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女性题材不同,杨亚洲这一次选择诠释父子,在扑面而来的男性气质上,更加释放了喜剧性,难怪他自己也说,“我是东北人,这部剧就像一锅东北乱炖,有亲情、爱情、正剧、喜剧,甚至荒诞。”《嘿,老头》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北方文化的喜感,北京胡同的生活气息,矛盾尖锐的父子对立,以“发小”为连接点的友情,都被贴上鲜明的标签——这是关于北方男人的故事,尽管发生在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但却是扎根在深巷大院里。

故事于是从这里开始的。《嘿,老头》首先通过背景环境的设置,衔接上了《家有九凤》一样的北京故事,这或许也是杨亚洲对于老北京生活的一份热情。总之,《嘿,老头》告别了时尚靓丽的CBD都市中心,远离了似乎已经称为主流的豪门盛宴,刘海皮和刘二铁这对父子窝在胡同里吵架、折腾,迎接着生活的变化从天而降。

细腻处敲打心扉 让人忘记演员记住角色

但《嘿,老头》确实也颠覆了杨亚洲以往的作品,“阿尔兹海默综合症”与平民视角结合在一起,将父与子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留白与思考在爱情故事狗血化的电视剧大战中,《嘿,老头》的情切意真显然更胜一筹,不需要诡谲奇情,不需要大开大合,以细腻处打动人心,即是点到为止的高手。

《嘿,老头》黄磊饰演的儿子、与李雪健饰演的父亲,在疾病所所伫立起的城垣两边,用各自的方法尝试着沟通,带来了很多吉光片羽的美好瞬间。刘海皮发现父亲顺走了室友的手表于是小心翼翼地圆了场,当父亲被指责偷窃时全力以赴地维护着他的尊严,发现父亲不能自理脱下衣服系在他的腰间时,是这个屌丝儿子在父亲面前所完成的真实蜕变。

表演本身是一种只可意会的艺术,虽然我们无法用更加直接的语言来评价演员们在《嘿,老头》中的演绎,但或许李雪健的这句话倒是可以作为参考,他说:“当我老了,希望观众忘掉我,记住角色。”

《嘿,老头》中更加高难度的在于,李雪健需要演绎一位失去记忆的老人,用自己迟钝、单纯的方式表达父爱,可谓难上加难,但他的眼神、表情却在细枝末节处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父子之间从未停歇的交流。虽然这种表达确实艰难,却还是流露出来并且让人们觉察到了,这大约也是影视剧快餐时代里的清泉式演绎。

文艺青年浪漫落地 不完美中坚守美德

身为制片人的黄磊,全程参与《嘿,老头》的创作,甚至与李雪健的搭档合作也是他自己一手促成,同时注入细腻现实与浪漫情怀,是《嘿,老头》积累口碑的重要法宝。人到中年的黄磊自己也说:“我今天其实比以前更文艺,这是我人生中最文艺的阶段。文艺到我都不愿意说!”或许,恰到好处的情怀,能够在平淡人生里掀起波澜壮阔的回应。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公正地评价《嘿,老头》实在有些难度,因为这部仍在热播的作品太过于特别:它既敞开胸怀拥抱生活,一览无余展现那些自诩为屌丝的都市人生;同时也将文艺创作者的私心暴露无疑,尽力在尘埃一般的生活境况里放大温存和情调。在自我博弈之间的《嘿,老头》也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缺点,比如为了制造剧情看点而刻意放大的矛盾、人物标签化之后略显不真实,尤其当观众内心已经被植入“现实风格”的烙印之后,剧中的拖沓、跳跃、转折,自然也会接受更好的考验。

但不管怎么说,《嘿,老头》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并且不依靠噱头和狗血引诱观众,这在今天,已经显得那么难得,甚至算是电视剧罕见的美德之一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