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深蓝色制服上衣与红色格子裙,北京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学生李兰迪毕业了。很快,这场毕业典礼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典礼上,校长亲自为李兰迪颁发了北京师大附中「艺术之星」荣誉奖牌,肯定了李兰迪在演艺道路上的探索。

但尽管已出道 8 年,参演影视剧超过 20 部,李兰迪仍觉得自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演员。2017 年底,网剧《你好,旧时光》让她走红。她在剧中出演女主角余周周,家庭坎坷但性格开朗的高中生形象使她圈粉无数。而现实生活中,这个北京师大附中的普通高中生始终在学生、演员与自我间努力寻找平衡。

这是 Further 书写的第 55 篇

校 园 故 事 ▼

李兰迪:演员未满

文 | 魏紫钰

采访 | 魏紫钰 肖思宇

摄影 | 郑涵予 卤化银遇见光

成长

2017 年 9 月 2 日,这一天,演员李兰迪的工作包括:一场校园见面会、一次视频采访及两场直播活动。直到晚上十点多,当日所有工作结束后,李兰迪和经纪公司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去吃了火锅,才算是真正庆祝了自己的 18 岁生日。除此之外,没有专门的大型生日会,没有夸张的公交站牌广告。粉丝们在微博上默默送上了生日祝福视频,回顾了她自出道以来饰演过的所有角色。

此前一天,北京师大附中召开新学年开学典礼。这是李兰迪在这座校园中生活的第六年,也是最后一年。虽然因工作原因未能到校参加典礼,但毫无疑问,这一天意味着学生李兰迪正式步入高三年级,成为高考千军万马中的一员。

再前一天,由李兰迪主演的青春校园题材网剧《你好,旧时光》杀青。她在剧中出演女主角余周周,一个少年丧母但性格乐观坚强的女孩。该剧五月开机,已经拍摄了超过三个月,终于落幕。

就这样,似乎有某种命中注定的安排,杀青、高三与 18 岁纷至沓来。它们分别对应李兰迪身上的三重身份:演员、学生与真实的自己,不约而同地,在连续三天内悄然完成了各自蜕变。

两个月后,《你好,旧时光》播出。一周后播放量破亿。很快,李兰迪的微博粉丝数以肉眼可见速度增长,如今已突破 300 万,百度搜索指数也迅速提升了 20 倍。凭借此剧,李兰迪获得爱奇艺「尖叫之夜」年度戏剧新人奖。这是她以演员身份得到的第一项大奖,也是自出道以来最受好评的作品,有媒体称她为潜力最大的 95 后当家花旦。

《你好,旧时光》剧照

而事实上,当作品热播、外界喧闹时,李兰迪早已回到她熟悉的校园里开始了她的高三生活。

在附中,高三年级被单独安排在西校区学习,与位于东校区的其他年级「隔离」,不会被打扰。这让本就平淡的备考时光变得更加简单清静。每天,李兰迪早上六点起床,按时到校早自习,然后上课、吃饭、上晚自习。九点半晚自习结束后回家。生活两点一线。

与《附中人Further》的一次采访挤在午休时进行,采访到一半,她想起下午还要提前上课,便匆匆回到教室准备了——与任何一位即将面对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一样,她不想错过课堂上的一点时间。她甚至感到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自高三起一下子都上去了,于是自己也被带动,原来偶尔还在数学课上开小差,现在也变得认真听讲了。

高三之后,李兰迪减少了工作安排,大把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发生时,《附中人Further》发起免费观看电影《嘉年华》活动,呼吁关注青少年性侵问题。她将活动链接转发到朋友圈,表示自己很想去,可惜周末还要上补习班,未能如愿。

她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很期待公司年会,但今年也没能参加——年会当天,正赶上高三年级开始寒假补课。

对于成绩,李兰迪不得不背负着比普通考生更大的压力。即便选择了艺考,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会很高,但也因为自己被太多人关注,「肯定要考一个大家还都觉得挺好的一个(分数)」,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给家人和老师一个交代。

李兰迪明显感觉到,自己 18 岁后,母亲在一点点放手,管得没有以前多了。因此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拿主意、做决定,要学会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了。

在 2017 年的最后一天,李兰迪写了一条长微博。她用「成长」形容自己这一年的变化,「从 18 岁那刻开始,过去所有的任性蛮横叛逆嚣张再也没有了理由。」

「其实我是个演员」

《你好,旧时光》中,李兰迪与剧中的青梅竹马林杨闹了矛盾。林杨故意冷落她,试图让她生气。可她表面上看起来毫无波澜,林杨心灰意冷。后来她告诉林杨,自己只是更会伪装,并安慰般说道:「我跟你说个秘密啊,其实我是个演员」。

某种意义上看,这句话正是对李兰迪现实生活的映照。

李兰迪出生于普通的工薪家庭,小时候梦想成为服装设计师。她喜欢画画,家里到处都是她的画。妈妈看她长得显小,怕在学校里受到欺负,没有让女儿提前一年上学。结果,李兰迪成了班里最活跃的学生,上体育课时被老师单独拉出来,怕扰乱纪律。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的人生原本都和演员扯不上一点关系。

和大部分同龄的女孩子一样,为了培养形体和气质,李兰迪被妈妈送去少年宫学舞蹈、古筝和声乐。李兰迪最不喜欢舞蹈,她觉得自己身体僵硬,四肢极不协调。少年宫的老师开玩笑说,你要是想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去看李兰迪跳舞吧。

一天,舞蹈班上来了外面的老师,让班上的几十位学生表演节目。因自己跳舞不好,李兰迪只唱了一首歌,给老师留下了妈妈的电话。一段时间后,妈妈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改变了李兰迪的未来人生。

电话那头,有人说女儿被剧组挑中了,可以去演戏。母亲后来向《附中人Further》记者复述当时的想法:「要有这样的(机会)也还行吧,也没有说特别刻意地去还是不去,就觉得孩子长得也不难看……多参加点活动,可能对她将来性格开朗一点会有好处。」

李兰迪就这样出演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电视剧《外姓兄弟》中童年时期的江家女儿江胜男。比起一些从小就被家长精心培养的童星,年仅 10 岁的李兰迪毫无设计地走上了演员之路。这让她从来不想因自己的演员身份而在校园内获得更多额外关注。第一次拍完戏回到学校,有同学问她这么长时间没有上学去干什么了,她只是说「我去演了个节目」或是「家里有事」。意外当上影视剧演员的事,始终被李兰迪小心包裹在学生身份之内。

在《外姓兄弟》剧组与演员于月仙合照

当自己参演的作品播出时,有一次妈妈带她逛商场,突然被店员认出来。即使心里挺高兴的,但在口头上,她仍连忙对店员说「不是不是」。后来偶尔在路上被人认出,大多也是年轻人。直到 2016 年出演了受众群体更广的电视剧《中国式关系》后,与李兰迪同住在一栋楼里的叔叔阿姨才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

「我不太喜欢被人关注」,李兰迪说。家人也对此保持清醒,没觉得当演员有多么了不起。本就不为名利,只是当作课外活动,从来没想把女儿捧成明星。母亲对此解释为「我们可能还是属于比较保守的」。在母亲看来,女儿在成长过程中走到哪个阶段,就应该过那个阶段本来的生活。这让李兰迪在今后哪怕进入一个新集体时,也从不会主动把「我是演员」当作自我介绍中的一部分公开说出来。

同学宾子然记得,高中开学报到时,李兰迪直接背着书包站在讲台上做了自我介绍。她看着台上这位新同学,觉得「这姑娘好好看啊」,就是有点害羞,自我介绍也没说几句。后来,班主任李仪婷老师又让她说说自己的爱好,李兰迪也仍然没提到半点儿演戏的事。

实际上,李老师早在接班前就听说了班里会有个小演员。她预想这位小演员大概会有公主病,于是有点担心她在即将到来的开学军训中的表现。没想到李兰迪不但没有表现出任何娇气,反而很有「韧性」。「每次都很准时地出操,然后按照教官的要求,她就各种动作都做得挺好的。也没有因为说觉得这个军装难看就不愿意穿,这些都没有。」

军训期间,李兰迪有几天生了病,总在咳嗽。李老师反复叮嘱她记得吃点药,可李兰迪完全没当回事,更没有借机逃脱训练。「这个让我觉得这个小姑娘,一点都不作,挺天然的。」

作为军营里的室友,宾子然描述李兰迪在宿舍里豪爽、大方,大大咧咧,和同学聊天、吐槽,一起用防晒霜。随后不知怎么,她与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在走廊高声唱起《好汉歌》。几天以来,这都是住在隔壁宿舍的同学吴婧伊对李兰迪的第一印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因《好汉歌》中第一句是「大河向东流」,李兰迪由此得名「李大河」,在同学中被叫开。直到军训最后一天,有同学无聊时在网上搜索班里每个人的名字,才无意发现李大河的「秘密」:其实,她是个演员。

「秘密」越传越广,慢慢开始让李兰迪有了困扰。「初中的时候,其实咱们学校还没有那么多的人认识我,我就觉得在学校里干什么都特别的自由。后来一上高中,就感觉别人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你。」

不可避免地,演员身份为李兰迪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某种疏离。高一上半学期,李兰迪在银川拍摄电视剧《灵与肉》。拍完戏再回学校,她觉得自己像是刚转学过来的新生,很难融入集体。原本简单的同学关系,也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开始显得复杂起来。一位同学回忆,曾有男生追着李兰迪拍照,大家都觉得有点过分了,可在所有人的关注下,李兰迪还是很配合地完成了。

「我刚回学校那一周吧,我真是,我觉得我得调整一段时间,就是从演员的身份转变到我是学生的身份。两个都有压力,压力不一样。」演员与学生,本以为可以相安无事的双重身份如今仿佛成了天平两边彼此牵制的负担。

有段时间里,她甚至感到「大家在有意地疏远你」,因为一旦有人和自己的关系太近了,就可能会被别人说成巴结明星。想到自己初中时还可以与同学打成一片,而如今在班里却没有那么熟悉的朋友,「有时候自己趴桌上,趴着趴着就哭了。」

班主任李仪婷老师对此并不知情。她几乎从未向老师说起自己心里的烦恼,她不希望自己是被特殊照顾的。但在老师看来,疏离与不自在是必然的,「她走的这条路,不是大部分孩子的路。」

这正是李兰迪最担心的事,她怕同学们会觉得「你跟他们不是一类人」。她希望努力平衡,在校园内摒弃所有来自演员一边的砝码。只要时间允许,她就积极参加班级内或学校里的集体活动。「一二·九」合唱节前夕,李兰迪向李仪婷老师表示「一定要参加这个活动」。因从小练习声乐,老师便安排李兰迪带领大家一起唱。在老师的观察里,李兰迪那时才又渐渐放开自己。扔下砝码后的轻松,就像军训时唱起《好汉歌》。「她很能带动氛围,大家也很愿意跟她一起唱」。

军训时因此注意到李兰迪的隔壁同学吴婧伊,那时刚加入北京市中学生通讯社做记者,为《中学生时事报》供稿。李兰迪身份特殊,很快成为她的目标采访对象。她目的明确,「就是想找她做采访」。

采访约在学校食堂,正式开始前,吴婧伊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从未采访过明星,为此特意买了一瓶茉莉蜜茶,「感觉就是有东西卡在嗓子那儿」。李兰迪坐在对面,但她不敢看李兰迪的眼睛,始终小声提问,低头做着笔记。采访到食堂要关门了,李兰迪主动提出带吴婧伊去学校小花园里边走边聊。吴婧伊本以为李兰迪也会像「电视里那些演员明星」,「做采访回答得滴水不漏」,结果却收获到意外的亲切与真诚。自这次采访后,吴婧伊再未把她看作明星。

当李兰迪在外拍戏时,吴婧伊只能通过微信补采。采访过程中,李兰迪谈起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吴婧伊主动安慰了她。「撒了很多鸡汤,之后两个人就开始斗图」。吴婧伊没想到李兰迪也会「斗图」,而且斗得很凶。

在李兰迪心里,这些来自真心而非演员光环的友谊令她格外珍视。一次期中考试后,吴婧伊因学业压力心情不好。此时李兰迪正在 500 多公里外的青岛片场拍戏,每天夜里才能收工。尽管如此,她也特意抽出时间打电话陪伴朋友。

来自内心的真诚让天平找到了新的平衡。当李兰迪再次从片场回到学校,与吴婧伊在楼梯间迎面碰到时,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彼此突然向对方跑去,紧紧抱在了一起。

路口

让李兰迪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她会站在师大附中对面,心里想着如何把它打败。

那是《你好,旧时光》的拍摄现场,一场学科知识竞赛正在进行。对战双方是「振华中学」与「师大附中」。比赛接近尾声,附中占据上风。现在,李兰迪是「振华中学」最后的王牌,她必须在此刻力挽狂澜,击退附中,为「振华中学」争得荣誉。

为了这场戏,李兰迪要大致记下一连串自己从没学过的微积分解题步骤,拍摄时默写在黑板上。在剧中,她是不会为学习发愁的学霸,可以轻描淡写化解「师大附中」的挑战。可对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师大附中学生李兰迪而言,学习是件没那么容易搞定的事。「工作压力我觉得可能也就.....还好吧。我觉得(真正的)压力就是,怎么跟学习相互兼顾。」

她要面对的压力,不是在学习之余如何演戏,而是在演戏之余如何学习——演戏毕竟是「课外活动」,可有可无,但学业总是放不下的。母亲很清楚这点,「(演戏)有好的就接,没有好的我们就学习」。每当李兰迪因拍戏需要向学校请假时,老师们的一致要求也是:不能影响学习。

但这确实很难做到,李兰迪必须为此付出额外努力。小学时外出拍戏,戏份少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去拍摄地附近玩玩。而现在,只要在剧组有闲下来的时候,李兰迪必须见缝插针地学习。在片场等待时的零碎时间可以背语文和英语,回到宾馆,如果有完整的休息时间,就在当地请老师补课。曾有网友在拍摄地附近的培训机构遇到了前来上课的李兰迪,「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可随着年级升高,学业压力越来越重,这样缝缝补补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应付。李兰迪不得不考虑请一位能随时跟着自己的老师,却又不知道该到何处寻找。

尽管自己已经尽量把拍戏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尽可能减少缺课时间,但每当李兰迪从片场回到学校,理科科目还是很难跟上学校的课程进度,学起来总是吃力。为此只能再请假一周,在外补习到与学校进度相当后再回来上课。

回到学校,考试是逃不掉的。高二文理分科后,吴婧伊和李兰迪被安排在前后桌就坐,老师希望吴婧伊可以多帮李兰迪解答些课业上的问题。吴婧伊注意到,李兰迪时常会为学习焦虑。数学课上常有随堂测试,有的同学能在下课之前就写完交卷了,可李兰迪因为之前缺课,有些题目要想好久,有时还是不会做。李兰迪看别人都能做出来而自己不会,就会有点着急。

这源于李兰迪打心底的要强。语文课一样有小测验,语文老师对此要求极高,同学们都有点害怕,总有各种理由避开考试。李兰迪因在外拍戏缺考多次,本可以也找个借口搪塞过去,可她却要主动追着老师补考。「自己能考什么样都尽力去考,从来不会落一次,不会因为碍于面子或者会怕错很多就以自己之前没来上学为借口不去考」,吴婧伊说。

李兰迪要求自己追求极致,哪怕在他人看来往往没有必要。比如在地理课上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实际上只需要画出大致区域即可,但李兰迪就想画得和标准图表里基本一致。在有些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会影响效率,造成母亲眼中李兰迪最该改进的问题:磨蹭。母亲说,「我们俩会经常因为这个问题,经常会发生冲撞,就是她太慢」。

其实,是李兰迪太想把事情做好。平时老师留了作业,学习进度还没追上来的李兰迪做起来不太容易,可又太想做好,常常耗费不少时间,导致有的作业没写完,又不想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只能和自己干着急。吴婧伊也发现,李兰迪在改作文的时候总是特别认真地逐字逐句改,「然后连题目都要推敲很多次,(直到)想到一个自己最满意的」。

李仪婷老师曾对李兰迪的一篇作文印象深刻,「她的语言很美。可能跟她拍戏有关,她能够感知到一些事物比较隐秘的这种美感」。从此,李老师将阅读李兰迪的作文看作工作中的赏心悦事,而同时也意识到,「兰迪这个孩子,她挺敏感的,而且她的感受能力特、别、强」。

当《附中人Further》记者问起李兰迪究竟是哪篇文章让老师如此喜爱时,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作文一向是她的加分项。初中同学郑涵予记得,那时李兰迪的作文就常被老师表扬,能看出她对生活有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吴婧伊也说,「她一般来学校上课的时候的作文,很多时候都是范文」。一位与李兰迪合作过的工作人员说道,曾有某品牌活动找她发一条微博宣传,结果李兰迪自己写了一篇近 1000 字的文章。

李兰迪的认真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每一个教过她的老师,都会跟我反馈(她的认真)」。这让李仪婷老师有时都快忘了她的特殊身份,「她跟我们班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这种平淡,这种普通,这样对待学习的态度。」

可此时此刻,李兰迪内心里正纠结不已。她心里明白,「学习这方面,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人家天天坐在课堂里学得扎实」。

曾有段时间,李兰迪一部戏都没接,专心学习。虽然最后学习效果不错,但她发现自己还是惦念着演戏。「拍戏的时候想上学,上学的时候想去拍戏。」她意识到演戏对自己而言已不再是小时候认为的「课外活动」,而是生活本身,无法剥离。

「从小到大,我想想我 10 岁开始已经拍了这么多年。你坚持一个东西,你坚持了这么久,其实它自然而然地就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你如果突然间放弃了一个陪伴你这么长时间的东西,你也会挺舍不得了。」

就这样站在演员与学生的十字路口前徘徊多时,现在,或许是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还要继续走下去吗?

女儿能有如今的成就,完全是家人意料之外的事。

9 年前,李兰迪第一次拍戏,甚至不知道片场会有这么多人。导演一喊「开始」,她就紧张得想去洗手间。起初,李兰迪觉得演戏「就像幼儿园小朋友那种去上台表演」。但拍摄几天后,她意识到「这是一件特别辛苦的工作。」

第一部戏《外姓兄弟》播出后,圈内逐渐有人注意到这个童星。于是不断有片约找上门来,这让李兰迪在小小年纪必须一次又一次学会面对这样的辛苦。

2011 年 10 月,电影《富春山居图》开机。小学六年级的李兰迪与刘德华演对手戏,饰演村中小姑娘桂花。剧中李兰迪被反派抓为人质。拍摄时正值冬天,工作人员穿着大衣,羽绒服套羽绒服。而她只能穿一件肚兜,手脚被绑,在冰冷的木板上躺了两个小时。后一场戏,为了突出受刑效果,导演安排了一台吹风机。只要开始拍,冷风就对着李兰迪嗖嗖吹,不知道拍了多少条。

收工时已是夜里两点多。回来路上,李兰迪被母亲紧紧抱着,很快就睡着了。而母亲却心疼得快要哭了。

《富春山居图》剧照

很多时候,母亲都确实想过让女儿放弃算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李兰迪初一暑假时在山东拍摄电视剧《蓬莱八仙》。有场戏需要她假装掉进河里,在脏水中挣扎。拍摄当天,李兰迪发烧 38 度且正处生理期。但剧组不能因此停工,李兰迪只好带病忍痛坚持。

女儿的戏越拍越多,母亲心里却越来越犹豫:本是一次无心插柳的选择,却让女儿承受了这么多其他同龄人无法体会的艰辛,这条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吗?

中考前夕,母亲和李兰迪正式谈了一次。在母亲看来,此时女儿已经不小了,也该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有些想法。母亲的顾虑是:第一,这一行太辛苦,本以为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活动,可现在发现完全算不上调剂,反而比上学更累;第二,演艺圈里有些负面的事情,大家都明白;第三,对一个女孩子而言,可以走一条比较简单的路,能健健康康成长就行了。

但另一方面,行业内的前辈与老师都鼓励母亲让女儿坚持下去,因为女儿在表演上有些天赋,放弃了有点可惜。

反复纠结间,母女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放弃,但也不强求,边走边看。

在女儿心里,母亲是个女强人,能把工作和生活都兼顾,一直是自己心里的榜样。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兰迪没有经纪团队,都是母亲一人操劳。通常情况下,只要李兰迪外出拍戏,母亲都会和父亲轮流请假陪同。实在调不出时间,也会找亲戚或其他朋友照顾。即便如此,母亲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因为很多孩子,人家的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是全职在陪。像我们两个人都要轮着去,所以对她的照顾方面,可能还是要会比别人差一些。」

父母不在的时候,李兰迪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让她养成了出门随身带体温计的习惯。后来当学校组织大家去陕西游学时,班长发了烧,老师们问遍整个酒店也没借到体温计,最后还是她准备的派上了用场。

那时,吴婧伊与李兰迪住在宾馆同一房间。吴婧伊发现李兰迪的行李箱和自己的差不多大,可她却能装下比自己更多的东西。「她就是放得很好,每个空间都利用得很到位。」李兰迪解释道,这都是在剧组养成的习惯。

时常离家在外的经历不得不让李兰迪变得更加独立。母亲曾希望向剧组反映拍快一点、多照顾一下小演员,却被李兰迪阻止。母亲不在的时候,李兰迪也很少给母亲打电话或发微信诉苦,而是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

作为母亲,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为女儿筛选剧本。底线标准是:不能少儿不宜,不能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出现,不能不符合女儿的年龄,不能传递负能量。能够胜出的剧本是:主题基调好,角色性格正面,同时最好还能让演员有发挥余地。

马小驿是其中唯一的例外。

那是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的角色,剧中陈建斌与胡可的女儿。青春期时赶上父母离婚又分别再婚,内心缺乏安全感,于是变得贪慕虚荣,联合姥姥算计父亲,嚣张跋扈。

显然,这是个在母亲的标准下无法通过的剧本。

但与角色年龄相仿的李兰迪看了剧本,却有了同理心。「她已经失去太多东西了,可能也是一种无奈吧,她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别人去关注到她、要去关心她」。

从角色内心出发,李兰迪觉得这样的人物演起来会更有意思。更何况,马小驿与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差距很大,是个全新的挑战。李兰迪为此跃跃欲试,从心理建设到说话口音都准备了不少——她认为马小驿应该说京腔,一嘴京片子。

母亲尊重了女儿的意愿,同意参演,但仍心存顾虑。她担心这样不太正面的角色会让女儿陷入争议。

——母亲只是没想到,争议会有那么大。

电视剧播出后,刺耳之声扑面而来。「马小驿」几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跻身谁都可以议论几句的饭后谈资之列,更成为娱乐自媒体借题发挥的符号。有人企图扒出李兰迪的家庭背景,即便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有人谈及李兰迪的个人生活,言语间透露轻蔑,即便那些故事都是无中生有。它们让收视率与阅读量齐飞,却把角色扮演者李兰迪推上风口浪尖。观众聚集到李兰迪的微博中评论与私信,把对角色的不满直接撒到演员头上,言辞不堪入目,有如万箭齐发。

谁也不想成为靶心,那滋味并不好受。自出道以来,李兰迪从未承受过这样的攻击。即使自己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甚至还专门发微博让大家到此发泄,但在那段时间里,母亲、好友与老师都感受到她的情绪变化。「她还挺失落的」,好友吴婧伊说,「因为自己用心去演的这个角色,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在前去参加学校体检的路上,吴婧伊一直安慰李兰迪看开些。

回到家里,母亲给李兰迪讲了老一辈艺术家陈强的故事。陈强在歌舞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曾遭到台下观众直接扔果子,甚至差点被打死。「这只能说明你角色塑造得成功。」

李仪婷老师也从李兰迪母亲口中得知她正遭到网络上的批评。尽管那时她已不是李兰迪的班主任,但也在学校里碰面时单独找李兰迪聊了聊。她担心李兰迪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一颗敏感的心」会因此受到伤害。「一个明星,而且是一个年龄那么小的明星,她在这个演艺圈里面,其实会承受比成年明星更大的压力。」

《中国式关系》剧照

还不是真正的演员

采访中,李兰迪说过 7 次「顺其自然」,母亲说过 3 次。这是李兰迪一家始终相信的信条。她们从不炒作,也无意争抢资源。你几乎很难在微博上频繁看到这个名字。没有工作的时候,李兰迪很少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她也不喜欢「人设」,不想为此撒过第一个谎后,又要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掩盖。

直到 2016 年,李兰迪才与唐人影视公司签下经纪合约。这时,李兰迪已经出道 6 年了。没有为什么,「就是觉得时候到了,顺水推舟」。

签约,意味着那个选择终于有了方向。演戏这件事,从兴趣变成了职业。

签约之后,李兰迪的第一部戏是由唐人影视出品的玄幻网剧《无心法师Ⅱ》。一切都是职业的。无论前一天几点收工,第二天早上必须按时起床。日程精确到分钟。化妆需要 1 小时 15 分,所以在 4 点 45 或 5 点 45 开始,简称「四十五小姐」。造型师是从香港请来的。为了角色,李兰迪要直接被剪成短发。化妆梳头时不能睡觉,即使困得要死,也要熟悉今天的拍摄内容。台词,当然要在前一天晚上就背好。爆破戏是逃不掉的。炸点就在身边,瞬间热浪袭来,声音刺耳,灰尘飞进眼睛。休息是不可能的。运气好的话能在转场间隙瞌睡一会儿。

那一次,母亲没有陪在李兰迪身边。当《附中人Further》记者向母亲提起这些她并不知道的故事时,母亲反复诉说着自己的心疼与担心。

作品播出后,李兰迪再次因角色受到争议。情景似曾相识,但风口浪尖上的主人公已变得职业许多。「我会分辨他是键盘侠还是在真心提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呗。」有些声音指责李兰迪演技有待进步,她都逐一看过。事实上,李兰迪从未正式经历过任何表演专业训练,全凭天赋与灵气。现在再回看之前的表演,自己也觉得问题不少。

她担心自己的表演陷入模式化。「比如说,你在演一个等人,你在一部戏里要等一百次人,一百次等人方式全部都是一样的,观众也会看腻,自己到最后完全就是一个套路式的(表演)」。解决办法是「一定要去感受生活」。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时刻观察身边人在生活中的样子,然后逐一记在心里。等日后表演需要时,再按图索骥打开脑海里的记忆宫殿。

有人发现她已经把微博认证从多年来不变的「小演员」改成了「演员」。这意味着主动扔下年纪尚小的天然保护,而以更专业的身份面对公众并要求自己。

2017 年 2 月,李兰迪在公司安排下前往韩国训练。主修科目之一是李兰迪从小就不擅长的舞蹈。某种意义上,那是李兰迪演员之路的起点。而再次面对时,它已不是那时的课外兴趣班,而是此时此刻必须完成的专业训练项目。

课程刚上了三四天,李兰迪就想放弃。她想起小时候就被舞蹈老师说身体僵硬如「钢铁」,心想自己恐怕真不是能干这块的料。她问经纪人能不能别上舞蹈课了,安排一个别的课把空缺的时间补上。经纪人说可以。

那段时间,吴婧伊总能收到李兰迪的微信。她向好友诉苦,觉得自己就要坚持不住了。尤其是与自己一同训练的其他学员有舞蹈功底,而自己即使在晚上偷偷私下加练过,第二天上课还是没有别人跳得好,心态全线崩溃。

在好友看来,这就像李兰迪上学时看着别人都能做出数学题而自己做不出,总是和自己较着劲,要强又不服输。她不断安慰李兰迪坚持下去,就像玩游戏升级打怪,总有一天能成为自己的「大 boss」。

故事的结局是,李兰迪没有换课,舞蹈全部完成。结业当天,李兰迪激动地发了朋友圈,「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

李兰迪也曾设想假如当初没有在舞蹈班上误打误撞进入演员行当,自己会是什么样。结论是:「就像普通同学一样吧,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中考、高考,考大学,然后找工作」。总之,「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要去当演员」。

在《无心法师Ⅱ》剧组,李兰迪认识了年近古稀的老戏骨刘松仁。他将一辈子奉献给演艺事业,看遍了演员路上的各色风景。在剧中,刘松仁是李兰迪的父亲。他告诉「女儿」,做演员不可只为成名,而要享受其中乐趣,要通过演戏去发现更多道理。

这让李兰迪始终记在心里。比起明星,她更希望自己成为演员。她不想有朝一日走在大街上都被人认识,却没人能说出自己演过什么作品。若是以此标准衡量自己,「我觉得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演员」,她反复说了两次,「我还没有真的成为一个演员」。

现在,李兰迪仍把学生视作自己的第一身份。无论是刚刚结束高考的高三学生,还是在演员行当里刚刚起步的新人学生。还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就像一杯永远盛不满的水。

2 月 27 日,李兰迪现身中央戏剧学院复试现场。此消息被媒体披露,当日便登上微博热搜榜。有媒体拍下照片,她扎着丸子头,素颜,面带笑容。这是中戏艺考录取前的最后一次考试,当天晚上,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张手机截图。那是一个可以计算日期倒计时的软件,页面中只有两行内容。第一行是艺考倒计时,第二行是高考倒计时。这天,第一行的数字是 0 ,第二行的数字是 100 。一边是演员,一边是学生,绵延并行的道路在这里汇合。她写道: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