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鬼畜的椰子  ·  应用化学专业·  5 月前    · 
内向的鞭炮  ·  藏文书法·  5 月前    · 
爱吹牛的牙膏  ·  大宅门_百度百科·  6 月前    · 
非常酷的红薯  ·  德语助手·  6 月前    ·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艺术特点:
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
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从处女作《动物园的故事》开始,阿尔比就不断震撼剧坛:3次普利策最佳戏剧奖,2次托尼最佳戏剧奖,3次最佳戏剧文学奖,还拿了4项终身成就奖。


《纽约时报》评价称,阿尔比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他机敏而睿智,他的剧作始终试图针探“充满争议性的亲密关系、自欺与事实之间的鸿沟,以及现代性生活面具之下的深深绝望”。

作为荒诞派剧作家,阿尔比的多数剧作都采用了荒诞派的手法。他在创作上成长的年代也正是荒诞派戏剧崭露头角和流行的年代。他的《动物园的故事》、《沙箱》和《美国之梦》从主题、动机到手法,都体现了荒诞派的特点。阿尔比最擅长写牢骚满腹的人物,表现人的孤独痛苦,语言辛辣尖刻,人物对骂时语言如倾盆大雨,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他喜欢用象征、暗喻、夸大的手法描写美国社会生活,表示了他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某些背弃和否定。

————————————————

代表作品

《动物园的故事》

《贝西·史密斯之死》

《沙箱》

《美国之梦》

《小艾丽斯》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改编成电影《灵欲春宵》)

《微妙的权衡》

《海景》

《三个高个子女人》等

发布于 2019-04-09 15:41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