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史》卷三十八《裴侠列传》记载,裴侠是北朝河东解人,祖父裴思齐是秀才出身,官拜议郎;父亲裴欣官至西河郡太守,赠晋州刺史。

当时民间流传:裴侠小时候就“志识聪慧”,聪明程度远远超过同龄儿童。

西魏大统三年,裴侠带领乡兵参加了由西魏大将宇文泰(即后来的北周太祖周文帝)指挥的“沙苑”战斗,裴侠在战斗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受到了宇文泰的夸奖,称其“仁者必勇”。裴侠原来的名字叫“裴协”,后经宇文泰建议,或者说是受宇文泰的嘉奖,将“裴协”改为“裴侠”。自此,裴侠声名远播。裴侠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很有文采,曾被宇文泰夸赞“虽鲁仲连,无以加也”。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的高士,其“义不帝秦”的事迹被载入《战国策》。宇文泰称裴侠比鲁仲连还厉害,足见其文武双全。没多久,裴侠就被朝廷任命为河北郡太守,当上了地方一号长官。

裴侠为官“躬履俭素,爱人如子”。裴侠平时饮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十分简单,所以在他身边待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怀念他的。

按照河北郡原先执行多年的干部待遇标准,郡太守有30个渔夫、猎夫专门负责他的饮食。裴侠到任后觉得不妥,就对身边的人说:“只因自己的口腹之需,就动用这么多人力,这是我坚决不会做的。”随即下令将30个人遣散回家。

按照当地当时的规定,郡太守要配30个经过严格训练的青壮年家丁昼夜护卫。裴侠也取消了这一特殊待遇,让30个人去为衙门养马。一年下来,骏马成群。

裴侠离任时,什么也没有带走,两袖清风。当地百姓唱道:“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有一次,裴侠与其他郡太守一道去拜谒丞相宇文泰。当着众太守的面,宇文泰请裴侠单独出列,站立在离他最近的位置,对其他太守们说:“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对裴侠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行为表示褒奖。宇文泰接着又说:“你们当中如果还有人认为自己跟裴侠一样,可以出列,与裴侠站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敢应声。宇文泰以大丞相的身份专制西魏朝政长达22年,为了对裴侠的“清慎奉公”行为进行表彰,他以朝廷的名义号召其他官员向裴侠学习。

裴侠后来不断被提拔重用,官至大将军,拓州刺史,征拜为雍州别驾。

宇文泰病逝后,他的儿子宇文觉继承他的太师、大冢宰职位。第二年,北周政权建立,裴侠继续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又迁任户部中大夫。

当时户部有一项职能是对政府粮食仓储的管理。在裴侠未到任时,户部出现奸吏监守自盗的现象,致使国家每年损失上千万斤粮食。裴侠到任后,“励精发擿”,整顿行风,征戒贪腐,几个月之后,“奸盗略尽”。

由于工作出色,朝廷又调任裴侠为工部中大夫,专门负责国家建设项目等。有一个名叫李贵的大司空,专门掌管朝廷的钱和物,听说裴侠来主管工作,他吓得在家里悲泣不已。有人问他哭什么,李贵回答说:“我掌管的钱和物,有许多都被我消费掉了。裴公是清明而又严厉的上司,我害怕被他查办。”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裴侠耳中,他觉得这个官员知道害怕,说明他还有点良知,还可以教育挽救,于是就让人去传话,让他去自首,可以宽大处理。李贵感激万分,主动到吏部自首,承认自己贪污了500两黄金,并主动退还,得到宽大处理。

裴侠后来生病,他的两个“司空”部下来看望他,发现他“所居第屋,不免霜露”,居室简陋,生活清苦,就将这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矜其贫苦”,下诏为他起新宅,并赐良田十顷,配备专人负责他的生活。后来,裴侠在任职期内去世,朝廷赠其为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