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省重点实验室
理事会理事长,
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
理事会理事长。曾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院长。
中国通信学会
会士,
IEEE
高级会员,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杂志编委。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199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2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研究。国家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
信息产业部
宽带无线IP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总装备部通信和信息安全专家组成员,中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2-3]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李建东教授以探索人工智能、内生智能实现万物智慧互联的技术,未来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新型无线通信系统(5.5G/6G等)的组网理论和技术为目标,重点研究:智慧/智能互联网络技术;新一代认知/智能自组织无线网络技术;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空间信息网络/卫星互联网的架构和组网技术。
李建东教授
李建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Xidian University)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曾任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省重点实验室
理事会理事长
,
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
理事会理事长
[1-2]
。
中国通信学会
会士,
IEEE
高级会员。1962年10月23日生于江苏阜宁县,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本科和研究生班,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1月到2003年1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专家,
信息产业部
宽带无线IP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并兼任宽带无线接入工作组组长,总装备部通信导航测控专业专家组成员,第一届、第四届863高技术个人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三届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7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选,陕西省和电子部有突出贡献专家。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李建东教授所率领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的团队成员还包括盛敏、张琰、李红艳等教师。
宽带无线自组织网络方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了863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防预研重点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将6项;主持和推动了4项无线局域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出版专著和教材5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dified IEEE 802.11 MAC for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AINA2003)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24次;Capicity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ICPWC'2002)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13次;《移动数字通信一书》他引190次,《个人通信》一书他引112次。
(1)
李建东教授牵头完成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项目
,提出了异构自组织资源管理架构,发明了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网络移动、异构网络分流传输方法,解决了网络大规模、用户高移动、业务大容量带来的挑战,攻克了网络资源与业务流传输需求有效适配的难题,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力,研发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移动宽带热点设备、异构网络联合资源管理设备,已应用于全球130多个国家的470多家运营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
李建东教授牵头完成的“密集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化资源管控技术”项目
,突破了密集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化资源管控技术,提出了网络化资源管理架构,发明了多维网络资源主动认知分配方法、区域资源联动的高密集用户接入方法、跨域资源协同的网络化干扰转移方法,实现了密集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的网络化有序流动,保证了网络容量持续高增长
。该项目实现了网络随身而行,主要应用于体育馆、火车站等区域,已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体育场、首都机场等重点区域应用,全球100多家运营商使用该项目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其市场份额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
[6-7]
。
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