界语诞生一百周年邮票, 2004年7月,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世界语既然如此简单,掌握起来也不难, 为什么发明至今已经100多年了,现在世界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呢?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世界语,没有文化内涵。

语言不仅是简单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拿汉语来说,拥有大量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字面是一个意思,而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往往是用其背后的引申义。 而世界语由于完全是人造的, 没有经历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一个四字成语就能表达的意思, 翻译成世界语, 也许就需要一长串苍白枯燥的单词。 有些时候,我们宁愿复杂一些,麻烦一些, 也会选择汉语, 其它民族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 不会选择世界语。

注定无法成为第一语言,但是时至今日, 世界语即使作为“辅助语”,依然没有流行起来,为什么?

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对手——英语。

一种语言要想成为国际通用语, 背后需要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实力强大,能够主导世界话语权,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的日不落帝国, 英语也随着殖民扩张,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后来虽然英国衰败,但是美国又崛起了。 这就让英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

目前全世界有45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任何一个国际会议,其工作语言一定有英语

当一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被公认为标准语言时, 即使是“世界语”,也只有退居第二了。

所以说英语还是要好好学的, 四级一定要过哦! 至于世界语嘛, 知道也就行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