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有些人对牛奶、海鲜等食品过敏,有些人对花粉、柳絮等物品过敏,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过敏源,那你是否知道,有些人对看不见却听得着的声音过敏吗?
医院门诊会发现有些患者总是抱怨周围好吵,待不住,平时甚至怕吵而不敢出门,这其实就是对声音的异常敏感,在临床上称作“听觉过敏”。
那么,什么是听觉过敏?那是怎样的体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听觉过敏?
听觉过敏是指对正常环境声音出现的异常耐受或对常人没有感觉任何危害或者不适的声音做出持续夸张或者不恰当的反应。
听觉过敏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规范命名。Perlman于1938年首次提出听觉过敏(hyperacusis)。
2017年,刘蓬等提出声敏感这一中文命名。其中“声”是指客观存在的外界环境声音,“敏感”是指人体的不适反应,也就是正常人可以接受的外界声音,但对于患者来说异常敏感而产生不适的反应。
有听觉过敏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听觉过敏的患者,其典型的症状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会感觉耳痛、眩晕、恶心等,产生烦躁、激怒、惊恐等情绪反应。
引起不适的声音强度和频率变化范围较广,从电器噪声到微小的声音都可以引起患者的不适,例如音乐声、谈笑声、机器声、撕纸声,其反应纯粹取决于声音的物理特征。
此外,患者会有意避免参加一些可能处于噪声环境的社交活动,严重者还会避免接触生活中所有的声音。
也就是说,当听到远处的小孩哭闹声时,正常人可能“左耳进右耳出”不当回事,但对于对此声“过敏”的患者来说,他可能会觉得有利器在刺耳朵,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甚至赶紧捂上耳朵逃离。
可见,听觉过敏对患者的困扰颇大,这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睡眠及记忆力,这也是大多数患者前来求医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听觉过敏?
关于听觉过敏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大部分听觉过敏患者的病因不明,常见的诱因有近期突发耳鸣、紧张、劳累、急性声损伤、长期接触噪声等。
听觉过敏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耳鸣、梅尼埃病、孤独症、偏头痛、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莱姆病、Williams综合征等。
听觉过敏了怎么治?
现在还没有能治愈听觉过敏的良方,但这并不代表毫无希望,目前关于听觉过敏的最佳治疗方法存在多种理论。
其主要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过度护耳,并逐渐减少耳对声音的敏感。
避免过度护耳
很多患者逃避环境中的所有声音,使用耳塞、耳罩等设备来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干扰,使其处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这样反而会增加中枢增益,加剧听觉过敏的症状。
对此,必须纠正这种过度护耳的错误认识,接受正常声音。建议患者对低于65dB(A)的声音不必采用耳塞等防护。
逐渐减少耳朵对声音的敏感
可以通过听多种声音,帮助逐渐脱敏。其中粉红噪声(200~6000Hz)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噪声,可作为较佳选择。
例如,患者可以使用声音发生器或手机、音乐播放器等设备播放粉红噪声,逐渐增加声音的音量至最舒适阈值,每天累计听2小时,持续数周至数月为一个治疗周期,逐渐重新建立正常的听觉耐受能力。
Jastreboff提出来改良后的耳鸣习服疗法可用于治疗听觉过敏,主要包括咨询疗法和声治疗,从开展指导性咨询和双侧声音治疗两方面实现心理、生理上的“脱敏”,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日常环境的声音。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可治疗耳鸣引起的焦虑,理论上它也可缓解听觉过敏引起的焦虑和应急。
对于听觉过敏患者来说,往往是受困扰程度越严重,越易有焦虑等症状,且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进一步加重听觉过敏,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对正常声音异常敏感且感到不适,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对症治疗,尽快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