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地区土地储备丰富,草场辽阔,包括超过 250 万公顷播种面积和 400 万公顷牧草和干草区,可养殖家禽、奶牛和肉牛,具有发展畜牧业很好的条件。苏联解体后,俄畜牧业生产力遭受重创,主要畜产品产量锐减。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俄出台了相应的国家农业发展规划,俄罗斯畜牧业开始逐渐复苏。同时,中俄两国政府积极鼓励开展畜牧业合作,两国企业间畜牧业投资往来日渐频繁。

一、俄罗斯畜牧业发展情况

俄罗斯畜牧业主要包括养牛业、养猪业、养羊业、养禽业等。其肉类生产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其禽肉市场占比最大,价格较高的牛肉消费量取决于家庭购买力,而猪肉价格适中,市场接受度高,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俄生猪养殖区域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部地区,且靠近东欧部分的平原地区养殖密度相对较大。

( ) 俄主要牲畜和家禽存栏量

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奶牛存栏量 2014 年为 826.32 万头, 2018 年为 791.7 万头,五年间减少了 4.19% 猪存栏量 2014 年的 1945.2 万头,五年间增长了 22% 2018 年达 2373.5 万头。 羊存栏量 2014 年为 2444.5 万头, 2018 2290.8 万头,五年间减少了 6.29% 家禽存栏量 2014 年为 5.24 亿万只,五年间增长了 3.57% 2018 年达 5.43 亿万只。

(二)俄主要畜产品产量

肉禽。 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4 年俄肉禽产量(屠宰动物毛重)为 1284.3 万吨, 2018 年肉禽产量达 1487.5 万吨,五年间持续增长了 15.8% 。其中,鸡肉和猪肉作为俄罗斯最主要的两大肉类,保持持续增长,羊肉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牛肉产量则波动发展。 牛奶。 2 014 年全俄牛奶产量为 2999.5 万吨, 2018 年为 3063.9 万吨,五年间持续增长,涨幅为 2.1% 鸡蛋。 2014 年全俄的鸡蛋产量为 417.4 亿枚,五年间保持持续增长,到 2018 年鸡蛋产量达 448.9 亿枚,增长了 7.5%

(三)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构成

俄罗斯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俄罗斯本国农业企业、居民经济类企业(指公民个人的副业经济、个人菜园和集体果园等)和农户(农场)三类。随着非洲猪瘟爆发,俄罗斯防疫水平较低的小规模农户损失惨重,并受饲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产能逐渐下降。

2018 年不同经营主体的主要畜产品产量占比情况

(单位: %

(四)畜牧业产业分布

俄罗斯畜牧业分布有以下四种划分。 一是中部养牛业和养猪业地带。 位于俄罗斯南半部,面积几乎占全俄的 2/5 ,是主要农耕地带,种植业与养畜业紧密结合。 二是南部养羊业地带。 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和里海低地在内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高,热量充足,日照较强,降水量少,地表多为干草原和半荒漠,以放养半细毛羊和细毛羊为主。 三是北部养鹿业和养马业。 位于北部的苔原带和森林带,其面积几乎占全俄的 1/2 。在北半部的极地荒漠地带以养鹿业为主,东北部的雅库特地区则以养马业为主。 四是大中城市周围发展的城郊型农业。 俄罗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大中城市较多,因而,郊区的乳用畜牧业以及供应肉蛋的养畜业和养禽业较发达。

(五)俄罗斯畜产品进口

俄罗斯是全球牛肉、猪肉的主要进口国。据商务部统计, 2016 年俄牛肉进口占肉类进口总量的 50% ;其次是猪肉(占比 30% );其他为禽肉。主要进口来源为巴西(占总进口量比重为 50% )、白俄罗斯( 28% )、巴拉圭( 9% )、阿根廷( 6% )等。

二、中俄畜产品经贸投资合作情况

俄罗斯仅允许进口中国部分兔肉、猪肉等肉类产品,而且兔肉进口数量较小,猪肉尚未形成实际进口。近年来,两国企业开展畜牧业投资合作日渐密切。 一是我在俄农业投资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畜牧养殖 + 初级产品回运 + 国内加工模式。 例如,绥芬河良运公司在俄建设标准化奶牛场,乳品回运国内并在牡丹江建加工厂进行深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中鼎牧业远东项目(俄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区) 采用 一区两园 模式,即在俄建设农牧业产业园种草养牛,在牡丹江建设乳品加工园,在绥芬河建设饲料加工园,目前在远东已建成奶牛养殖规模 3000 头牧场 1 座,农业种植面积达 1 万公顷,拥有牡丹江市乳品加工厂 1 座,绥芬河市进口饲料加工厂 1 座。 二是俄在我国开展畜牧业投资进展明显。 2019 4 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农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俄罗斯农业集团拟投资 50 亿美元分三期在青岛建设生猪养殖和饲料加工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 20 亿美元,计划建设占地面积 1.5 万亩,年产量 300 万头的标准化、智能化肉猪生产基地一处,年产量 100 万吨现代化饲料加工厂一处,每小时屠宰加工 650 头猪的 屠宰场 一处。

三、中俄畜牧业合作的难点与建议

(一)合作难点

一是物流瓶颈。 俄罗斯畜牧业养殖区空间分布不均,长途运输不可避免。其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条件有限,特别是远东地区铁路网密度不足俄罗斯平均水平的 1/3 ,公路网密度约为俄罗斯平均水平的 18% 。交通成本在当地商品价格中占到了 55%-70% ,是全俄平均水平的 2-3 倍。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低下,现有的物流运力无法满足需要。 二是动物疫病限制。 俄罗斯国内有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发生,根据我国检验检疫规定,部分肉类产品无法回运,限制了我企业在俄开展畜牧业合作的发展速度。 三是政策因素。 俄罗斯通过进口配额政策控制肉类进口,对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实施畜禽肉进口配额政策,进口配额以上年度进口额度为依据。

(二)相关建议

根据商务部统计,俄罗斯远东地区肉类自给率为 25 %,牛奶自给率为 44 %,较低的自给率为投资者创造了合作机会,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中俄在远东地区贸易投资合作的优先方向。中俄两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优化中国企业在俄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可与俄方合作,在已有的粮食、饲草种植基础上,实现种植和畜禽养殖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在食品加工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进而带动中国食品加工机械及零部件出口。

(注:部分数据等信息来源于商务部、社科院网站)

2020 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