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南京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契合南京特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人才为先、环境为重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壮大文化新业态、打造文化新品牌、集聚文化新人才。2020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超3058.58亿元,较2016年的2825.35亿元增幅达8.3%,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对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

五年来,南京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更具活力,经济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2016年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29.93亿元,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经测算达930亿元,是2016年的1.48倍,年均增速达到10.3%,高于全市GDP年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全省首个且唯一超过6%的地区,继续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二)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2020年,全市文化企业数量达到33760家,比2016年净增12763家,年均增幅达到12.6%。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数量由2016年的1250家,增至2020年的1814家。

“十三五”时期南京市文化企业数量统计表

年度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家)

全市文化企业数量(家)

2016

1250

20997

2017

1636

25668

2018

1705

31966

2019

1750

32978

2020

1814

33760

(三)龙头文化企业茁壮成长

“十三五”期间,南京按照重点打造龙头文化企业的目标,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落实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在资金、信息、金融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将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纳入全市企业上市重点培养计划,支持在各级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加强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招商工作,鼓励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十三五”时期,全市12家企业获评“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37家企业获评“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春雨、可一文化、途牛、原力动画、新与力、咪咕、银都奥美等文化企业成为国内细分行业龙头。“十三五”末期,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数量达437家,超过10亿元的达56家,分别比“十三五”初期数量增加135家和23家,增幅达44.7%和69.7%。

二、产业发展特点

(一)国有文化企业“双效统一”成效显著

全市继续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高效透明的决策运营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与责任问询机制;健全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经营管理体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南京报业集团龙虎网、金陵晚报虎凤蝶公司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市广电集团《南京》节目获“年度最具创新影响力节目”。市出版集团主编《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全省4000余所学校。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自成立来,资产从3000万元增长到超过100亿,荣获南京文化产业“金梧桐”十强企业。依托国有文化企业,南京成功组织办好了南京书展、文交会、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森林音乐会、南京文学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打响“图书之都”、“金陵戏坊”、“石竹斋”等南京文化品牌。

(二)文化创意发展最优

五年来,南京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调结构、促转型。2016年南京文化产业发展排在首位的产业门类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该门类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9.2%。2018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改了文化和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原产业10大分类变为9大分类,9大门类中,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类企业依旧表现亮眼:2020年,该大类企业创造增加值占所有文化企业比重保持第一,达25.6%;规模以上企业数为456家,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占比为25.1%;从业人员49662人,占比为16.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6.85亿元,占比为23.4%;利润总额达50.12亿元,占比为22.0%。综合来看,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在整个产业九大门类中发展最好。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九大类分类表

指标名称

企业数 (个)

从业人员(人)

营业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总计

1814

294009

3058.58

228.21

新闻信息服务

161

63559

350.56

50.89

内容创作生产

354

84045

491.61

55.37

创意设计服务

456

49662

716.85

50.12

文化传播渠道

222

29178

415.59

33.93

文化投资运营

38

3175

23.90

1.41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88

8904

23.30

-2.38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204

18661

122.97

5.72

文化装备生产

55

5693

69.26

2.11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236

31132

844.54

31.03

(三)传统内容产业转型升级

报业、广电、出版传媒等传统文化产业行业,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办好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南京报业集团目前运营有9种专业性报纸、9种杂志、23种社区报,以及5家网站、79个微公号、4个APP,纸媒订户有250多万,新媒体用户超过1300万。市广电集团拥有8个自办电视节目频道,每天播出时间140小时;拥有6套广播频率,每天播出时间110小时,多个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以及多个产业项目,自主研发“紫金FM”移动收听平台。从新闻宣传、内容生产到产业经营,始终位列全国城市广播媒体的第一阵营。南京传媒出版集团聚焦主题出版,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于2016年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资质,南京大屠杀“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并获得资金扶持。

(四)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2019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借此东风,以及《关于加快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京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南京网络文学特色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涌现了分布文化、大众书网等一批出色的网络文学企业,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作者,网文创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作品数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南京市网络文学原创作品上线超58万部,较2018年增加30109部,同比增长5.4%。南京网络文学网站作者数量持续增长,用户黏性不断提高,入库作品日渐增多。“十三五”时期,逐浪网用户突破1亿,注册会员高达200万,原创作者2万余人,拥有原创作品10万多部;连尚读书APP和逐浪小说APP的总渗透率位列移动阅读市场前三;红薯中文网2018年新增用户超过100万人、作者近8000人、原创作品近5000部、签约作品达1474部,平均每月超过2000本小说在各渠道连载和传播;酷匠网用户数超过280万,签约作者4千余人,作品数量超过6万部,酷匠阅读APP日活跃用户达10万人。总体来看,各网络文学网站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时期南京市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一览表

网络文学平台

作品

名称

获得奖项

红薯网

《长干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特别奖

《海上生明月》

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一等奖

《神魂至尊》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推荐重点书目

《全科医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特别奖

《破局事务所》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美食来敲门》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芙蓉花开》

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一等奖

《忽如一夜春风来》

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有乐

中文网

《都市少帅》

百度小说风云榜top20

《大评弹》

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酷匠网

《问鼎巅峰》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永恒之心》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极品侯爷》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逐浪网

《旷世烟火》

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传国工匠》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特别奖

《心照月明》

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19江苏省网络文学二十年二十部作品

《黑白禁区》

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河庄梦情》

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第二次初婚》

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棯子花开》

首届江苏省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无字江山》

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大河峥嵘》

2019年“网络文学+”大会年度十大IP

《山根》

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夕阳警事》

2019年北京市推荐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

《俗艺大师》

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天梯》

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优胜奖

(五)文化产业园区高标准打造

“十三五”时期,南京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发展规划(2016-2020)》,围绕“文化创意+”主线,强化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合作和文化消费驱动“三大支撑”,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服务业、数字影音娱乐业、新兴网络传媒、文化旅游休闲业和相关融合产业领域,构成“4+X”产业引导体系,重点建设秦淮老城南区、环南艺、建邺河西等12个创意文化产业功能区。截至2020年底,包括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内,南京已经打造了12个国家级、26个省级、122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一大批特色园区。其中,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获评文化部“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实现江苏省和南京市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高淳国际慢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秦淮区、江宁区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展望

南京具备雄厚的人文资源、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十四五”时期以及今后发展阶段,南京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总目标,聚焦将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继续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和制度保障为支撑,实现更好更快地做强文化产业。

(一)“文化+数字”再发展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升级,文化产品优化供给;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深度应用;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壮大;南京进一步着力打造富有自身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精尖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与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做精做强数字文化企业,围绕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数字文化装备、网络影视音乐等重点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军数字文化企业。

(二)“文化+创意”再深入

深化“创意南京”建设。持续推进南京创意设计工坊平台建设,搭建“创意南京”官方网站,举办“南京创意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加强文博场馆与品牌公司合作,打造一批“文创联名”的IP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带建设,形成东大·南京设计名城、环南艺等产业功能区,放大晨光1865创意园、紫东国际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虹吸效应,鼓励文化产业园区采取“专业园”、“园中园”等形式,建设示范性创意设计“众创空间”。

(三)“文化+品牌”再壮大

实施龙头文化企业带动战略。建立挂点联系服务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以融合发展为特色的龙头文化企业和集团,再培育一批文化独角兽、瞪羚、哪吒企业,构建文化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推更多龙头文化企业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引导中小微民营文化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中小微文化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培训指导、技术支援等全方面扶持,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