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旗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众所周知,旗袍文化是我国的特色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旗袍文化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旗袍也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璀璨的明珠。
旗袍文化的起源
旗袍文化其实始于清代,随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
旗袍文化的改变
旗袍文化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生改变,满汉女子的服饰不断地融合,并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当初的旗袍样式,袖口收紧,滚边减窄,纹样刺绣稍作简略,衣身略短。到20年代末,受西方裙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旗袍变为收腰合体曲线式,展现了女性的凹凸特征,具备了现代女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础。
旗袍文化的成熟
旗袍文化在进入三、四十年代后渐渐成熟,全世界家喻户晓,堪称经典之作,是旗袍文化的顶峰时期。这时的旗袍采用高立领、吸腰、短袖、纽襻、斜襟、高开衩,袍子忽短忽长,剪裁和造型学习了西裙特点,使旗袍更加合身,展露女性玲珑突兀的优美体态。”面料上,纱、绉、绸、缎、花呢、棉布等都在应用。
旗袍文化的没落
在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其实已经相当普遍,早已经成为城市妇女的日常便装。但在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穿衣服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流行朴素的军装、列宁装。旗袍文化随着文革的出现,被作为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遭受迫害,旗袍文化至此告别辉煌的历史进入低迷期。
旗袍文化的苏醒
但是旗袍文化在沉睡了三十年后,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旗袍文化又成功新走上舞台,虽然很难再有超越鼎盛时期,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出,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贤淑气质的旗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得到了国际的公认。
如今国内已经越来越多的 旗袍文化艺术节 兴起,为大家提供了了解旗袍文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