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招收本科生的985高校所属校区或合办高校,已达到惊人的6所!
来源:TOP大学来了
苏州作为我国“最强的地级市”(没有之一),是全国首个跻身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很多人都称其为中国地级市的“带头老大”,经济实力非常惊人,甚至逼近直辖市!
2019年苏州的GDP突破了19000亿,这个体量超过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青岛、郑州等一大批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包括四个计划单列市,就连互联网经济高度发达的杭州经济总量也比苏州低大约3862亿。
根据统计,在全国,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及直辖市重庆市以外,所有省会城市GDP全部低于苏州,在中国地级市中苏州位居第一,在江苏省排名第一,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看看苏州近年来着重发展的科教领域,都有哪些进展吧!
江苏作为科教强省,
教育资源特别是高教资源
相当丰富、优质。
省内除了南京外,
苏州的高教资源,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其综合实力
得到显著提高,
苏州985高校
总数量有望直冲全省第一!
其中,
在苏州招收本科生的985高校所属校区或合办高校,已达到惊人的6所!其中,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交大)、昆山杜克大学(武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苏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等四校已招生多年;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苏州校区
已开工奠基。
这些已投用或正在建设的在苏985高校,
目前都有哪些最新进展呢?
西交利物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承担国家“863 计划”科研课题的成员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0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签订协议合作成立西交利物浦(国际)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成立。2010年获准授予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学位,2012年教育部同意学校实施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
西交利物浦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目前已有包括43个本科专业、44个硕士专业(含非全日制)和16个博士专业在内的103个学位项目,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建筑、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文社科、影视等的学科体系。大学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均采用全英文授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纳米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首批批准设立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秉承我校在创新和进取中凝练出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和“我创新故我在”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优异、规模适度、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依托我校计算机、数学、电子、通信和微电子学科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师资力量和丰富教学资源进行办学。同时,学院聘请海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的专家、教授授课,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课程内容面向软件市场和企业,强化实践教学,并提供优良的硬件条件和教学环境。
为进一步将软件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苏州市共建软件学院,2007年10月28日在苏州举办了隆重的共建协议签约仪式。苏州市工业园区将为软件学院提供一流的办学环境、教学设施和设备,并给予较大力度的办学经费补贴,用于海内外引进优秀的师资。同时,软件学院在苏州办学还能充分发挥苏州市乃至长三角的区域优势,为苏州和长三角地区输送大批急需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苏州)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的主体部分,坐落于风景宜人的苏州。软件学院的另外一部分位于合肥本部,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软件学院的一部分,而软件学院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个普通学院中一个。
软件学院与众多国内外著名研究院所和IT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持续跟踪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完善适应工业界需求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学院在国内一线软件城市和日本的70余家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法国SKEMA商学院和日本法政大学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计划。学院在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强化实践和外语能力,提高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已逐步形成“高质量、重实践、厚基础、宽视野”等办学特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苏州)位置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简称为纳米学院)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苏州市共建的一所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纳米技术人才的学院。2011年1月4日在苏州举办了隆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揭牌仪式。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纳米技术创新基地。纳米学院的成立将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和输送大量纳米技术创新人才。
纳米学院地址在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内。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坐落在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2.1亿元。纳米学院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坚实后盾,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同时,学院聘请海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的专家、教授授课,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课程内容面向纳米科技市场和企业,强化实践教学,并提供优良的硬件条件和教学环境。
纳米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计划设置6个专业方向:纳米药物、纳米化学、纳米器件、纳米能源、纳米环境、纳米催化。
全日制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双证)学制为2.5年。其中授课与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为1.5年,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将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丝路学院院长,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黎玖高兼任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方蔚玮任苏州校区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国际化拓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共同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中法学院围绕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国合作院校的优势学科,目前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和法语专业。2020年,教育部批复同意中法学院增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传播学三个专业。
昆山杜克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联合创办中外合作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倡导通识博雅教育的世界一流学府,为中国与世界各地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学术和教育项目。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杜克大学是唯一一所在中国创办中外合作大学并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于201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14年起开设硕士研究生项目以及本科生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学期项目,并于2018年秋季迎来首批四年制本科生,正式开始本科学历教育。昆山杜克大学秉承美国杜克大学“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结合武汉大学“求是拓新”的教育思想,以“服务真理和正义,服务社会与国家”作为办学宗旨,旨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有本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以及全球范围内不同行业的领军人才。
图源:昆山杜克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整体校园规划占地1280亩,位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内。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一期校园是中国第一个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LEED认证的整体绿色校园,配置了先进的教学和会议设施、图书馆资源、师生公寓、餐厅及休闲运动设施;多功能的会议室、休息室和学习区供学生自习或集体讨论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与丰富多样的校园学习生活。昆山杜克大学二期校园项目建筑总面积达 153132 平方米,较一期校园扩大逾一倍,将涵盖图书馆、社区中心、武大—杜克研究院楼、行政楼、综合体育馆及师生公寓等设施,建有 26 个新教室和 18 至 22 个新实验室。二期校园施工建设工作已于2019年8月开始,预计将于 2021 年年末交付使用,届时将与一期校园共同服务于 2500 名学生和 800 位教职员工。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为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包容与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在这里,来自海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享生活空间,培养跨文化沟通、尊重与包容、合作和自我管理等能力与品质。形式多样的校内社团满足昆山杜克大学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创建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发扬美国杜克大学优良的体育传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运动健身设施和场所,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校内校外竞技比赛。
▲昆山杜克大学二期校园工程鸟瞰效果图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2019年3月16日,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双方将采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产业发展”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一个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新型特色研究生院、一流的国际学院和一批一流的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基地为一体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随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建成,于2021年9月开始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进行首批招生。同时,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西区)将在新校区落成。
2020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在苏州高新区启动,百年名校与“最强地级市”强强联合,共同翻开了苏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全新一页。同日,南大与苏州市签署协议,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将重点支持苏州基础教育发展、兴办高水平南京大学附属中小学校。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是南京大学四大校区之一。苏州校区拟选址在苏州高新区,批复总面积近3000亩,其中校园规划面积1190亩 。南大苏州校区在建设上将坚持与其他校区“同等标准、错位发展,创新机制、国际一流”的理念,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将与南大同等标准 ,并对接苏州产业的现状和规划,对标世界顶尖大学,建设一批与南大南京校区错位发展的国际一流应用型学科。
南京大学计划在该校区内重点打造生化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地球系统与环境、人文与社会五大学科群,打破院系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吸纳全球优秀师资,目标是拥有一支1000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规划涵盖本硕博各类层次的办学规模1.2万人(远期2万人)。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位于古都西安,双一流、985、211大学。西工大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一期建成后,太仓校区将满足不少于3000名国家统招本科生、1500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1000名教职工教学、科研、生活需要。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二期计划于2023年6月建成投用!二期建成后,太仓校区共计满足不少于6000名国家统招本科生、4000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2500名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生活需求。
西工大走出西北,在经济发展快速而高校资源相对匮乏的江苏省太仓市建立分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6亩,总建筑面积约94.3万平方米!首期计划2021年建成投用!
西工大太仓校区将建设由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教基本架构,设置1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6亩,总建筑面积约94.3万平方米,将建设民用航空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最强地级市
作为全国最强的地级市,着眼于城市未来,全力发展高等教育一点都不含糊。不仅积极引入985高校在苏州办学,也在全力扶持自家的苏州大学。
9月15日下午,苏州大学与吴江区召开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设现场推进会,考察未来校区施工工地工程建设情况,全面推进校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苏大未来校区一期综合楼
2021年9月交付使用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位于227省道以西,依胜地生态公园而建,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约40亿元,整个校区计划本科生规模不少于6000人,分为两期建设。
自2019年11月底举行开工奠基近一年时间来,未来校区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一期综合楼作为先行启动区。综合楼单体建筑约1.3万平方米,设计有6层,主要包括教学教室、会议室、宿舍、食堂等。
目前,一期综合楼经过加紧建设,主体结构近日将实现封顶,并将于2021年9月交付使用,预计在2021年9月开始入驻学生,一期校园也将在2022年9月整体交付使用。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入驻高校名单:
01-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
02-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03-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高新院
04-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软件学院、东蒙联合研究生院)
05-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国际学院、中法学院)
06-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
07-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08-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
09-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10-华中科技大学脑空间信息研究院
11-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12-南京工业大学苏州传感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
13-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
14-天津大学(苏州)技术转移中心
15-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16-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17-KIT中国研究院
18-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
19-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
20-SKEMA商学院中国(苏州)校区
21-悉尼大学中国中心
22-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
23-蒙纳士大学苏州研究院
24-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
25-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中心
26-南洋高科技创新中心
27-南澳大学(苏州)科研成果转化中心
28-梅西大学(中国)教育和创新中心
29-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30-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31-西交利物浦大学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