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凉
因为历史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并存的。像不定期举办的全国吃鸡大赛,哪些姓更可能有代表选手参加,这个确实有一定必然性,更倾向于大姓,且最终的赢家也一般会是大姓。 所以纵观中国历史,一共就只有嬴、刘、王、司马、杨、李、武、孛儿只斤、朱、爱新觉罗这十个姓成为大一统王朝过。其中嬴是上古姓、孛儿只斤和爱新觉罗不是汉姓,剩下七个姓除了司马和武外都是大姓(王、李、刘、杨从宋朝开始一直稳居姓氏人口前十,朱也在十名左右…
《晋书》记载: 世龙之殪晋人,既穷其酷; 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 无德不报,斯之谓乎!永曾是冉闵的字,为华夏歼灭羯胡,威慑其余四胡,是冉闵的功绩。 冉闵体现出华夏血性的一面。《杀胡令》不能解决民族矛盾,不能减少民族仇恨,不能促进民族融合,但是给“畏威而不怀德”的胡人一个教训。以暴制暴,不能解决问题,但是痛快!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洗血,以杀止杀。“闵知胡…
346年,年仅十六岁的张重华继任前凉君主。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无疑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政权,它地处西北凉州,十分贫瘠。 在乱世之中,有时候贫瘠之地往往更安全。 [图片] 正是利用这份贫瘠,张氏家族将凉州经营地不错,在张重华父亲在位时期,“远近嘉咏,刑清国富”,前凉达到了鼎盛。 然而,张重华刚继位,便迎来的中原王朝的当头一棒。 后赵皇帝石虎派遣大将麻秋等人率领十多万军队前凉,意图扫清西北。 后赵军队可谓身经百战,不…
公元3世纪左右的西域
全文——余太山: 资料来源: 《后汉书》; 《三国志》; 《通典.边防》;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 《晋书》; 第一节、曹魏时期的西域及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西汉武帝时代, 张骞“凿空”,正式开创了中原官方与西域大规模交往的时代。 当时的西域有城邦小国36个,至西汉末年分裂成55国,后又进一步分成100余国。 然而, 不久以后诸国便开始逐步兼并。 至公元了世纪20年代的曹魏时期,西域只剩下约30国,分属五大政权。即,…
你觉得这是个天命归谁所有的命格推演题,其实它就是个概率题。王和张是大姓不假,但究竟大到什么地步?现代百家姓,王张李最多,占总人口的数量不超过8%。 按姓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小姓不断消亡,大姓越来越有优势的趋势。古代王和张占人口的比例,巅峰期大概率很难超过8%。下面就是做一道概率题了。 按概率论,遇到乱世,每个人当皇帝的几率应当是差不多的。或者说,每个人获得当皇帝的能力和幸运值的概率是一样的。 我们就把王/…
[图片]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02 - 西北历史 【西北历史】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凉,是凉州刺史下令修建的 文/慕容洞唐 对于莫高窟的修建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从公元366年开始的,而对具体的修建过程却一直是模棱两可。 部分文章认为,莫高窟是前秦宣昭帝苻坚在建元二年(公元366)下令修建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莫高窟的开凿时间,在公元352年就已经开始了。 张轨来当凉州刺史,是来避难的。《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记…
最高权力的更替(前凉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特割据政权
主要观点: 1.前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独特的割据政权,虽然地处偏远,国力不强,但享国时间却很长,是十六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2.前凉政权因偏处西陲,少受战乱波及,政治经济反倒较为稳定,北方世族大家除了“衣冠南渡”,另一个选择就是“衣冠北上”,前往前凉避难。 3.前凉的张轨家族,家族世代举孝廉,一直为匡扶风雨飘摇的西晋朝廷出力,对于凉州的治政业绩,使得凉州逐渐成为汉族百姓的重要避难所。 4.张轨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