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到来因你的关注
而变得阳光
产品定位这个概念在1972年因AIRies与JackTrout而普及。然而,定位并不是指产品本身,而是指产品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亦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的地位。在产品高同质化和分化的时代,品牌定位是企业品牌进入市场前做的关键性战略准备,正确的定位策略方案能够在消费者的候选品牌类中跳跃出来,那么现如今有哪些品牌定位策略是真正行效的呢?小区车位很紧张你要赶紧把车位占了,抢车位的策略很多,看看你是什么样的老司机啦!
强势定位策略
如果你的品牌是最早的,那么你可以很强势霸气。为什么?因为姜还是老的辣!比如可口可乐,它就是可乐饮料里面最早的品牌。然而它的定位就是真正的可乐。其口号“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
很简单,大多数人都喜欢真正的东西,没有人喜欢冒牌或者仿造的。所以你要做到独一无二的。
优势分类策略
优势分类策略是按商品定位在没有强势品牌的分类中。太强势的品牌都有品牌壁垒,一般是攻不破的。尽量避免用鸡蛋碰石头,找到一个有利于自己商品的分类。
早在1992年的时候,高露洁发现中国市场众多牙膏品牌都是在做清新口气、洁白牙齿、消炎止痛等等功能,而牙膏类别中最核心的“防止蛀牙”却没有一个品牌去关注抢占优先。高露洁根据美国牙膏市场的经验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必然对于防蛀牙关注度会更高,于是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占领先锋,打造了“防止蛀牙”的品牌理念,以至于现在我们一想要买防蛀的牙膏就能迅速的想到高露洁。
Colgate and Red Bull
除了高露洁还有红牛,它本身也是有维生素维他命的饮料,它的定位就是补充能量的饮料。红牛完美的避开了强势饮料品牌可口可乐,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分类。
独特分类策略
独特分类策略就是自己去创造一个分类出来。与其在大道上挤破头皮,不如自己去发明一条小路。如果当不了一个门派的掌门人,那我们就自创一个新门派。
七喜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从最开始的定位是清凉饮料,到最后发明了一个新品类——非可乐。让七喜成了该品类的第一强势品牌。我创立的门派,我就是掌门人。
Qixi and Farmer Spring
在小编看来,农夫山泉也是用的独特分类策略,它是第一个提出“不生产水”的品类。“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在消费的认知里商品肯定都是加工处理出厂的。农夫山泉首先提出搬运工这个词也顺利成为第一个搬运工。在矿泉水的分类中成为了强势品牌。
场景定位策略
消费者在归类产品的时候,有时候不是去考虑它的形态,而是它在生活中特点需求使用的出发点和场景。场景定位策略,就是用产品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作为定位。这时候能带领客户体验消费场景,就显得更重要了。
比如汽车都是定位成代步产品,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经在为劳斯莱斯定位的宣传语里写道:“在时速60英里的时候,劳斯莱斯汽车上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这样一句宣传语将奢华享受的画面在客户面前展示出来。
Rolls-Royce and Nutrition Express
就比如营养快线的“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这是扮演早餐饮品的角色。消费者习惯使用场景型记忆,那么广告就应该把产品使用的具体场景展现并且指出来给消费者们。
细分类策略
细分类策略就是单点突破,细分专注进行产品定位。就拿啤酒来说,啤酒的品牌成百上千种,但是细分下来就很少有竞争多少,比如女性专用啤酒。
Female Beer and Little Red Book
再比如小红书,做全世界的好物分享平台,既是网络社区,也是跨境电商,成为消费者海外购物的教科书,并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功能定位策略
功能定位策略,产品在功能上有特殊性或者优势来确定产品的定位。比如星巴克:提供交流空间。在多年前经历了一次下滑后,星巴克恢复了最初的承诺,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东山再起。斯坦格尔表示:“星巴克对其使命感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成为消费者交流的场所。”
比如海飞丝,它强调的功能优势是去头皮屑而不是乌黑亮发。比如飘柔,它的定位是使头发更加柔顺防止分叉等等。
Starbucks and Heifei
使用感觉定位策略
使用感觉定位策略就是用了这个产品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把使用产品的感受放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用愉快的感受来吸引消费者。
比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炫迈口香糖的“根本停不下来”,雪碧的“透心凉,心飞扬”等等。
Dazzling Chewing Gum and Sprite
销售量定位
销售量定位的逻辑是依据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一方面,人是群体动物,会屈服于其他人的压力,然后做出附和的选择。另一方面,既然那么多人选择,等于给自己服下定心丸。就像斯巴迪香烟的广告语,【一百万人的选择,不可能是错的】。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到“一年有12亿人次在喝”都是在强调产品的销售量。
Hong fluttering milk tea
可以看到现在的电视广告,经常把用户量、销售量和金额量等重点标出来。就连现在的自媒体,喜欢给自己加一个“100万人都在关注的”的标签。全国第一,宇宙最强等等,这些词就是一种销售量定位的策略。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8种常用的产品定位策略。具体情况按照产品具体分析,看看哪一种真正的适合自己。
另外,深入理解了定位的目标和本质、过程以及手段、层次与境界,相信无论是营销产品或者是品牌和企业,甚至是个人营销应该有了更多的方寸。但是,在执行起来的时候难免误区重重。所以
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定位的误区:
1.首先,定位贵在坚持。否则就会朝三暮四把企业的产品弄成四不像,或把企业带到多元化的陷阱。做人做事都一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选择。
2.其次,定位要有序提升。产品不断升级,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品牌知名度提升都需要时间。做人也一样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当对自己提高要求,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不要笨鸟先飞。
3.最后,还要学会放弃与牺牲。这是因为细分意味着放弃,定位意味着牺牲。大炮打蚊子不如气枪打小鸟;就产品而言,十个让人犹豫不决的理由还不如一个让人非买不可的理由。
每天多学一点营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