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樣的機制,如果過度敏感時,就可能導致負面的結果,焦慮症可能就和這樣的機制有關,但要提醒大家,詳細的機制還沒有被確認,這只是目前認為的一種可能性而已。
焦慮症有哪些症狀?和一般的心情焦慮有什麼不同?
焦慮症和一般人都經歷過的焦慮,其實大不相同。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焦慮的心情,例如面臨了考試、比賽,或者是即將要做一個你陌生的醫學檢查時,這種狀況下感到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除了心情感到緊張以外,心跳加速、手抖,甚至緊張到胃痛,都是可能發生的事,但這些症狀在事件過後,通常就結束了。
但有焦慮症的朋友們,常常會有
強烈的、過度的、持續的
擔心與害怕,而且
維持或反覆很長一段時間
。有時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讓他們有這樣的感受。這些焦慮和害怕的感覺,會影響到日常的生活,而且對有焦慮症的朋友們來說,這些感受是難以控制的,但旁人看起來,焦慮症個案的情緒與感受,是和實際的緊張與危險程度脫節,旁人可能會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但沒錯,對於焦慮症的個案來說,這些感受都是真實的,而且真的有這麼嚴重。
這些狀況,都可能使得焦慮症個案被誤解,覺得「你到底在演哪齣?」但其實焦慮症個案,需要你更多的同理與支持。
和焦慮相關的心理狀況,有幾種不同的形態,例如廣泛性焦慮症、
恐慌症
(Panic Disorder)、社交畏懼(Social Phobia)、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或
創傷後壓力症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等等,症狀上會有所不同。以廣泛性焦慮症來說,常見有心理上以及身體上的症狀:
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
難以控制的擔心、憂慮
注意力難以集中,腦袋一片空白
睡眠障礙(例如
失眠
)
容易感到疲累
肌肉僵硬緊繃(常見於肩頸)
有些廣泛性焦慮症個案會併發一些自主神經異常的症狀,例如腸躁症、胃脹氣、心悸…等等,另外也可能併發
憂鬱症
、其他類型的恐慌…等問題。這些症狀其實對個案來說,時常反覆發生,也可能讓他們時常要跑醫院,如果沒有找到根本原因,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治療。因此這也是醫師的一項挑戰,當我們看到反覆頭痛、脹氣、腹瀉、便秘…等問題來就診,卻沒有明確生理上病因的患者時,也要注意到患者是否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疾病。
但大家也不要認為有這些症狀,就等於是焦慮症喔。實際的診斷,必須由醫師詳細問診、檢查,並且排除其他生理上的疾病,才能下判斷。
焦慮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如何在日常中改善焦慮?
目前焦慮症的常見治療方式,包含了心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根據隨機與雙盲的研究,這兩種方式,或者是兩者合併使用,對於個案都有顯著的幫助,因此實際上使用哪種治療方式,需要醫師與個案,或有時包含個案的照護者共同討論來決策。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會由心理治療師協助個案,希望能在想法上控制焦慮,並在行為上放鬆身心。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認為對焦慮症相對有效的方式。這種療法的優點是沒有服藥的副作用,而且患者能夠學習到觀察並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的方法。缺點則是花費的時間和心力較長。
焦慮症的藥物治療
藥物雖然可能伴隨著副作用,但優點是效果通常比較快。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在焦慮症的個案身上,來緩解個案的症狀。有些抗憂鬱劑對於焦慮症患者會有幫助,另外也有專門的抗焦慮藥物可使用。在某些患者焦慮嚴重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開立鎮靜劑這類的藥物,但通常只是為了短期控制,不會長期使用。
有關焦慮症的藥物,牽涉到個案的症狀不同,以及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因素,還有藥物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影響,請一定要跟你的醫師完整討論,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喔。
在焦慮症的治療上,並沒有「非用哪種治療方式不可」,不管是心理治療,或者是藥物治療,或者是合併的治療方式,都是可行的,醫療人員最期待的,就是能和個案與家屬有完整的溝通,共同做出對個案最有利的選擇,並且一起努力。
焦慮症如何改善?
焦慮症如果希望得到改善,在日常生活的重點是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以透過冥想,或者是參與一些行為治療、團體治療的活動來練習。其他可以做的還包括:
運動
:許多有氧運動都有助於紓解壓力,包含散步、慢跑、游泳、登山…等等。如果能每週運動 150 分鐘以上的話,你的醫師會很開心。
學習放鬆
:瑜伽、皮拉提斯運動或者是冥想…等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自己。
避免過量咖啡因
:攝取太多咖啡因可能導致你更容易焦慮,如果感到疲憊,別急著攝取咖啡因喔。
避免菸酒與藥物的濫用
:每個醫生都會叫你別抽煙喝酒,這不只對你的健康不好,對你的焦慮也不好。
參與支持團體
:有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的朋友很多,你不是孤單的。在台灣有許多支持性的團體,醫療院所都可以協助你轉介並參與喔。
看到這,相信你對焦慮症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啦。焦慮症不是什麼絕症,在現代的高壓生活,以及人生的無常中,我們每個人都必定經歷過焦慮的情緒。我們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協助你認識焦慮的成因,也學習到面對焦慮的方式。
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陷入焦慮症的狀況時,別忘了,我們都不是孤單的。這個世界也許看似冷漠,但我們始終會互相支持,用正確的知識來處理焦慮,用積極、樂觀的方式來面對焦慮,相信我們都能越來越好的。歡迎大家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也歡迎加入我們的
訂閱計劃
,和我們一起用正確知識幫助更多人喔!
(本文特別感謝精神科醫師協助審訂,若同業醫療人員有衛教需求,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信箱,索取相關圖片。編輯百密一疏,若有疏忽或遺漏之處,懇請同業先進不吝來信指導,也歡迎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為民眾衛教努力。)
引用文獻列表
UpToDate: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 adults: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urse,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xiety Disorder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Statistics : Any Anxiety Disorder
Mayo Clinic:Anxiety Disorders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四期:廣泛性焦慮症
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如何脫離焦慮症困境
Post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