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教科文组织和IPEV(保罗-埃米尔-维克托研究所)。
作者:J. Ségoufin, M. Munschy, Ph. Bouysse和V.Mendel, et al.

.pdf版本的地图,通过下载链接发送。
也有纸质版的。

注意:此卡须遵守许可协议。

这张卡在我们的目录中也有纸质版。

该地图的两张图(1-生理学;2-结构图)是CGMW新系列地图中的第一张,专门介绍世界海洋。印度洋地图显示了该地区的主要形态和结构特征,并涵盖了陆地和海床。它纳入了国际地球物理数据库中存储的海洋磁异常和卫星测高活动的最新数据。

地貌图提供了陆地和海洋表面形态的数字化 "细粒度 "图像,并辅以选定的等深线曲线的绘制(-200米,-1000米,然后每1000米)。除了科学上的兴趣之外,这张纸的美学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绘制了约300座活火山或全新世火山和约40个陨石撞击坑。

印度洋地图-PDF

最引人注目的地质特征显示在陆地上的结构图上:玄武纪、原生代、泛生代盆地;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造山运动;主要事故、大型击滑断层、推力锋。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巨型冰盖),南极洲得到了适当的制图处理。

对于海底区域,重点是大洋地壳的结构:年代地层年龄、大洋增生轴、转换断层、俯冲带、异常地壳浮雕(地震波纹、大洋高原等)。还显示了标准磁异常点的位置(Chron)、发散向量(增生脊)和汇聚向量(俯冲带)、覆盖大洋基底的沉积物厚度,以及影响印度大陆块和澳大利亚同行之间大洋地壳的压缩区。

印度洋地图-PDF。

5.0级的地震已经被绘制出来,包括陆上和海上的地震,其数字取决于其强度和焦点深度。

在方框中,一幅地球动力学简图总结了所测地区板块构造的主要特征,特别强调了留尼汪岛热点在岩石圈上的印记,岩石圈自65Ma左右开始移动,即德干裂谷的巨大玄武岩涌出的时间。

在原始版本用完后,2013年10月出版了这两幅地图的缩小版,比例尺为1:40,000,000。

解释性说明供下载 这里

印度洋地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