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各年齡層大部分體質參數較十年前同類測試的結果有所改進,反映市民對健康日益關注;但結果亦指出超過半數的市民日常體能活動未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標。 要提升體質和健康水平,市民應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為鼓勵市民勤做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衞生署自2000年起,合辦「普及健體運動」,推廣運動的益處,所舉辦的活動一直深受市民歡迎。
兒童及青少年(5至17歲):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兒童及青少年來說,體能活動可以是在學校、家庭及社區環境中,進行的娛樂和休閒活動(如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體育訓練、交通往來(如步行和踏單車)或家務。
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以帶氧運動為主)的體能活動。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當中應包括每星期有最少三天進行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以及可強化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成年人(18至64歲):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成年人來說,體能活動可以是在日常工作、學校、家庭及社區環境中,進行的娛樂和休閒活動(如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交通往來(如步行和踏單車)、職務或家務。
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成年人還應每星期有兩天或以上,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針對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強化肌肉活動。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成年人可以將每星期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增加到 300 分鐘以上;或進行150 分鐘以上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長者(年滿65歲或以上):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長者來說,體能活動包括在日常生活、家庭及社區內進行的消閒體能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踏單車)、職務(若長者仍須工作)、家務雜項、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
所有健康並沒有體能活動禁忌的65歲以上長者:
長者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長者還應每星期有兩天或以上,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針對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強化肌肉活動。
為提升身體功能和預防跌倒,長者亦應每星期有三天或以上,進行多種著重平衡和力量訓練的中等或更高強度體能活動,作為每星期體能活動的一部分。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長者可以將每星期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增加到 300 分鐘以上;或進行150 分鐘以上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備註:世界衞生組織的相關指引將長者年齡定義為65歲或以上;在徵詢本地相關專業組織意見後,本署認為上述所列出長者體能活動量指引同樣適用於60至64歲人士。
參考資料: 《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世界衞生組織二零二零年。