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写信给袁春卿说:“听说孝敬父母的人不离开双亲去谋取利益,仁慈的人不忘记君上去徇私情,有志之士不趁动乱之机侥幸取利,明智的人不行诡异之道而给自己招致危难。您的父亲过去因逃避国内动乱,向南游到
百越
,并非有意疏远骨肉之亲,在吴会乐而不返,明智的人深深懂得这一点,也许只有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曹公哀怜他坚守自己的志向,清廉恭敬,离群索居,没有伴侣,所以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江东,有时是迎接,有时是陪送,现在马上就要到了。即使您现在处在最平安的地方,依从的是有德重义的主人,又占据有泰山一样坚固的地盘,过的是仙人一样的日子,从道义上说,都还应该背弃那边,面向这里,舍弃百姓,奔向父亲。并且过去邾仪父与
鲁隐公
盟誓,鲁国人赞美这事,却没有记载他的爵位,可见王室所没有任命的,爵位之尊就不能实现,是《
春秋
》的义旨。何况您今天所依托的是一个危难动乱的地方,所接受的是一些假造不实的命令呢?假若你与那些作恶的人为伍,而对父亲却不加体恤,那就不可以谈论什么尽孝了。忘记了祖宗所居住的本朝,安于不是正统的奸邪的职位,实在难说是尽忠,忠与孝都被废弃,更难以说得上是明智。再说过去曾被曹公所尊敬地征召,现在却亲近族人而疏远生父,以所寄托之处为内而以王室为外,留恋不正当的利禄而背叛知己,不去追求福祚而却走近危亡,放弃明正大义而接受奇耻大辱,不是很可惜吗?如果能够幡然悔悟,改变立场,奉戴天子,侍养老父,委身于曹公,那就能忠孝不失,荣耀的名声显扬天下了。您应留心计议,尽早决定妥善的谋划。”邺城攻克后,董昭被任为
谏议大夫
。
后来董昭提出建议:“应该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封
五等爵位
。”曹操说:“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董昭说:“自古以来,大臣辅佐天下的,谁也没有建立过像今天您这样的功绩。即使有您这样的功绩的,也没有长久居于臣子的地位的。现今明公您为自己德行上尚有缺陷,未达到尽善之境而感觉羞愧,为能保守名誉节操,没有更大的责任而快乐,德行的美好超过了
伊尹
、
周公
,达到了至善至美的极致。然而
太甲
、
周成王
那样的君主未必可以再次遇到,现在百姓难于教化,更甚于
殷代
、
周代
,处在大臣的地位上,让别人在大事上怀疑自己,实在是不可以不重新加以思虑啊。明公您虽然威信德行超越前代,又深明法度,然而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基,为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奠定基础的根本在于地和人,应该在这两方面逐渐有所建立,以便自我保障和护卫。明公您忠诚的节操已经脱颖显露出来,天子的威仪也显现在容颜上,当年
耿弇
在床下对
光武帝
说的‘天下无比重要,不可被他姓之人得到’的话,
朱英
对
春申君
说的‘处在不可预期的时代,奉事不可期望的主人,怎么可以没有出于意外的人呢’的话,却无法听到。董昭我受您的恩惠非比寻常,所以不敢不如实讲出。”
董昭
劝进魏公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与诸位列侯、将领商议请曹操进爵国公,受九锡、备物,以彰其功;于是写信给
荀彧
说:“昔日
周公
、
吕望
处于姬氏强盛之时,凭借文王、武王的基业,辅佐年幼的成王,像他们这样的功勋,犹然受封上爵,赐土封国。周朝末年的
田单
,驱率强大的齐国士众,对弱小的燕国展开报复,收复七十座城池,迎回
齐襄王
;襄王重赏田单,使他东有封地夜邑的赋税,西有淄水上游观之乐。过去记录功劳,都有这么重的封赏。如今曹公在海内倾覆、宗庙焚灭之际,亲着甲胄,周旋征伐,
栉风沐雨
,将近三十年,铲除逆贼,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奉祀制度重建。拿他对比过去的几位,就如同泰山与小山丘,两者能同日而论吗?如今曹公只与诸将功臣一样,只有一个县的食邑,这岂是天下所望呢?”荀彧反对曹操进位国公,后被留在军中,去世于寿春。
[38-39]
建安十八年(213年),董昭与中军师
荀攸
等人劝曹操进位魏公,同年,魏国建立。
曹操接受魏公,后又接受魏王的称号,都是因为董昭的建议。
。
关羽
趁机乘大船进攻,擒
于禁
,斩
庞德
,包围
樊城
。
[15-19]
孙权
派遣使者来告诉曹操说:“我想要派兵向西攻打夺取关羽的地盘,
江陵
、
公安
两县十分重要,关羽失掉了这两座城池,一定会自动奔逃,对樊城的包围就会虽不直接去救而自行解除。请对这个计划保密,不能泄露而让关羽有所准备。”
曹操询问众臣该怎样对待孙权的要求,大家都说应当保密。董昭说:“军事上的事情注重权变,要求它合乎时宜。应该表面上答应孙权,为他保密,但实际上要把它泄露出去。关羽听说孙权出兵西上,如果退兵保护自己,樊城的包围就会很快解除,我们很方便地获得利益,还可以使孙权、关羽两支贼军像两匹马一样互相对峙攻击,我们坐等他们的困乏疲惫。如果我们保密而不使它泄露,让孙权的计划实现,那不是上策。另外,围城中的将官如果不知道外有救兵,想到粮食越来越少,会产生恐惧情绪,倘若有了其他的想法,造成的危难将不会小,所以还是露出这个消息对我们有利。并且关羽为人强横凶暴,自己倚仗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坚固,必定不会立即退兵。”曹操说:“很好。”于是命令前去救助
曹仁
的大将
徐晃
把孙权的来信射到围城里和关羽的军营中,围城中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斗志倍增。而关羽果然犹豫不决。等到孙权军队到了江陵、公安,得到了关羽的这两座城池,关羽惨遭失败。
董昭
魏室元勋
延康
元年(220年),曹操去世,
曹丕
继承王位,董昭被任命为
将作大匠
。同年,董昭与魏国公卿共劝曹丕即帝位。(即《魏公卿上尊号奏》上的“督军御史将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
[41-42]
曹丕称帝后,董昭升为
大鸿胪
,位列
九卿
,进封右乡侯。
黄初三年(222年),
征东大将军
曹休
面对长江驻军在洞浦口,上表自荐:“愿率领精锐部队像猛虎一样扑向江南,打败敌人,获取资财,此事必定胜利告捷;如果臣下死于敌手,不必顾念臣下。”曹丕担心曹休随即渡江,派驿马传送诏书命令他停止行动。这时董昭正在旁边侍奉,劝谏说:“我私下里窥见陛下脸上有忧虑的神色,难道只是因为曹休将要过江的缘故吗?现在渡江,从人之常情上说,都认为很难,即使曹休有这个愿望,从形势看,他不能独自实行,还应当有各个将领协同。但
臧霸
等人既有财富又享受着尊贵,不再有其他愿望,只想要平安到老,保守利禄福祚不失而已,怎么肯在危险的时刻自己投身必死之地,以谋求侥幸成功呢?假如臧霸等人不向前推进,曹休自然会沮丧停止。臣下恐怕陛下即使有命令他渡江的诏书,他也许还要沉吟犹豫,未必就一定听从命令呢!”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想要乘船率领步兵骑兵进入江中陆地驻扎,制作浮桥,桥南北可以往来,计议的人多数认为这样就一定能攻克江陵城。董昭上疏说:“武皇帝智慧勇敢都超过常人,而他用兵时都十分重视敌人,不敢像这样轻敌。现在把军队驻扎在洲渚中,已经很深入了;乘浮桥渡水,是非常危险的;只从一条道路行进,是十分狭窄的。这三种情况都属于兵家所忌讳的,而现在竟然都实行了。如果贼兵频繁攻击浮桥,我们防守上有一点疏漏,那么,洲渚中的精锐力量,就将不再为魏国所有,而将转化为吴国的了。臣私下为这种情势忧虑,废寝忘食,而那些计议此事的人却怡然自得,不以为忧虑,不是太糊涂了吗?再加上江水向来是要涨的,一旦江水暴涨,用什么来防御?破不了贼兵,自己先完蛋了。为什么凭借危险的地势,却不害怕?事情将会十分危险了,希望陛下考察这些情形!”曹丕明白了董昭的话,立即命令夏侯尚等人急速撤出。吴军分两路向前挺进,魏军成一路退却,不时溃散,将军石建、
高迁
仅以身免。魏军退出十来天,江水暴涨。曹丕称赞董昭有
张良
、
陈平
那样的见识。
黄初五年(224年),董昭改封成都乡侯,拜
太常
。同年,董昭改任
光禄大夫
、
给事中
,随曹丕东征。
黄初七年(226年),董昭回朝,拜
太仆
。同年,
曹叡
继位,董昭进封乐平侯,食邑一千户,转任
卫尉
。
太和四年(230年),董昭开始代理
司徒
的工作。
太和六年(232年),董昭被正式任命为司徒,董昭上疏,陈述末流的弊病说:“凡是占有天下的人,没有人不崇尚敦厚朴实忠诚守信的人士,而对那些虚伪不实的人深恶痛绝。近年的事例:
魏讽
在建安末年被诛杀,
曹伟
在黄初初年被斩首。我恭敬地注意到圣上前后所颁布的诏令,对浮华虚伪深恶痛绝,想要击破不正当的结党,常常使用切齿的言辞;然而那些执法的官吏都畏惧那些人的权势,没有人能对他们揭发纠查,这样就使得对风俗的败坏侵犯越来越严重。我看到当今少年不再以学问为做人的根本,转而把四处交游作为他们的职业;国中杰出的人士不把孝悌和清廉的修养当作首务,竟然把追逐权势、惟利是图当作第一位的事情。他们群相纠结,合成团体,互相吹捧赞赏,以毁谤和贬低来惩罚和羞辱,以袒护赞誉为封爵赏赐,谁依附他们,他们就对谁赞叹不已,谁不依附他们,就成了缺点和罪过。听说还有人让家奴门客书记和有职位的家属冒用他的名字,出入往来官府禁地,交换流通书信公文,侦探察问。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国法所不允许,刑罚所不能赦免的,即使是魏讽、曹伟的罪行,也不会超过这些了。”曹叡于是发出严厉的诏令,斥责、罢免了
诸葛诞
、
邓飏
等人。
曹丕
:君论此事,何其审也!正使张、陈当之,何以复加。
陈寿
:
程昱
、
郭嘉
、董昭、
刘晔
、
蒋济
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郝经
:危哉!昭烈防不出数子之彀,操之遣拒袁术也,昱嘉昭皆以为不可遣,毒手莫施幸而飏去,料敌制胜卒使昭烈不得中原尺土。呜呼!数子何雠汉之深也。当是之时,魏有
荀彧
、
荀攸
、
贾诩
、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
司马懿
为之谋,吴有
张昭
、
周瑜
、
鲁肃
、
吕蒙
、
陆逊
运其筹。
何焯
: 昭自顾才谋非荀、郭之俦,遂首为谗邪,以媚于操。时操势已成,故不为
耿苞
耳。
[44
]
王鸣盛
:诸人皆魏之谋主也,
运筹决胜
,功绩卓然。
董昭任
瘿陶县
长时(瘿陶县在冀州钜鹿郡
),冀州郡县苟捐重敛,朝廷为解决此事,任命为人清正的
贾琮
为冀州刺史。贾琮上任后,诸郡县大惊,有过失的官员全部解下印绶辞官而走,只有董昭和观津县长黄就仍在任上等待贾琮。
董昭
董卫尉啼面
《语林》称:董昭在魏武帝曹操时为重臣,后在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失势,担任卫尉。董昭于是特别关照侏儒,等到正朝大会时,侏儒在会上作董卫尉啼面,述说董昭在曹操时期做的事情,满座大笑,唯独曹叡怅然不悦。本月内,董昭便被拜为司徒。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