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对中国电影的偏见究竟有多大?
上一届奥斯卡颁奖礼还犹有余温,下一届奥斯卡的参赛影片甄选就已经启动了。
本来《红海行动》题材宏伟,构建庞大,票房表现强势,极有可能代表中国大陆出战,不过由于导演林超贤是香港籍,所以 香港抢先一步送选了《红海行动》。

在台湾确定送斩获金马奖五项大奖的 《大佛普拉斯》 参赛之后, 中国内地的送选影片仍然迟迟未定, 无疑成为万众瞩目的一个空位。

正如奥斯卡金像奖自1928年成立以来,或多或少受到时局和经济等非艺术类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也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考量。

将历年「申奥」电影拉一个时间轴,中国内地筛选影片时,有三个明显的衡量方向。
NO.1 现实的艺术性
早期“申奥”的中国大陆电影,几乎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之那个时候中国电影导演所生长的土壤,乡土文化是中国电影中常见的题材,包括现在的很多现实题材电影如《我不是药神》,也是它的潜移默化。
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它们呈现出来一种 基于中国历史和国情的独特美学特征, 而张艺谋多次“申奥”的电影,就集中表现为这种题材。

例如1988年参赛的《红高粱》,和1990年参赛,也是中国电影首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菊豆》。
还有1983年的《城南旧事》和1987年的《芙蓉镇》,都聚焦于广阔时代背景下的乡镇故事,再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中 投射出中国人关于“人与社会”“自我与故乡”的现实思考。

这一类电影辨识度足够高,而立意也更加深远,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个 重要通道。
NO.2 大国的历史厚重感
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人的自我认知里,「 家、国、天下」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
而在电影创作者的世界里,尤为如是。
中国有太多历史元素可以拍成电影,同时又格外区别于外国人的历史环境,毕竟在社会形态和哲学体系上都是南辕北辙。
作为中国代表影片参赛外国奖项,除了 内核的广度和深度, 还需要再三斟酌 作为外壳的恢弘格局。

早期的《孙中山》和《开国大典》,就是明显从这一角度被选中的。
史诗片和灾难片,对于每一个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题材。
而这类电影又对统筹架构的能力要求很高,所以细数起来也寥寥无几。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再度获得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而之后置身于时代幕布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和《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等电影也相继送选。

NO.3 扶持新导演
2015年,中国内地派韩延导演的《滚蛋吧!肿瘤君》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当时,这个举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虽然《滚蛋吧!肿瘤君》是2015年的几大热片之一,上映之后也赢得了大把观众的泪水和掌声,口碑居高不下。
但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层次的角度,显然都和之前参赛的中国电影不是同一个调性,也和奥斯卡本身的风格有一定差别。
如果从商业角度而言,同年的《寻龙诀》更有说服力。

但其实,选择《滚蛋吧!肿瘤君》是在情理之中。
2015年,电影局选派徐峥、管虎、李玉、韩延、大鹏五位青年导演,赴美国派拉蒙公司进行培训交流。
而此前,张猛( 《钢的琴》 )、宁浩( 《疯狂的石头》 )、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 )、路阳( 《绣春刀》 )等新导演,也参与过这项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的青年人才交流计划。
《肿瘤君》的导演韩延是备受瞩目的新导演,而且 很难得地具备驾驭商业片的才华, 这也是他为什么可以 受到江志强赏识, 并且第三部正式执导的电影《动物世界》就可以吸引到大投资和国际班底的原因。

也是从《滚蛋吧!肿瘤君》的“申奥”开始,中国电影 第一次 这么明显地表示对新导演的大力支持。
国外拿这些“申奥”
不过近两年来,中国派出的“申奥”影片却屡次让人 大跌眼镜。
2016年,是豆瓣5.2分,票房仅3303万的《大唐玄奘》。

而柏林电影节拿到“银熊奖”的《长江图》,毕赣导演有多个奖项在身的《路边野餐》以及国内口碑爆棚的《老炮儿》均未入围。
同时,《大唐玄奘》的竞争对手,包括获戛纳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的《聂隐娘》,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的罗马尼亚电影《喝彩》,获威尼斯金狮奖的瑞典电影《寒枝雀静》。

有人讽刺, 不怪选送《大唐玄奘》,主要是《爵迹》上映太晚了。
2017年,是以56亿票房问鼎中国影史的《战狼2》。

同期参赛的有日本《滚烫的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匈牙利电影《肉与灵》,和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瑞典电影《自由广场》。
而香港送选金像奖8项提名的躁郁症题材影片《一念无明》,台湾送选的是柏林电影节上斩获两项纪录片奖的《日常对话》。

《战狼2》作为纯粹的商业片,明显与这些文艺电影截然相反。
不过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成功和爱国题材,是参赛的重要依据,那么两不沾的《大唐玄奘》是因为什么呢?
15年都没有再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中国电影,渐渐有些急躁了。
终于等到你,导演
今年,多个大导演连续出击,中国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名额有了多个选择。
然而同期的对手也个个强劲。
如拿下戛纳金棕榈大奖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和同时提名的韩国电影《燃烧》,还有已经凭借电影《地心引力》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罗马》又获威尼斯金狮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内地的选择,必然会 更加谨慎。

徐峥《我不是药神》以30亿票房夺暑期档冠军,题材又聚焦社会现实,本来是种子选手,但导演的掌控能力有限,情绪渲染虽然很强,影片层次却还尚浅,再加之太过露骨,商业气息浓郁,很难被挑中。

陈凯歌的《妖猫传》是他近几年难得的高水准电影,美学价值极其丰富,然而改编自日本小说,作为中国电影参赛,说服力不强。

另一边,冯小刚的《芳华》将背景设置于上世纪70年代,有着中国独特的时代烙印,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可惜和他的另一部史诗片《一九四二》相比,《芳华》的商业元素太过突出,不符合奥斯卡一贯的审美标准。
综合来看,最有可能参赛的,就是张艺谋的《影》了。

中国电影唯二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就是张艺谋的《菊豆》和《英雄》两部电影。
张艺谋在国际主流市场上的认可度,在中国电影圈里首屈一指。
同时,《影》是历史古装片,太极阴阳的题材和深度,也与奥斯卡的气质高度符合。
即使张艺谋方面对于是否被选中的疑问,表示暂未收到通知,《影》的可能性仍然是最大的。
你们觉得呢?
http:// weixin.qq.com/r/3DpZQSX EX3ggrWEi92-O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