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两兄弟是与严氏兄弟几乎同时登场的又一对兄弟。其中,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俩则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两个人。两兄弟主要出现在第五、第六回中,虽然描述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被塑造的非常鲜明。

兄弟两人都是禀生(考中秀才时,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递补为禀生),算是秀才中的优等生了;所从事的职务也是在私塾教书育人,而且是铮铮有名。按道理来说,这样饱读诗书之人应该为人师表,然而这对兄弟却是“无德无仁”之人。

作者在赋予这兄弟俩名字时,就寓有讽刺之意,也就表明他俩都是“无德无仁”之人。王者,亡也;王德、王仁也就是亡德、亡仁,即“无德无仁”。

王德字于据,王仁字于依,两人的名与字都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之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反观王德、王仁兄弟俩的所作所为,何曾做到过孔子所言的“据于德,依于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言行正好与圣贤之教相反,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由此可见,作者为这对兄弟起名字时,已经将两人圈于“无德无仁”的格局之中了。

在王氏兄弟眼中,从来就没有“德、仁”,只有利益;除了利益不能放弃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

一、妹妹临死之际,忙于扶立赵氏为正室

在妹妹王氏临死之际,严监生急于将自己的爱妾赵氏扶为正室,也得到了王氏本人的认可,于是就请来了王氏的两位哥哥王德、王仁兄弟。

第五回写到:“两人走到床前,王氏已是不能言语了;把手指著孩子,点了一点头。两位舅爷看了,把脸木丧著,不吭一声。须臾,让到书房里用饭,彼此不提这话。”

看到妹妹王氏已经同意让赵氏为正室后,王氏兄弟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了;对于此事也是一声不吭,也不再提及这件事。王氏兄弟用这种方式来默默抗议此事。

见此情况,严监生开始采取行动,用钱来打动王氏兄弟。第五回写到: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二位双手来接。

得到严监生的钱后,王氏兄弟立马变了一副嘴脸,开始竭尽全力帮助严监生赵氏扶为正室,为其出谋划策。

第五回写到:两位道:“有我两人作主。但这事须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几两银子,明日只做我两人出的;备十几席,将三党亲戚都请来,趁舍妹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谁人再敢放屁?”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通过为严监生出谋划策,王氏兄弟借此又得到了一些银两,于是两人变得喜形于色,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此时王氏已病入膏肓,连话都说不出来,两位哥哥却只顾自己利益,早就把王氏这个妹妹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二、妹妹逝世后,不见伤心只见利益

第五回写到:管家都在厅上,堂客都在堂屋候殓,只有两个舅奶奶在房里,乘著人乱,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连赵氏方才戴的赤金冠子,滚在地下,也拾起来藏在怀里。

王氏逝世后,丈夫严监生是哭了,赵氏也是哭的昏天黑地,而王氏兄弟却没有做出任何表示伤心痛苦的行为。其中王氏兄弟的妻子更是露出了丑恶嘴脸,丝毫不见她们悲伤,只顾着掠夺金银首饰,无耻之极。

当赵氏坚持一定要为王氏披麻戴孝时,这时王氏兄弟开始发话了,极尽讨好赵氏。

第五回写到:赵氏定要披麻带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道:“‘名不正则言不顺’你们此刻是姊妹了;妹子替姊姊只带一年孝,穿细布孝衫,用白布孝箍。”

为了讨好严家今后的女主人赵氏,王氏兄弟也是费尽心机。赵氏要为王氏披麻戴孝,王氏兄弟则断然不肯。此时王氏才刚刚去世没几天,王氏兄弟就为自己今后的利益考虑,真可谓无耻至极。

在王氏兄弟眼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德、仁”。所谓的道德仁义、兄妹情义,所谓的圣贤之教,都是浮云。除了自身利益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

三、对赵氏的态度,随着其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在赵氏成为严家的女主人后,王氏兄弟对其是百般讨好;而随着严监生、赵氏独子的先后逝世,严贡生开始谋划霸占严监生家产,赵氏的处境开始一步步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氏兄弟开始转变其对赵氏的态度。

第六回写到:彼此说了两句淡话,又吃了一杯茶。王家小斯走来说:“同学的朋友等着作文会。”二位辞别去了。

当赵氏在应对严贡生并处于劣势地位时,王氏兄弟就改变了之前百般讨好的态度。先是敷衍赵氏几句,之后干脆就找个借口,说是要“作文会”,借此溜之大吉。

在汤知县批出“仰族亲处覆”后,赵氏把亲族全部召集起来后,王氏兄弟变得一言不发了。

第六回写到:“那两位舅爷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总不置一个可否。”两个人自心里也裁划道:“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理不睬,我们没理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老虎楼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当赵氏面对严贡生的欺压霸占,完全处于劣势时,王氏兄弟的丑恶嘴脸开始原形毕露,像泥塑木雕一句话不说,只是心里暗暗想到:虽然赵氏平日里对咱们王氏兄弟不错,但也没有理由为她开罪严贡生。可以说王氏兄弟是典型的忘恩负义、无耻至极之人,他们看中的只有自身的利益。

像王德、王仁这样的一类人,饱读圣贤之书,满口仁义道德,实际行动却处处背离圣贤之教,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作者正是借其精心塑造的王氏兄弟形象,强烈讽刺明朝科举制度下培养的那一群道貌岸然的虚伪士大夫。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雨之巷,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原创 | 2019-01-04 11:51:14 阅读 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