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真理比做燧石”是馬克思的名言嗎

“最好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馬克思著作中的這一句話,幾十年來備受重視,許多人把它引進文章和著作,編入各種語錄,稱之為馬克思的“名言”。一般來說,馬克思的“名言”,是指馬克思在其著作中提到的表達其真實思想的話語。那麼,上述這句話真的可以稱作馬克思的思想和名言嗎?我覺得聯系這句話的前后文不難發現,把它說成馬克思的名言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誤解。

這句話出自馬克思1842年寫的《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第一篇論文)》,是馬克思在批駁有人為書報檢查制度作辯護的言論時說的。我們先來看看辯護者究竟說了些什麼。辯護者說:

“因此,我們就應當從檢查制度和出版法的不可避免的不完善和這種不完善引起的后果的角度來觀察它們。檢查制度總能夠壓制某件好事情,但是出版法並不能防止很多壞事情。何況真理是不可能永久壓制住的。為它設置的障礙越多,它追求自己的目的時就越勇敢,達到這個目的時就越顯得光彩。而惡的言論就像希臘火一樣,一從彈殼裡迸發出來,什麼也阻擋不住”。

馬克思嚴厲地駁斥了辯護者的這段辯詞。他指出:

“辯論人在打比喻方面失敗了。他在描述惡的全能時像詩人一樣地激動。我們以前聽說,善的聲音過於沉靜,它在惡的妖女之歌面前是軟弱無力的。現在惡又變成了希臘火,——辯論人沒有為真理找到任何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要給他的‘沉靜的’言論作一個比喻,那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人販子的妙論就是鞭打可以喚起黑奴的人性﹔對立法者說來,至高無上的准則就是說明:頒布壓制真理的法律,是因為真理有了這些法律就會更加英勇地追求自己的目的。……你們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設下的障礙越多,你們獲得的真理就越踏實!總之,障礙多多益善!”

(以上兩段,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956年版,第69-70頁)

這就是被稱為馬克思“名言”的那句話的前后文情況。仔細閱讀一下不難看出,馬克思指明按照辯護者的說法,越受檢查制度壓制,真理越光彩,於是馬克思以諷刺的口吻替辯護者設了一個把真理比作“燧石”的比喻,其立意是根本不同意辯護者的觀點,也就是反對德國當時的書報檢查制度對真理的壓制和障礙。向來有人把這句話當作馬克思的正面論述,這是不符合他的本意的。比如,有的人在文章中這樣寫道:“馬克思說:‘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設下的障礙越多,……獲得的真理就越踏實!總之,障礙多多益善!’這裡講的‘敲打’就是辯論,爭鳴,就是批評和反批評。‘障礙’,就是挑戰。藝術和真理就是在自由辯論和不斷挑戰中發展起來的。”

當然,真理是不怕批評的(或者說“敲打的”),是批評不倒的(敲不碎的),不管遇到什麼障礙和困難,真理總要也總會為自己開辟道路。然而,這樣我們就應該誠心歡迎和“合十”答謝不管什麼人對真理的“批評”和“障礙”嗎?我看不能。俗話說:“烏雲遮不住太陽的光輝。”但烏雲畢竟應該掃去。因此,我們對真理及其發展的態度是創造條件,而不是設置障礙﹔即使反對真理的人設置障礙,我們也不能麻木不仁,泰然處之。事實上,真理被暫時扼殺的事情,屢見不鮮。面對這種情況,自覺不自覺、有意無意地引用馬克思這句嘲諷被批判者的話為扼殺真理者張目,是不應該和不對的。

最后需要申明一點,我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引用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話,一定要注意准確性和具體的上下文語境,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作者為求是雜志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