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所写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不过,这种教科书式的老套引用,已经步入了黄昏。互联网时代下,比名人名言金句更泛滥的还要数伪名人金句。
配方稍变一下,假鸡汤+真名人=传播金句,传播力度不减。
18年,《余秋雨住院感叹:“我病了,社会也病了”》一文刷爆网络。
一时间,“我病了,社会也病了”脍炙人口,一度成为人们感叹社会病态的点评金句。
网上流行的一百七十多篇署有我名字的文章和诗句,包括那篇被选为高考题目的关于我在德国居住的文章,以及已经非常出名的诸如“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等等句子,都不是我写的。……
金句写手们深知不能可着一只羊薅的道理,比如下面这些男默女泪的情感鸡汤,你猜署名是谁?
不要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只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
直接安排给了莫言,看得莫言本人都一愣一愣。
这句话不久之前被错误引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了。背后的典故是,德国人阿多诺陷入了一个令他自己深感痛苦不安的立场。他既目睹了批评的必要,又看到了它的无效,并不是说从此不再写诗,反而是要正视人民承受的苦难。
每当有新闻发生时,一句“存在即合理”的引用,就能概括和包容所有的不合理。
殊不知,黑格尔在写这句话,以及承载这句的《法哲学原理》,要表达的内涵和情绪都与现今常被引用的情境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些句子,原本都是有大智慧的,奈何在网络时代变成了一些简单化、口号话的知识碎片,成为一些情绪抒发的载体工具。
互联网时代下的批量金句套路
要说金句时代的风流人物,还得看互联网。
曾任咪蒙副主编的吕白总结过一套很不错的金句模板。
比如演讲达人罗振宇说过的“岁月未曾饶过我,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还有下面这句“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再加上愈发熟练流水线作业的金句写手们推波助澜。套路化的文字有意识的迎合,挑动人们的情绪,简短,有力,重复,洗脑。过度滥用的金句们,不加节制使用的词语充斥在互联网,透支着每一个人的情绪。
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个规律叫词义弱化,用在被滥用的金句上同样适用。
语言的通货膨胀,社交网络上,人们大量使用顶格表达(最极端程度的词)来发言,痛苦的要极致痛苦,高级的要最高级,词语刺激的阈值不断增加,原来的词已经不够满足人们的表达,于是一个新词一旦被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使用。这种短时间的频繁使用,又导致这个词贬值的速度更快,继而很快就被归为陈词滥调。
“最”“更”一个比一个极致的滥用,让人们不禁产生生理上的文字厌恶,对金句疲惫,对文字疲惫。
为了刺激读者的阅读情绪,更刺激的金句们被层层加码,产出和被滥用。
疫情之下,更是翻着花样,从名人名言到打油诗,押韵排比样样上。
试问,谁的朋友圈不曾被一篇“我们不欠xx一个xx,是xx欠我们一个xx”刷屏?
“家乡建设你不在 万里投毒你最快。”
“ 疫情爆发你不陪,连续多天零增长你是谁?”
“下象棋靠的是将,拜鬼神靠的是香,国际关系处的是帮与不帮,我们大国靠的是责任和担当。脸有沧桑,心不怕伤,中华民族,无限嚣张!”
脍炙人口的押韵比比皆是,朗朗上口,传播起来事半功倍。
对读者来说,真正是做到了人在家中坐,刺激新闻没断过。
耶鲁大学的教授将人类的共情分为了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互联网,总是在致力于如何充分挑动人们的情绪共情,缺乏认知共情,仿佛挑起人们的愤怒就够了。
而被滥用金句勾起挑动的情绪共情,正在折磨着每一个善良人的神经。套用一句金句,就是——这些金句最初有多惊艳,现在就该有多厌烦。
最后,我们编辑部还是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拟了三个金句,送给各位读者:
“读者不只属于凤凰WEEKLY,但是凤凰WEEKLY永远属于读者。”
“凤凰不可能做乌鸦,乌鸦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凤凰。”
“写好每一篇推文,不是为了改变舆论,而是为了不被舆论改变。”
版权信息
|
免责声明
凤凰周刊网站所有刊登文章版权归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所有,任何转载或商业用途均须联系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凤凰周刊 | 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