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有最新报道,禽流感病毒更容易从猫传染到人身上,甚至在人类社会引发禽流感疫情。

和平常家庭相比,养猫的家庭更易感染禽流感?荷兰专家对曾经出现禽流感疫情地区的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禽流感病毒在猫科动物身上产生变异的速度要比此前预想的快。《广州日报》援引该专家的话表示,这意味着禽流感病毒更容易从猫传染到人身上,甚至在人类社会引发禽流感疫情。为此,如果一个地方出现禽流感疫情,那么宠物猫的主人就应该特别留神。研究项目负责人艾伯特•奥斯特赫斯指出,如果禽鸟出现禽流感疫情,宠物猫主人应该把猫和禽鸟以及它们的粪便隔绝开来。他建议主人把宠物留在室内,万一它们生病了,就应该立刻进行禽流感病毒测试。

此外,有科学家在2004年首次证实禽流感可以在猫之间互相传染,而未必是由禽鸟传染给猫。目前,科学家担心禽流感病毒在猫之间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从而变得更加适合在哺乳动物体内生存。此外,这也大大提高了禽流感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乃至于人传人的风险。

那么,猫会更容易传染禽流感病毒吗?人们的生活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们如何在经验教训的背后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猫易感染禽流感?

有报道指出,鉴于在印度尼西亚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地区出现大批猫死亡的情况,印尼科学家对此展开深入调查。在2004年,泰国曼谷一个家庭所养的猫全部死于H5N1病毒。2006年,德国有3只猫在捕食野生小鸟之后死亡。这些案例是否意味着猫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

对此,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总兽医师祝俊杰表示:虽然有许多猫患禽流感的病例,但这并不意味着猫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对象是鸡、鸭、鹅等禽类动物。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猫因禽流感病毒感染发病或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猫吃了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肉或者内脏组织,同时也可能有部分猫通过接触病猫或者死猫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物而发病。由于病、死禽类体内禽流感病毒的含毒量很高,相当于给猫经消化道途径感染大剂量病毒一样,猫由于摄入大剂量的病毒而发病。而禽类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摄入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发病。

祝俊杰强调说:“目前尚未有资料证实在自然状态下禽流感病毒会通过呼吸道感染猫。一般情况下,猫不吃病死的禽类,就不会发生禽流感。因此,与禽类相比,从感染途径、感染的病毒含量和禽类发病或者死亡的数量来讲,猫不是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动物。”

猫会把禽流感传给人?

曾有科学家担心禽流感病毒在猫之间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从而变得更加适合在哺乳动物体内生存,这也大大提高了禽流感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乃至于人传人的风险。对此,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高级兽医师赵景义表示,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如果说有风险,也是潜在的风险,没有现实的风险。根据目前养禽业现状和防控禽流感措施,禽流感病毒在猫体内的变异,远远比不上在禽类体内的变异速度。目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的研究证实:在一个地区的一定时间内,与从发病或者死亡禽类体内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基因和抗原性相比,从禽流感病毒感染死亡的人、虎、豹等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和抗原性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这表明感染猫的禽流感病毒来自禽类和禽流感病毒在猫体内传代后并没有发生变异。目前仅有猫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没有科学数据证实自然状态下禽流感病毒已经获得通过呼吸道在猫与猫之间传播,或者猫将禽流感病毒传给人类或者其它动物的能力。

“如果不给猫吃来路不明的未经煮过的禽肉或者猫不采食病鸟、死鸟,一般就不会因为禽流感病毒感染而发病。如果某一个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宠物猫的主人只要做到避免猫与发病或者死亡的家禽密切接触,让猫呆在室内或者相对隔离的环境即可,宠物猫的主人没有必要产生恐慌的心理或者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赵景义指出,“让家猫远离家禽及其分泌物,避免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禽鸟;尽量不喂未熟化、生的禽肉及内脏,如果要喂,要尽量将禽肉煮熟和煮透。同时,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猫和人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便可预防禽流感对猫等宠物的感染。”(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宋大维)

粮农组织提醒关注猫传播禽流感

据新华社罗马2月8日电(记者丁莹)联合国粮农组织8日在罗马总部发布公告说,尽管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会通过猫传染给人类,但有关方面必须对此问题密切关注。

粮农组织在公报中指出,最近有报道称,印度尼西亚禽流感疫区发现有些猫体内也带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专家推测,这些猫“很可能是食用了染病家禽或野鸟后被传染的”。

粮农组织认为,如果猫大规模感染禽流感,就会增加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演变为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这会加大人感染禽流感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