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异姓王5个被杀,刘邦是仁义有人性的开国皇帝吗?
刘邦建立汉朝后,大封功臣,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封了8个异姓王,然而这8个异性王,除了长沙王长沙王吴芮,均不得善终,有人说刘邦不是一个仁义、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在小书生看来,刘邦算是很仁义,有人性的开国皇帝,理由如下:
一、刘邦分封王侯的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功臣受到赏赐。刘邦根据众将士在反秦灭项中的功劳大小,总共封了8个异姓王,139个异姓侯。
二、王侯不仅仅是荣誉称号,还享受食邑,功劳最大的封以万户食邑,最低的也给予五六百户的食邑,王侯专制一方,具有巨大的权力。
三、8个异姓王,139个异姓候,延绵保存长久的虽然不多,但大多因造反、犯罪等被自身原因被废除,汉初基本上不存在皇帝故意杀伐功臣。
(一)8个异姓王的下场
1.燕王臧荼-造反被杀。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后,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项羽旧部,臧荼原属项羽麾下大将,心中不安,于是先下手为强,起兵造反,臧荼是第一个造反的异姓王,三个月后兵败被杀。
2.楚王韩信-造反被杀。汉高祖六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计谋,假装出游,诱捕了韩信,查无造反实证,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被贬后,心生怨恨,陈豨造反时,刘邦亲征,韩信计划释放囚犯攻击皇宫,响应陈豨,因计划泄露,被吕后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3.梁王彭越-被下属举报谋反,被诛三族。下属得罪了彭越,彭越要杀之,下属乘机逃跑,并向朝廷告发彭越谋反。刘邦派使者逮捕了彭越,将其贬为庶人,发配到四川。倒霉的彭越在路上遇见了皇后吕雉,彭越向吕后喊冤求情,吕后假装答应,实则劝说刘邦不要放虎归山,彭越最终被杀,诛三族。彭越是死的最冤的异姓王。
4.淮南王英布-造反被杀。汉高祖十一年,皇后吕雉在长乐宫钟室杀死韩信,诛其三族,同年又劝说刘邦诛杀彭越,夷其三族,并将彭越尸体剁成肉酱分给个诸侯王吃,英布内心十分惶恐,暗地备兵。英布与一下属有矛盾,欲杀之,下属逃到长安举报英布造反。英布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下属一家,正式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被人刺杀。
5.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被贬。赵王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是刘邦的女婿,刘邦到赵国时,张骜以女婿之礼对刘邦非常恭敬,而刘邦却态度傲慢,这让张敖的相国贯高非常恼怒,遂瞒着赵王密谋造反,后来贯高谋反事件被发觉,赵王张敖被废为宣平侯。
6.韩王韩信-投降匈奴,兵败被杀。汉高祖六年,匈奴突然出兵围住韩王信的封国都城马邑,韩王信一面与匈奴假装和谈拖延时间,一面向朝廷求援,刘邦怀疑韩王信与匈奴合谋,派遣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惧怕,投降了匈奴,韩王信与匈奴联军进攻汉军,被汉军大将柴武斩杀。
7.燕王卢绾-投靠匈奴,老死域外。燕王并无显赫战功,只因与刘邦是发小而被封王,但异姓诸侯王,除长沙王吴芮外,悉数被杀,卢绾对此惴惴不安。陈豨造反时,卢绾曾派人与其联络,后被刘邦发现,刘邦两次派人召卢绾,绾称病不行,刘邦遂派樊哙攻击卢绾,卢绾最后投靠匈奴,老死域外。
8.长沙王吴芮-善始善终。吴芮是唯一一个善始善终的异姓王(历五代因无嗣而止),他行事低调,把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又主动削弱自己的兵力,成功保存了自我。
(二)139个异姓候的下场
《史记》记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朝刚建立时,功臣受封为候的有一百多人,但到了汉武帝时,只剩下五家侯爵了,其余的都因犯法获罪,丧身亡国,泯灭无存了。
综上可见,刘邦开国后,大封功臣,进入太平之世,刘邦并没有大肆杀伐功臣,功臣凋零大多因造反、犯法等自身原因,总体上看,刘邦还算是一个很仁义、有人性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