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什么如此有名?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什么如此有名?

4 年前 · 来自专栏 艺术与美丑无关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年 皇家莫瑞泰斯美术馆

严禁转载

1.同名电影

这幅“北方的蒙娜丽莎”在今天能够如此有名,除了随着维米尔本身名气水涨船高以外,和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有很大关系。

这部2003年的电影改编自特雷西·舍瓦利耶的小说。 它只是借用维米尔所在的17世纪的代尔夫特作为背景框架,内容是完全虚构的。 女仆格利特和维米尔之间的情愫,维米尔妻子的嫉妒心和神经质,以及维米尔的资助人的贪婪和好色等等,都纯属作者的想象。抛开虚构的情节不谈,电影里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幅荷兰黄金时代的油画。看得出电影在摄影,布景,服装方面都相当用心。当然咯,脸叔和19岁的寡姐的演技也功不可没。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剧照,换一个角度,让我想到下图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画。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米德尔哈尼斯小道》1689年 伦敦国立美术馆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剧照构的图和色彩都像极了和荷兰黄金时代的世俗画。

2.神秘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Tronie。“Tronie”在古荷兰语中是“脸”的意思。它通常是人物头像或及肩的半身像,强调的是人物的表情或具有异域风情的头饰衣着。 Tronie和肖像画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不如肖像正式,人物可虚构,且除了头像没有过多背景和装饰。

虽然我个人对这幅画并没有特殊偏爱,但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幅画会如此吸引人。

首先,正因为这不是一幅肖像画,少女没有代表身份的服装和背景装饰,而是戴着异国风情的头巾,服饰和巨大的珍珠耳环,让人无从知道她到底是谁。这种神秘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其次,这幅画几乎像是一个摄影作品。被画家捕捉到少女回头那转瞬即逝的惊鸿一瞥,极具动感。她朱唇微启,似乎正要对你说话。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局部,对嘴唇和耳环细腻的光泽处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我们再看看维米尔另一幅画《年轻女子画像》,就会由衷的觉得这一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真的很漂亮。在我看来,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美还是在于维米尔一惯的静谧。深色的背景让明亮的蓝色和黄色也显得肃静起来。

维米尔《年轻女子画像》约1665-1667年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相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位年轻女子长的实在比较非主流。

含蓄的表达,精细的笔触,柔和的光线,不动声色的女主人公们……比起同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的作品,维米尔的画故事性不强,人物很少,构图简单。 当其他画家力争让画面充满富含象征意义的事物时,或是将好几个人物凑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时,维米尔用做减法的方式,充满诗意的创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便是安静的力量。

参考资料

法语书籍:

《Vermeer》John-Michael Montias,Albert Blankert,Gilles Aillaud,2017,Hazan

《Vermeer et les maîtres hollandais》Eloi Rousseau,2017,Larousse

《Vermeer》Norbert Schneider,2016,Taschen

英语书籍:

《Master of everyday : Dutch artists in the age of Vermeer》Desmond Shawe-Taylor, Quentin Buvelot, 2015,Royal Collection Trust

两部纪录片:

《The madness of Vermeer - Secret lives of the artists》 2003,《Vermeer: master of light》2001

网站: essentialvermeer.com

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 Rijksmuseum,皇家莫瑞泰斯美术馆 Mauritshuis及其他

严禁转载

编辑于 2019-04-19 18:35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艺术与美丑无关

    艺术与美丑无关

    本着既学术又八卦的态度,认真写写艺术史和时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