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存在于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太监称谓非常丰富。太监在最初叫宦官,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明代,人们就把宦官尊称为“太监”。
历代古人对太监称谓非常多,除太监外还有净身、私白、寺人、侍人、宫人、腐人、阉人、阉宦、宦官、中官、内官、内臣、内寺、内竖、内监、宦寺、内侍、黄门、公公等。 “净身”是指生殖器官是不洁之物,除去之后身体就洁净了。“私白”是指生殖器既已去掉,就再没有什么隐私而变得清清白白了。“寺人”指阉后如同寺里的人一样不能近女色,不能有俗念,亦作侍人、内侍、宦寺,《周礼》谓天官冢宰所属有寺人,为宫中侍御之宦官。
在封建社会由于阉割还是一种刑罚,称为“宫刑”,所以被阉割者又被称为宫人、腐人、阉人、阉宦。中官也是宦官的意思。《汉书•高后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
由于生理上的严重缺憾导致不少太监心理变态,而其特殊的的身份又决定了其特殊权力,以致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太监祸国殃民的事件,如第一宦官宰相、指鹿为马的赵高、流毒四海的童贯等。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中国的君主制度被废除,太监这个特殊的职业退出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刘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