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都去哪儿了?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发现

《凉州词》曾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历朝历代中,军队皆为国之依仗。若军将士英勇奋战,将保江山无恙。满清入关后,百万清军名震一时,然其结局却无比没落。

纵观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守护国家安全。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军队仍对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可见,无论哪个年代,人们均需对军事发展保持高度的重视。

通过对古代社会中的军队进行了解便会发现,当一个王朝灭亡后,该王朝的军队便会分崩离析。提到百万清军,想必世人都不陌生。清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最后一个朝代,当其覆灭后,百万清军的下落,亦为世人好奇对象。

通过世人对清军的了解也会发现,清朝覆灭后,百万清军中,一支队伍一直藏匿起来,直至1987年方才被世人发现。这支清军究竟经历过何事?为何他们会一直藏匿到1987年呢?

通过对清朝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可知,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将其部下分为四旗。公元1615年,他又将部下扩建为八旗 ,这八旗将士便成为了清军发展的根基。公元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自立,建国后金,在这一阶段内,八旗制度便成为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体现。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带领大军讨伐明朝,可在1626年时,努尔哈赤却亡于战场之上。此后,努尔哈赤选定的继承人皇太极,继续带领大军征讨明朝。在最初抗击明朝的过程中,皇太极亦遭惨败,此后,皇太极却决定开辟第二战场,进一步推广八旗制度,以此巩固自身军事实力。

作为清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组织形式和军事制度,八旗制度打破从前的军队管理方法,尽管在八旗内部,有着满、蒙、汉军之分,但由于其同属一套制度,所以,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当清军入关后,八旗大军便将汉人部队收编成职业兵,并将其归为绿营,与八旗大军做出相应的区别 。在康熙年间,清军先后平定三藩之乱,远征台湾。到了乾隆在位期间,清军更是有着“十全武功”之称。可见,这一阶段内,清军势力发展到巅峰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内部却逐渐腐化,在这一阶段内,大小战事皆有汉人所组成的职业军负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内部越发混乱,其军事战斗能力亦遭到相应削弱。

在此后的白莲教动乱及天平天国运动中,八旗大军接连惨败。受此情况影响,各地官员为实现自保,便开始支持地方团练。可此时的救亡运动已经不再有所成效, 到了道光年间,八旗大军战斗力几乎为零,无法对国家发展提供正面帮助。

当清朝正式灭亡后,八旗大军便遭遣散回乡。而一些不甘就此过上平庸生活的八旗子弟,则选择加入各地军阀,以此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可见,清朝百万大军此时已然分崩离析,不再有着从前的辉煌之势。可在对清军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时,世人却发现,百万清军中,存留下了一支非常神秘的队伍。这支队伍在清朝覆灭后,则一直隐匿于香港地区。

公元1842年,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政府。 在这段时间内,尽管香港岛上的九龙城寨已然成为极其混乱的地带,可清政府却并不愿意放弃对九龙城寨的管理。最终, 一支清军被派往九龙城寨住扎,当清朝覆灭后,由于这支清军无处可去,便只能继续留在九龙城寨中,维持着从前的编制。

直至1987年,九龙城寨内部的清军才被人们发现 。经过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的一番商谈,最终,这支部队被原地解散,清军自此彻底消失在我国社会中,正式成为历史。

通过对以上的内容进行了解便会发现,对于古代社会中的军队成员来说,他们并没有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古语有云,军令为山。可见,对于古代将士来说,他们所应该做的便是遵守军令,守护军营。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我国早已进入到和平发展的阶段,可军人仍为世人尊敬对象。若无军人的帮助,人民的幸福生活必定会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无论在何种时代背景下,军人都是国家最重要的依仗。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当国家真正实现复兴大业后,军人所能拥有的待遇亦会有所提升。对于这些保家卫国之人来说,他们理应得到世人的敬重与国家的优待。

参考资料:《中华通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